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班队剧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770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班队剧目
分类号: G249.2756
页数: 2
摘要: 南丰傩舞,每年春节时活动,每班8~20余人不等,组建形式有:1.同姓人自愿组合而成,由一人“坐傩”,总管该年事务,每年轮值,周而复始;2.同村人自愿组合而成,推举班队中德高望重者主持,称“老座”或“首士”;3.由村中大姓主持,挑选人员组成,班队中论资排辈,先进傩班为尊。如,甘坊班称“正印”;石邮班称“大伯”,其余为二伯、三伯……,大伯逝世则依次递升,缺人须经众议后方可招徒替补,位居“八伯”。故1992年10月,江西省文化厅正式命名南丰为“傩舞之乡”。表25—1 1985年傩舞班队一览剧目南丰傩舞节目繁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及小舞剧等五彩缤纷。
关键词: 南丰县 地方史志 南丰傩舞

内容

班队南丰傩舞,每年春节时活动,每班8~20余人不等,组建形式有:1.同姓人自愿组合而成,由一人“坐傩”,总管该年事务,每年轮值,周而复始;2.同村人自愿组合而成,推举班队中德高望重者主持,称“老座”或“首士”;3.由村中大姓主持,挑选人员组成,班队中论资排辈,先进傩班为尊。如,甘坊班称“正印”;石邮班称“大伯”,其余为二伯、三伯……,大伯逝世则依次递升,缺人须经众议后方可招徒替补,位居“八伯”。
  傩舞班队活动经费来源有:1.解放前,少数傩舞班队起有“傩会”,由当地富户资助田产收租;2.新建班队由加入人员平均摊派;3.解放后,群众集体资助,或村行政出资,列入农村俱乐部活动项目。
  清末民初,全县有傩舞班队30余个。建国初,全县傩舞班队发展为37个。据1985年民间舞蹈普查统计,建国后至1985年,全县共发展傩舞班队116个,有傩舞艺人1500余人,分布于全县15个乡(镇)。故1992年10月,江西省文化厅正式命名南丰为“傩舞之乡”。
  表25—1 1985年傩舞班队一览剧目南丰傩舞节目繁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及小舞剧等五彩缤纷。有塑造我国神话中开天辟地、无所畏惧、勇于开拓的《开山》,有逐疫镇邪、保佑平安的《张天师召将》,有稚童嬉耍、活泼天真的《哪吒》,有反抗封建、追求爱情的《小尼姑下山》,有晚年娱子、叟妪欢心的《傩公傩婆》,有英姿飒爽、巾帼英雄的《破洪州》,有描绘农民生活的《武吉砍柴》,以及《魁星》、《杨戬》、《财神》、《对刀》、《雷公》、《大汉》、《孙悟空出世》、《孙悟空学道》、《猢狲悬梁》、《闹龙宫》、《孙悟空偷仙桃》、《高家庄(猪八戒招亲)》、《流沙河》、《唐僧取经》、《捉鲤鱼精》、《捉乌龟精》、《捉蜘蛛精》、《三打白骨精》、《斗金钱豹》、《牛魔王醉酒》、《闹天宫》、《姜太公钓鱼》、《文王访贤》、《捉杨任》、《捉殷郊》、《土行孙》、《姜子牙背榜下山》、《魔家四将》、《收姜维》、《水漫金山》、《纸钱》、《金刚》、《祭刀》、《双伯郎》、《判官醉酒》、《双鬼偷花》、《金翅鸟》、《五台山》、《目连救母》、《钟馗戏蝙蝠》、《福禄寿三星》、《太极图》、《圈井》、《天门阵》、《捉猿精》、《和合》、《刘海戏蟾》、《弥勒佛》、《麒麟送子》、《万寿山》、《五鼠闹?京》、《捉鸡公精》、《关平对印》、《伐弓》、《金铰剪》、《张奎》、《搜除大仙》、《八仙过海》、《普贤骑象》、《扎排场》、《观音坐莲》、《搭马仔》、《坳镰》等。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南丰县志》

出版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南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