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济院施医所民国26年2月21日,县救济院内附设诊疗所,有人员3名。只收挂号费,免收诊费和药费。经费从每年捐款中拨支法币5000~6000元。抗战期间,难民日众,疫病流行,求诊者日益增多。民国31年,增医士4人。后因药价上涨,经费有限,不得不限量施药。民国33年1~6月,共施诊573人次,施药405包。抗战胜利后不久,终以经费枯竭而解体。
中医诊疗所在抗日战争期间,为补施医所之不足,于民国29年由县中医师公会举办。由黄千祥主持,会员轮流坐堂应诊,免收诊费,药费自理。后因多数会员生计无着,勉强维持数年后停办。
红军第一、三、五军团后方医院1934年2月19日随军迁至石咀、傅坊、董家店,除收治红军伤员外亦免费为群众治病。不久,随军转移。
县民众教育馆诊疗所民国29年县民众教育馆聘请中医师刘泉松为民众免费诊病。数年后停办。
江西省特种教育处南丰实验区民众诊疗所民国24年1月18日在五区(白舍)开诊,有医师1人,医助2人。到5月底,初诊247人、复诊485人次,接种牛痘200余人,5月份后即停止。
军政部陆军第20医院民国27年8月由安徽省撤退至丰。是为抗日战争伤病员治疗的医院。日军飞机轰炸南丰时,曾抢救过受伤百姓;南丰流行霍乱、鼠疫期间,曾协助地方开展防治工作。民国35年迁往浙江省江山县。
工人诊疗所1952年12月,县总工会工人招待所内设工人诊疗所,医务人员4名。凭工会会员证优惠诊病,深受工人欢迎。1956年并入县卫生院。
1958~1961年,先后办有白舍煤矿保健室、县化肥厂卫生室、县钢铁厂医务室,为本厂职工诊治小伤小病。
长红垦殖场职工医院1958年建场后,随即开办医务室,有医士1名。后扩建为职工医院,设门诊部、住院部、X光室,配备有中西医药各类医务人员。1977年在场办胶合板厂、1987年在织器材厂分设医务室。除为本场职工服务外,还为附近农民治病。1987年有职工19人,其中医务人员18人。
南丰一中校医室始建于1962年,1968~1971年停办,1972年秋恢复。1987年有医师1人。
南丰二中校医室始建于1982年。1987年有护师1名。
潭湖水库医务室 1960年,南丰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成立医务室,1985年后改称潭湖水库医务室。1987年有中医师1名。
至1987年底,尚有县城粮油加工厂、李家山粮油加工厂、503车队、县化工厂、县园艺场、中国民航南丰导航台、鄱阳敬老院等单位均设有医务室,共有医务人员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