民国24年(1935)3月,县人胡昌其获民政部卫生署医字第4777号医师执业证,始有西医医师职称者。同年7月,县立诊疗所初创,仅有医生助理及护士。解放前夕,旧县卫生院有医务人员5人。
建国后,1949年10月有医务人员5人。1952年以来,陆续吸收个体西医参加工作。1953年以后,逐年有中专毕业生分配来丰,充实医疗队伍。1960年7月,人民政府培养的首名医学院本科毕业生分配到县人民医院工作。此后,医疗队伍素质不断提高。1968年12月,大批医务人员下放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1976年前后,一批非专业人员通过招工、顶替补员、调动工作等渠道,进入卫生系统,增加了非技术人员的比重。1980年以来,通过在职培训、职业中专、函授教学等途径,使大多数非专业人员得到培训提高,达到中专及大专水平。1980~1983年,首次评定技术职称,晋升为主治(管)医(护)师的14名,晋升为医(药、护、技)师的48名,晋升为医(药、护、技)士的99名。1987年起,实行技术职务聘任制,首次聘任的有副主任医师7名,主治(管)医(药、护、技)师107名,医(药、护、技)师145名,医(药、护、技)士143名。1987年底,卫生系统有医务人员499名。
县人民医院医师彭海生于1975年12月至1978年1月,被派往冈比亚共和国执行援外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