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全县有中医86人,均系个体行医。有的亦医亦药,有的坐堂行医,有的待诊寓所,时或应聘出诊。收取诊费及轿马费,少则一、二元,多则五、十元。
民国16年,县人赵令光(雪筠)在西门包家祠开办“好生医院”,为县内西医之始。其后,西医何仲平来丰开长安药房兼诊所,看病售药。还有外国来丰的传教士翁博士亦开诊治病。
抗日战争期间,一批寓居外地的南丰籍中医相继迁返故里。另有一些客籍中、西医如孙仲樵、孙书伟、俞昌时、汪澍棠、赵以诚等,自山东、安徽、湖南、南昌等地避居南丰。民国29年前后,县城有中医143人、西医8人,农村乡镇有中医68人。
抗战胜利后,客籍医生纷纷离丰,加上物价飞涨,货币贬值,中药店栈相继倒闭,医生生计无着,各自另谋出路。至解放前夕,县城仅剩个体中医62人、西医9人,乡镇有中医44人、西医2人。
建国初期,绝大多数个体医生继续开业行医,极少数歇业改行。1952年以后,县人民政府陆续吸收个体西医参加区卫生所工作,组织中医参加联合诊所。到1958年底,全县除偏僻农村有6名个体中医外,其余的中医均参加了联合诊所。1981年11月以来,由地区卫生局统一考试、考核,经审批后,重新发给11名个体医生行医许可证。1987年全县有个体医生2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