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发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7739
颗粒名称: 管理发行
分类号: G219.2756
页数: 2
摘要: 1972年3月,在收回下放的两个放映队的基础上,成立南丰县电影管理站,与电影院合署办公,工作人员22人。1980年管理站改名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设秘书、业务两组。1983年新建的电影公司大楼竣工。1983年举办电影宣传、放映技术、影片检查等培训3次,57人参加。县电影管理站(公司)成立以来,对所培训的放映员进行了技术考核,发给放映技术合格证。农村放映场所晴天在禾场、空地,雨天在祠堂、厅堂。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公社(乡)和大队(行政村)建起大礼堂,可供放映。1979年后,太和、傅坊、城郊等公社(乡、镇)相继建成影剧两用院,有的还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太和影剧院的座位采用翻板铁架椅。1987年全县乡(镇)有影剧院21座,改善了农村观映条件。
关键词: 南丰县 地方史志 管理发行

内容

1972年3月,在收回下放的两个放映队的基础上,成立南丰县电影管理站,与电影院合署办公,工作人员22人。1980年管理站改名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设秘书、业务两组。1981年,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与县电影院分设,工作人员11人。1983年新建的电影公司大楼竣工。
  1984年设行政、影片发行、放映技术管理3个股。1987年工作人员17人。
  1972年以来,县电影管理站(公司)每年均组织农村(工矿)放映、发电员培训1~2次。1983年举办电影宣传、放映技术、影片检查等培训3次,57人参加。1984年举办电工技术、扩音理论、铟灯新光源等培训2次,共34人。1985~1986年4次培训新放映员61人。
  1976年以来,自编、自创、自摄、自绘幻灯片《养兔模范胡火红》等多部。电影院橱窗除了贴影片广告外,还出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法制教育”、“计划生育好处多”专栏。
  县电影管理站(公司)成立以来,对所培训的放映员进行了技术考核,发给放映技术合格证。
  表25—6 1978~1987年影片发行收入一览放映场所建国初,省电教队放映时,为了争取更多的群众观看,一般在人民会场、原公安局广场等地放映。以后实行收费制度,则有固定场所,如县人民政府原礼堂(天主堂)、县文化馆二楼、城厢第四初小操场等地。1960年成立城厢放映队时,在解放路小学礼堂放映,1963年迁至工人礼堂放映,以后又迁至县大礼堂放映。1972年美以美会教堂处开辟露天放映场。1979年新建电影院落成,造价26.9万元,面积1720平方米,厅座972座,楼座418座,全部为翻板铁架椅,并于1981年安装通风降温设备。
  农村放映场所晴天在禾场、空地,雨天在祠堂、厅堂。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公社(乡)和大队(行政村)建起大礼堂,可供放映。1979年后,太和、傅坊、城郊等公社(乡、镇)相继建成影剧两用院,有的还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太和影剧院的座位采用翻板铁架椅。1987年全县乡(镇)有影剧院21座,改善了农村观映条件。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南丰县志》

出版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南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