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文化馆(站、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767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文化馆(站、宫)
分类号: G242
页数: 2
摘要: 民国21年县建立民众教育馆筹备处,在孔庙设阅报处。民国29年正式成立,人员4名,有讲演台、阅报台、乒乓球室、图书室、展览室、教室等场所设施;借用第20陆军医院的人身骨胳及省劳作师范的科普模型、昆虫鸟兽标本和卫生、防空、防毒、兵器挂图等陈列展览;藏书2000余本;举办过成人学习班、通俗讲演(说书)、棋类比赛、书画展览、国民体育竞赛会等。抗日战争胜利后,因经费拮据停办。民国34年,日军逼近赣州,省立赣县民众教育馆迁来南丰,不久迁回。1952年冬,县人民政府拨款1.8万元在人民会场西南侧兴建面积800平方米的文化馆大楼,为南丰解放后第一幢大建筑物。离休老干部活动室1986年1月28日开放,工作人员1人,设阅览室、文娱室、学习室。
关键词: 南丰县 地方史志 文化馆

内容

民国21年(1932)县建立民众教育馆筹备处,在孔庙设阅报处。民国29年正式成立,人员4名,有讲演台、阅报台、乒乓球室、图书室、展览室、教室等场所设施;借用第20陆军医院的人身骨胳及省劳作师范的科普模型、昆虫鸟兽标本和卫生、防空、防毒、兵器挂图等陈列展览;藏书2000余本;举办过成人学习班、通俗讲演(说书)、棋类比赛、书画展览、国民体育竞赛会等。抗日战争胜利后,因经费拮据停办。
  民国34年,日军逼近赣州,省立赣县民众教育馆迁来南丰,不久迁回。
  建国后,群众文化工作迅速发展,先后建立了文化馆等群众文化娱乐场所: 文化馆1949年9月县人民政府接收民众教育馆改称人民教育馆,工作人员5名。1951年8月31日更名文化馆。开展政治宣传、图书阅览、群众文体、科普文物4项工作。1952年冬,县人民政府拨款1.8万元在人民会场西南侧兴建面积800平方米的文化馆大楼,为南丰解放后第一幢大建筑物。辟有图书室、文娱室、美术创作室、广播室、排练场等。1956年科普工作、1958年体育工作从文化馆分出另设机构。1968年文化馆并入县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部分人员下放;1972年恢复文化馆。1984年5月,图书、博物工作从文化馆分出设馆。1987年工作人员18名,分行政、群众文艺、美术、摄影4个组。
  文化站1952年在白舍区建立文化站,工作人员1名,1955年10月9日撤销。1976年起,相继在白舍、太和、东坪等14个公社建立文化站(东坪、太和为中心站),工作人员共24名,民办公助编制,1984年12月有10名转为专职文化干部。1987年全县18个乡、镇、场都有文化站,工作人员共23名,其中民办公助编制15名,太和、白舍、东坪、三溪、莱溪为中》心站。
  俱乐部及业余剧团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县苏维埃各区均曾建立过俱乐部,开展宣传及文娱活动。1952年农村建立俱乐部23个,农闲时开展群众性文娱活动。有的设有业余剧团、图书室、歌咏队等。1958年发展到76个,1959年调整为60个,1964年为94个。下属业余剧团59个。“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止活动。1985年以行政村为单位建立村文化室41个,1986年74个,由村团支书兼任工作人员。1987年有俱乐部89个,下设业余剧团48个。
  1963年长红垦殖场建立俱乐部,内有图书室,藏书万余册及各种报刊60余种。并设有文娱室、电影院、播音室、灯光球场,还成立了创作组、业余剧团、球队等。1987年9月新建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
  工人文化宫 1950年春,县总工会筹委会组织以店员工人为主体的工会宣传队,1952年改为工人俱乐部,借阅图书及组织节日晚会、舞会、星期球赛等活动。1962年充实设备,扩大阵地活动,设专职人员3人。1968年撤销工会,俱乐部停止活动。1982年工会大楼建成,面积2039平方米,将俱乐部改为县工人文化宫,1983年5月1日开放,工作人员2名。有图书室、阅览室、棋类室、桌球室、乒乓球室、教室等场所,藏书5300册,订阅报刊70种。1987年工作人员4人。
  青少年文化宫1964年由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文教局、城关镇联合筹办,工作人、员3名,举办过音乐、舞蹈、图画培训班,辅导学校文娱演出;接待各学校的少年先锋队员来宫过队日等活动。后因编制未能列入计划,一年后停办。
  离休老干部活动室1986年1月28日开放,工作人员1人,设阅览室、文娱室、学习室。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南丰县志》

出版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南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