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私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7779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私塾
分类号: G527.56
页数: 1
摘要: 明代,民间私塾渐盛,成为科举时代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一学馆收学生几个、十几个至数十个,采取个别授课方式。私塾有“蒙馆”、“经馆”之分,蒙馆为幼童进行启蒙教育,教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日用杂字》、《增广昔时贤文》、《幼学琼林》等书,以识字、习字为主;经馆为年龄较大的学生,教学文理较深的“四书”、“五经”等书,要求能读、能讲、能写文章,进而考入县学进修、参加科举考试。后来,蒙馆、经馆在形式上逐渐合为一体,私塾中既有启蒙的幼童,又有年龄较大、具有读写基础的生员。这种教学形式,延续至民国时期。
关键词: 南丰县 地方史志 私塾

内容

明代,民间私塾渐盛,成为科举时代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办学形式有两种:一是由独家或数家合资,延请教学先生来家坐馆授教,奉为“西宾”,称为家塾,办家塾的多是官绅士贾;一是教学先生在自己家里设馆,或教学先生到外村外地去设馆教学,俗称“私塾”。一学馆收学生几个、十几个至数十个,采取个别授课方式。私塾有“蒙馆”、“经馆”之分,蒙馆为幼童进行启蒙教育,教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日用杂字》、《增广昔时贤文》、《幼学琼林》等书,以识字、习字为主;经馆为年龄较大的学生,教学文理较深的“四书”、“五经”等书,要求能读、能讲、能写文章,进而考入县学进修、参加科举考试。后来,蒙馆、经馆在形式上逐渐合为一体,私塾中既有启蒙的幼童,又有年龄较大、具有读写基础的生员。这种教学形式,延续至民国时期。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南丰县志》

出版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南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