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南丰县志》载,县学宫元代有藏书阁,明代有书籍库,藏书供生员阅读。明万历时学宫书籍库有“颁降书籍16部”、“收贮书籍108部”。万历十二年(1584)又增购书籍供生员阅读及“出题讲书”之用。清末,学宫藏书散失,同治《南丰县志》仅列书目。
民国24年(1935),有民众书报阅览所。民国29年4月南丰县创办图书馆,附于民教馆内,设阅览室,并征借《元丰汇稿》、《汤来贺文集》、《儿童文库》等2000本图书供阅读。抗日战争胜利后关闭。
南丰解放初,人民教育馆设图书室,新购《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论》及马列书籍供各界人士阅读。1953年文化馆大楼建成,内设书库、图书外借室、报刊阅览室、儿童阅览室等。1954年配备农村流动图书箱7个,每月向各区更换1次,内有通俗读物、连环画等供农村读者阅读。1955年改为图书袋50个,流向各俱乐部,1956年增加到90个。同年,县人曾腾九将各种珍贵藏书及杂志2000余册,捐赠给县文化馆。翌年,省文化局给予曾腾九奖励和表扬。“文化大革命”时,借阅工作停止,大部分图书毁散。
1981年,县建立图书馆,工作人员3人。1986年在原文化馆址新建图书馆大楼,面积1686平方米。1987年元旦开放,有目录厅、书库、基本书库、采编室、资料内阅室、报刊阅览室、儿童阅览室、图书外借室等,阅览座位156个。1987年有人员8人,藏书5.23万册,其中马列主义及社会科学书籍0.36万册、自然科学书籍1.16万册、文化艺术3.23万册、少儿读物0.31万册、外文书籍0.02万册、综合性书籍0.15万册。订阅报纸23份、杂志269种,馆藏古书3476册,其中善本书724册,国家级善本书25册。发借书证2700个。1981年以来,培训农村基层图书管理员3次82人;组织读者写书籍评论,刊载于自办园地《书评》(油印本)上,1980年后,改为墙报《图书园地》,每月1期,1984年因拆建图书馆大楼而停止,共出60期,并向江西省图书馆推荐优秀读书心得《多读书,为四化作贡献》、《读书使我掌握了胶粘修补技术》、《小厂技术改革靠的是图书资料》、《我厂增加桔汁产品》等4篇,刊登于1984年《江西省公共图书馆服务效果汇编(第一辑)》内。
1955年及1958年,县属各单位在中共南丰县委宣传部及共青团南丰县委的倡导下,两次向农村赠送图书。1957年有农村图书室13个,其中民办11个。1959年农村有青年图书室52个。1964年整顿后有农村图书室34个。1987年农村图书室78个,共藏书3.2万册。县内单位内部图书馆藏书较多的有第一中学、第二中学、中共南丰县委党校、科委等图书馆(室)。第一中学藏书2万册。
私人藏书:宋代曾巩家藏2万卷,并收集古今篆刻名曰《金石录》500卷。抗日战争时期,章江中学潘姓学生收藏《二万五千里长征》、《大众哲学》等私下传阅。建国后,私人藏书普遍,1981年,西溪乡东坑村一青年农民藏书800册。并向村民开放借阅。
1987年有个体经营租书店(亭)9个。
表25—2 1981~1987年图书馆图书流动统计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