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鱼类捕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7372
颗粒名称: 天然鱼类捕捞
分类号: S97
页数: 1
摘要: 1958年以前,盱江水系与长江、鄱阳湖相连,天然鱼类资源丰富。清同治《南丰县志》有:“鳇鱼,春涨初落间有之”的记载。鳇鱼是一种巨型鱼类,成鱼最长可达5米;建国后,每遇发大水仍有巨鱼溯江而上,水退后被困浅滩,为民众捕杀,每尾重百斤以上。县城和沿河村镇很多渔民养有鸬鹚,以捕鱼为专业或主要副业。当时天然鱼类捕捞产量约占鱼产量的20~30%。1958年临川县建成焦石拦河大坝后,溯江而上的鱼类从此绝迹,历来较丰富的天然鱼类资源大量减少,现在旴江只能捕捞到经济价值很低的鳑鲅、麦穗鱼、餐条高等小型鱼类,捕捞产量下降80%以上。1987年全县有专业渔民22人,有鸬鹚36只。
关键词: 南丰县 地方史志 天然鱼类捕捞

内容

1958年以前,盱江水系与长江、鄱阳湖相连,天然鱼类资源丰富。清同治《南丰县志》有:“鳇鱼,春涨初落间有之”的记载。鳇鱼是一种巨型鱼类,成鱼最长可达5米;建国后,每遇发大水仍有巨鱼溯江而上,水退后被困浅滩,为民众捕杀,每尾重百斤以上。县城和沿河村镇很多渔民养有鸬鹚,以捕鱼为专业或主要副业。当时天然鱼类捕捞产量约占鱼产量的20~30%。1958年临川县建成焦石拦河大坝后,溯江而上的鱼类从此绝迹,历来较丰富的天然鱼类资源大量减少,现在旴江只能捕捞到经济价值很低的鳑鲅、麦穗鱼、餐条高等小型鱼类,捕捞产量下降80%以上。1987年全县有专业渔民22人,有鸬鹚36只。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南丰县志》

出版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南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