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队伍的发展与素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780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队伍的发展与素质
分类号: G527.56
页数: 3
摘要: 科举时代,县(州)学由学官教谕、训导教育所属生员;书院由山长或知县聘请学者讲学;私塾由民间延师教读或塾师开馆办学。清末萌发学校教育,民国2年学校改设校长,教职员工由校长聘请。1932年7月,南广县苏维埃政府教育部举办列宁师范训练班,培训各列宁小学教师100多名。民国23年实施保学制,全县小学教师严重缺乏,国民党县政府于次年暑期开办教师训练班,培训师资107人。抗日战争胜利后,中等学校教师40余人,其中大专学历约占50%;各级中心国民学校教师173人,私立小学教师19人,其学历及教学水平均较前有提高;保国民学校教师共338人。随后着手组建各区乡教师队伍,开展各区、乡、村的学校教育工作。
关键词: 南丰县 地方史志 学校教育

内容

科举时代,县(州)学由学官教谕、训导教育所属生员;书院由山长或知县聘请学者讲学;私塾由民间延师教读或塾师开馆办学。清末萌发学校教育,民国2年(1913)学校改设校长,教职员工由校长聘请。
  1932年7月,南广县苏维埃政府教育部举办列宁师范训练班,培训各列宁小学教师100多名。
  民国23年实施保学制,全县小学教师严重缺乏,国民党县政府于次年暑期开办教师训练班,培训师资107人。25年,对全县156名小学教师实行试验登记或无试验登记,结果有70名试验登记和32名无试验登记合格,合格率为65.7%,其中受过师范教育的仅占10%,三分之一只有小学文化水平。27年,全县小学教师数减少到121人。28年,开办县立初级中学1所,教职员工11人;小学教师增加到225人,其中区中心小学教师21人、乡镇中心小学教师33人、保立小学教师162人、私立小学教师9人。抗日战争胜利后,中等学校教师40余人,其中大专学历约占50%;各级中心国民学校教师173人,私立小学教师19人,其学历及教学水平均较前有提高;保国民学校教师共338人。
  解放后,县人民政府举办训练班,组织县城中小学校部分教师参加学习,组建起一支52人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保证解放后县城第一个新学年中小学教育工作的开展。随后着手组建各区乡教师队伍,开展各区、乡、村的学校教育工作。
  1952年,在南丰中学附设师资短训班,招收一批初中毕业和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社会青年入学培训,加上地区分配来县的20名左右初、中师毕业生,师资力量有所充实,全县小学教师增至206人。
  1958~1962年,县开办师范学校1所,培养中师、初师、幼师毕业生252人;设立县函授辅导站,进一步推动与辅导中小学教师参加函授进修;加强区、乡、村级辅导,开展互教互学教研活动;先后组织部分中小学教师分赴外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150余人次。至1959年,全县全日制中小学校教职员工发展到587人,其中普通中学42人、中等专业学校73人、小学405人、幼师67人;成人业余文化教育专业兼职教师400余人。
  1968年,全县85%以上的中小学教师下放农村插队落户。随后,工人宣传队和贫下中农代表分别进驻城镇及各公社中小学校,领导学校斗、批、改与清理阶级队伍;工农兵走上讲坛占领教育阵地。1972年后,下放教师陆续调回教学岗位。1976年,工人宣传队和贫下中农代表撤出学校,全县有中学教职员347人(其中民办163人)、小学教职员1420人、代课教师84人。参加电大和大中专函授进修的教职员达60%以上。
  1984年以后,在全县教职员中开展“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职称评定活动,激发了广大教职员的工作热情。到1987年止,计有各类中小学校、幼儿园(班)的教职员共2674人,各种成人业余学校(班)兼职教师162人;其中27名被评定为中学高级教师、102名被评定为中学一级教师、200名被评定为中学二级教师;81名被评定为小学高级教师、281名被评定为小学一级教师;68.6%的专任教师达到中师毕业以上学历水平;党团员人数占教职员总数的53.5%。
  表26—9 1987年各级中小学及幼儿园教职员基本情况一览单位:人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南丰县志》

出版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南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