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件包裹民国26年(1937)2月,县邮电局窗口每天收集的信件仅有2~4件。民国28年,县邮局发往外地信件75702件。民国36年7~9月,平均接收普通信33334件,挂号信4731件,快递件1617件,包裹115件,寄发普通信38478件,挂号信3420件,快递件1418件,包裹113件。
1949年底,县邮局收寄函件2878件,包裹547件;1959年收寄函件181000件,包裹3246南丰县邮政网路图件;1969年收寄函件316133件,包裹2742件;1979年收寄函件296937件,包裹6072件;1984年收寄函件372799件,包裹7525件;1987年收寄函件66.7万件,包裹15000件。
邮政汇兑民国期间,县邮局开办普通汇兑业务。民国26年共开汇票310张,兑付汇票326张。
建国后,汇兑业务不断发展,除普通汇兑外,还开办了电报汇兑。1975年后,县邮电局设专职汇兑检查员,督促检查汇兑业务。汇兑出口量,1949年为2014张,1959年为9064张,1969年为11300张,1979年为16000张,1987年为24000张。
1986年9月1日,县邮电局开办邮政储蓄业务,邮政储蓄所设在县邮电局营业厅内,配备专职营业员3名,管理人员1名。同年12月30日增设琴城路邮政储蓄所。年底存款余额总数为30.78万元。1987年11月1日开办沿江路邮政储蓄所,同年12月24日增设建设路邮政储蓄所。同年12月底,县邮电局有专职邮政储蓄营业员10人,兼职3人,管理人员2人。年底存款余额总数为193.3万元。储蓄种类有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定活两便、定额定期、大额储蓄等。
机要通信 1957年3月,县邮电局成立机要组,配备专职机要员1人,兼职机要员2名,局主要领导任组长。遵照“保密、安全第一,在保密、安全、准确的基础上,力争迅速”的方针,专门负责传递党政军机关及国民经济部门相互寄发的机要文件。机要文件交换量:1959年为1522件;1969年为1414件;1979年为413件;1987年为330件。
报刊发行民国期间,县邮局不办理报刊发行,报刊由县私营书店转手推销。建国初期报刊由报社、出版社发行,均由县城私营文具店推销。1950年,实行“邮发合一”,始由县邮局办理报刊订购业务。1959年,全国及地方发行的报刊均有订销,是年全县订销报纸73.29万份,杂志7.58万份。1987年报纸订销量386.2万份,杂志订销量56.1万份。1987年与1959年比较,报纸订销量增长4.27倍,杂志增长6.45倍。1987年全县各村委会全部订购了报刊。农民自费订阅报刊达1750户。
邮政运输民国期间,城乡邮政运输靠邮差肩挑步行投递。民国28年县邮局开办南城经南丰至广昌的委办汽车邮、包件的托运业务;南丰至宜黄、福建省建宁县及县城至乡村邮、包件靠邮差步行投递。
1953年县邮局添置一辆自行车,用以投递县机关及城镇居民邮、包件。1959年7月,南昌至南丰邮件、报刊由委办汽车运输改由邮车运输;农村邮件、报刊投递由自行车代替步班投递。1966年4月后,洽村、三溪、太和、傅坊、东坪、沙岗等乡镇的邮件、报刊均改为委办汽车运输。对寄省内外邮件、报刊,由县邮局分类装袋后,交邮车运往南昌,再分发全国各地,对省内外寄南丰县邮件、报刊,县邮局分类后,城镇邮件、报刊由邮递员送至收件人,乡镇邮包件由委办汽车或邮车送至乡镇邮电所、支局,再由邮递员送至收件人。
集邮 1984年4月,县邮电局始办集邮业务,参加集邮的人数30余人。1985年4月,县邮电局在东门琴城路正式设立南丰县集邮门市部,配专职集邮营业员1人,兼职营业员3人,当年集邮销售额为3000元。1985年11月9日成立南丰县集邮协会,并举办全县首届集邮展览,发行纪念封2枚。1986年8月在北门建设路增设一门市部,1987年6月25日成立南丰县农民集邮协会,到1987年底,集邮预订户达350人,集邮人数达1000余人,集邮历史最长者达30多年;在册中华集邮联合会会员150人,有基层集邮小组14个,团体会员303名,集邮销售额4万元。同年11月25日荣获中华集邮协会授予的“集邮先进集体”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