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7483
颗粒名称: 古桥
分类号: K928.78
页数: 1
摘要: 南丰县山多沟狭,溪流纵横,古桥较多。据民国《南丰县志》载,全县有古桥102座。现存及经改建的主要古桥有: 文明桥位于县城南门,跨盱水之中上游,旧名通济桥。始建于唐代,初为浮桥,水圮。后屡建屡毁,最终毁于清康熙三年,为全县历史长、桥型美的古浮桥。1960~1965年先后建木便桥、竹筏浮桥、木船浮桥,均被水毁。1967年拆浮桥复以舟渡。至1986年底,始建成盱江悬索桥。桥上端两拱之间的桥基,为三角形,与桥孔并列,造型独特,具有明代建筑风格。三角棱形的桥基,便于排除洪水冲击,其设计符合科学原理。虽久经涧水冲刷,但仍牢固壮观。
关键词: 南丰县 地方史志 古桥

内容

南丰县山多沟狭,溪流纵横,古桥较多。据民国《南丰县志》载,全县有古桥102座。现存及经改建的主要古桥有: 文明桥位于县城南门,跨盱水之中上游,旧名通济桥。始建于唐代,初为浮桥,水圮。后屡建屡毁,最终毁于清康熙三年(1663),为全县历史长、桥型美的古浮桥。1960~1965年先后建木便桥、竹筏浮桥、木船浮桥,均被水毁。1967年拆浮桥复以舟渡。至1986年底,始建成盱江悬索桥。
  仙人桥位于洽湾乡加津村,是明代嘉靖晚期建造的石桥。桥为2孔,红石拱型结构,长19米,宽5米。桥上端两拱之间的桥基,为三角形,与桥孔并列,造型独特,具有明代建筑风格。三角棱形的桥基,便于排除洪水冲击,其设计符合科学原理。桥西端为45度坡,这座桥至今完好无损。
  开源石桥位于洽村乡开源堡前,远眺象堆怪石,近观桥分两座,两桥相望,约5丈许,上祀许真君,桥下二巨石,形似狮象,又称狮象桥。两桥一体,全长约16米,造型奇特,为明代风格。虽久经涧水冲刷,但仍牢固壮观。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南丰县志》

出版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南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