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服务性行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7544
颗粒名称: 第四章 服务性行业
分类号: F719
页数: 3
摘要: 民国时期,县城饮食业较为发达,诸如五味馆、升平、沿望等酒楼,生意经年兴隆,其余多为清茶、水酒、汤粉、米糍、油条、清汤(馄饨)等店铺摊档遍布各街衢道口,光顾者络绎不绝。民国34年县城有餐馆和饮食摊档55家,从业人员逾百。农村集镇的饮食店铺规模皆小,一般逢圩日营业,闲时各谋其所。十年动乱期间,县城仅有国营餐厅和小吃部9家,从业人员70余人。1970年全县饮食业营业额仅30.81万元。南丰饮食业经营品种繁多,有的传统菜肴名点,具有地方特色,风味特佳。1986年11月30日,国务院决定南丰县为对外国人开放地区后,来桔乡南丰观光游览的外国明友时而有之。
关键词: 南丰县 地方史志 服务性行业

内容

第一节饮食业民国时期,县城饮食业较为发达,诸如五味馆、升平、沿望等酒楼,生意经年兴隆,其余多为清茶、水酒、汤粉、米糍、油条、清汤(馄饨)等店铺摊档遍布各街衢道口,光顾者络绎不绝。民国34年(1945)县城有餐馆和饮食摊档55家,从业人员逾百。农村集镇的饮食店铺规模皆小,一般逢圩日营业,闲时各谋其所。
  建国后,1951年县城饮食业有31家,从业人员147人。1956年全行业纳入公私合营后,组成3家酒店,饮食合作商店(小组)50家,从业人员91人。十年动乱期间,县城仅有国营餐厅和小吃部9家,从业人员70余人。农村仅基层供销社办的饭店、小吃部共8家,从业人员30人,是时市场物资供应紧张,饮食行业在管理体制上尚不够完善,造成经营特色消失,服务质量下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差。1970年全县饮食业营业额仅30.81万元。
  1979年后,商旅流通量增大,饮食业发展较快,各种名菜名点逐步恢复,花色品种不断翻新,营业时间延长,服务质量明显改善。同时个体饮食业迅速增加,摆摊设点,流动服务,日夜营业,竞争激烈,促进了饮食服务业的繁荣,国营饮食店也先后普遍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开展小锅小炒、挂牌点菜、预订菜肴、包餐包席等服务,生意越做越活,使国家增收、企业增利、职工增薪。五味馆于1985年被评为全省经济效益先进单位。1987年全县共有饮食业328家,从业人员897人。其中全民所有制饮食店11家,职工204人;集体饮食店39家257人;有证个体饮食业已发展到278家,从业人员达436人。全县全年饮食业经营额达454万元,比1980年98.55万元增长3.69倍。
  南丰饮食业经营品种繁多,有的传统菜肴名点,具有地方特色,风味特佳。猪骨汤泡粉和清汤(馄邬)是县民普遍喜爱的早点食品和夜点;南丰桔皮鸡、红烧狮子头、炒尖脆、东坡肉、鸳鸯蛋、蛋箍、鱼丝、鱼丸等属筵席中必备菜肴,深受省内外食客赞誉,其中有的已收入《江西名菜录》一书中。
  第二节服务业旅馆民国期间,旅馆、客栈多为菜馆饭店经营,大都是三、五间房,六、七张铺,业主身兼数职,服务项目繁多。民国29年(1940)全县有旅社31家,县城较大旅馆有南丰大旅社、琴城招待所、大华饭店等共500多个床位,其中设备比较豪华的房间,常为官吏豪富包住,成了藏垢纳污场所。
  解放后,原有的旅馆客栈经整顿后继续营业。1950年冬县人民政府成立招待所,专为因公出差的干部供食宿之便。1960年8月新建国营南丰饭店1栋,占地1000平方米;1974年又再兴建1栋,占地1230平方米,均为两层楼房共有270个床位。1984年将南丰饭店一部拆除,改建10层高楼,建筑总面积达5000平方米,住房137间,床位279张,装有电梯,设餐厅、舞厅、大会议室、商店、停车场、小吃部。于1985年10月1日落成,改名为南丰宾馆。其建筑造型和室内摆设,堪称新颖入时,每当蜜桔登市季节,旅客经常客满,年平均营业额达28万元,落成当年盈利15万元。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农村各基层供销社都兴建旅社餐馆,县城有些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先后开设内部招待所。私营个体旅馆业发展也很快。1987年全县旅馆达32所,服务人员达254人。
  照相南丰在1938年始由应××和曾××合伙在老衙前(今县体委侧)开设1家照相兼镶牙的店铺,以玻璃作基片,收费甚高,仅为少数人光顾。翌年从南昌迁来“开明”、“真光”2家照相馆,其技术和器材设备较前都有改进。抗日战争胜利后,该两馆先后迁返南昌,后由“沙龙”、“怀初”两摄影社所替代。解放后,照相行业有较大发展。20世纪50年代后期,摄影机具由三脚架外拍更换为室内座机;日光瓦房摄影改变为灯光摄影。进入80年代后,由黑白摄影转向彩色摄影,以摄影为业的个体、集体经营者增至10余家,同时引进彩色扩印,所摄胶卷可就地冲洗,隔日可取。在摄影艺术和操作技术上都有所提高,经过省地考核评定,全县摄影专业人员中有2人取得二级摄影师、2人取得三级摄影师的职称。摄影服务也逐渐扩延到农村,方便群众的摄影需求。1987年全县共有摄影业10家,从业人员13人。
  理发及其它南丰理发服务业历来以个体经营为主,城乡均有肩挑手提流动服务的理发员(担)。建国后,县城陆续增到10多家理发店。1956年组成理发合作社,从此逐年添置新式理发设备、装修门面,更名桔城理发社,成为县城1家大型服务性企业。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流行各种发型,男女烫发,成为时尚。同时,开设个体理发店铺,取名××发屋、发廊者日渐增多。至1987年全县有正式登记的理发业65户,从业人员84人。散居农村和小集镇未登记的个体理发户则为数更多。
  其它各种修理服务,如鞋、伞、钟表、眼镜、自行车、日用家具的修理以及成衣、绱鞋等设点坐庄和走街串户为居民服务者,到1987年已达224户,从业人员298人。
  第三节旅游业南丰是闻名遐迩的蜜桔之乡,旅游资源丰富,正待开发。1981年南丰县城建设总体规划中,在建成旴江索桥后,联系对岸山麓之读书岩、曾文定公祠、南台寺、宝岩塔等名胜景点,纳入子固公园游览区,至1987年上述工程和景点修葺均先后竣工,子固公园已具雏形。此外又开辟潭湖水库旅游点,购置机动游艇,供游人饱览湖光山色。海拔1760.9米、号称“赣东屋脊”军峰山上的半观、状元石等奇景,吸引省内外成批游人徒步登山领略风光,拟进一步开发为游览胜地。
  1984年9月,成立南丰县旅游服务公司,在县城交通路兴建1栋4层的旅游服务大楼,分设旅游用品商店、餐馆、招待所、汽车配件商店,并购置大型客车2辆,计116座,定期招揽前往广州、深圳、庐山、龙虎山等地游客和团体预约包车。从1984年10月至1986年12月,行驶2.43万人公里,仅客车营运单项收入20.36万元,获税利5.8万元。
  1986年11月30日,国务院决定南丰县为对外国人开放地区后,来桔乡南丰观光游览的外国明友时而有之。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南丰县志》

出版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南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