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放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7738
颗粒名称: 电影放映
分类号: G219.2756
页数: 2
摘要: 民国时期,南丰仅由外地放映队放映过《抗战特辑》等及黑白无声影片。建国后,电影事业蓬勃发展。1987年有放映单位58个。放映队1953年江西省电影教育工作队在南丰巡回放映,影片有黑白片《赵一曼》、《中华女儿》等。1954年由省电教工作队第55队负责南丰等4县的城乡巡回放映任务。1961年县电影第二放映队建立,配长江牌16毫米放映机及发电机各1台,工作人员3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纷纷建立电影院。1987年城乡共有电影院8座,其中县办2座、乡镇办6座,工作人员51人,其中全民性质职工23名。
关键词: 南丰县 地方史志 电影放映

内容

民国时期,南丰仅由外地放映队放映过《抗战特辑》等及黑白无声影片。
  建国后,电影事业蓬勃发展。1987年有放映单位58个。
  放映队1953年江西省电影教育工作队在南丰巡回放映,影片有黑白片《赵一曼》、《中华女儿》等。1954年由省电教工作队第55队负责南丰等4县的城乡巡回放映任务。1955年1月,电影放映体制下放,在省第55队的基础上建立南丰县第一个电影队,工作人员4人,配匈牙利产16毫米放映机及东德产发电机各1台,为全县城乡巡回放映。
  1957年,县林业放映队成立,职工3人,购五四型16毫米放映机及苏产发电机各1台,为林区职工放映。
  1961年县电影第二放映队建立,配长江牌16毫米放映机及发电机各1台,工作人员3人。从此,两个队划片放映。
  1962年,县电影第三队建立,配长江牌16毫米放映机1台,工作人员4人。
  同年,长红垦殖场电影放映队成立,购长江牌16毫米放映机1台,职工3人,为垦殖场职工放映。
  “文化大革命”时,大部分影片停止放映,仅放映新闻纪录片,放映收入骤减,后并入县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部分人员下放,1970年将2个放映队的设备及人员分别下放白舍、傅坊公社。这时放映的影片仅限《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等“老三战”,以后逐步放映“样板戏”等10余部影片。1972年将电影放映队改为电影管理站。
  1971年3月,三溪公社办起全县第一个公社电影放映队,使用16毫米放映机。1972年有10个公社已建立电影放映队,至1979年全县各公社都有电影放映队。1975年,洽村公社黄龙坑大队办起全县第一个大队电影放映队,购16毫米放映机。1981年,在甘坊出现第一个农民个体户的电影放映队,购16毫米放映机l台。到1987年,全县有放映队50个,放映人员95人。其中全民性质职工2人,余为民办公助性质。
  表25—4 1954~1987年农村放映情况一览电影院1960年5月,县成立城厢放映队,配长江牌35毫米提包机2台,为县城群众放映。1979年县电影院落成,改换松花江牌5501型3千瓦氙灯放映座机2台,从此,县城有专营放映场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纷纷建立电影院。1980年,白舍、太和两公社及长红垦殖场率先在放映队的基础上建立电影院,购有解放牌103——A型35毫米提包式放映机;1982年增加城郊、洽湾公社2座电影院,设备均为104-X型35毫米提包式放映机;1983年洽村公社建电影院,置松花江牌5502——X型35毫米3千瓦放映座机。1987年城乡共有电影院8座,其中县办2座、乡镇办6座,工作人员51人,其中全民性质职工23名。
  表25—5 1977~1987年县电影院放映情况一览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南丰县志》

出版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南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