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卫生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7875
颗粒名称: 村卫生所
分类号: R197
页数: 1
摘要: 1956年,增至129名,并在富溪高级农业社最先出现卫生室。1958年,生产大队普遍建立卫生室。1969年2月,沙岗大队率先开办合作医疗,此后遂在全县铺开。1969年3月3日至4月3日,为合作医疗培训农村卫生员42名。4月24日至5月24日,培训城关镇及厂矿企业卫生员56名。1970年,保健员改称“赤脚医生”。全县有“赤脚医生”169人,生产队卫生员195人,86个大队有64个办起合作医疗。其中,办得较好的合作医疗站有上游、邱坊、元窠、古城、石咀、丹阳、高峰、藕塘、丹坛、东方10所。他们自采、自种、自制、自用中草药,“以药养医”,实行免费医疗。1987年底,全县有村卫生所169所,乡村医生196名,卫生员79名。
关键词: 南丰县 地方史志 村卫生所

内容

1952年起开始培训农村保健员,发给每人1只保健箱。1953年,全县有保健员20名。1956年,增至129名,并在富溪高级农业社最先出现卫生室。1958年,生产大队普遍建立卫生室。1969年2月,沙岗大队率先开办合作医疗,此后遂在全县铺开。1969年3月3日至4月3日,为合作医疗培训农村卫生员42名。4月24日至5月24日,培训城关镇及厂矿企业卫生员56名。1970年,保健员改称“赤脚医生”。全县有“赤脚医生”169人,生产队卫生员195人,86个大队有64个办起合作医疗。其中,办得较好的合作医疗站有上游、邱坊、元窠、古城、石咀、丹阳、高峰、藕塘、丹坛、东方10所。他们自采、自种、自制、自用中草药,“以药养医”,实行免费医疗。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出现多种办医形式,有大队(村)办、乡村医生联办、乡镇卫生院与村联办、乡村医生个人承包等。1987年底,全县有村卫生所169所,乡村医生196名,卫生员79名。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南丰县志》

出版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南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