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繁殖南丰蜜桔的繁殖在解放前主要采用靠接法、实生法和压条法。1956年以后,在科技人员示范推广下,切接苗的优点才为桔农认识,得到顺利推广,成为柑柑繁殖的主要方法。
靠接法南丰广泛采用靠接育苗法,历史悠久。建国前的桔树全由靠接繁衍,至今仍在继续采用。其方法是利用同株主干兜上抽出的萌蘖枝与树冠枝条靠合而成,这种方法从萌蘖到移栽需3~4年,且对母树伤害大,因此成本高。由于靠接苗主干高,种在易受涝地方损失较小,且便于耕作和采收,而切接苗树干矮,因此不能全部取代。
实生法用种子直接繁殖的方法。靠接法出现之前,繁殖全靠实生法。由于实生法繁衍的后代劣变性大,没有推广价值而被淘汰,目前只有繁殖红桔和火桔采用。
压条法选择健壮的2~3年枝在3、4月间进行环状剥皮处理,然后用竹筒或薄膜盛泥壅在伤口上,并保持湿润,经2~3个月发根后即锯枝假植,成活后移栽。此法费工繁琐,稍不注意就难以成活,已很少采用。
切接法这是目前普遍大量采用的方法。此法既快又省,成活率高,成本低廉,管理方便,为南丰蜜桔大量繁衍提供了可靠保证。切接法的操作过程主要有:培育粗壮积壳砧木,在2~4月选用生长壮实、节密、芽壮、叶厚、色深的秋梢,一个芽为一个接穗,与砧木切合包扎即成。熟练的切接手,一天可切接苗木1000株以上,成活率超过90%。
第二节管理蜜桔树的培育管理工作很重要,桔树长势好坏、结果率高低、品质优劣、生物年龄长短,均与培育管理工作有很密切的关系。要做好培育管理工作须先创造两个条件,第一是做好园地的选择和规划,按照蜜桔树的生物学特性,改善环境条件;第二是抓住最适宜的时机,高质量做好定植工作。由于各地条件不尽相同,必须因地制宜,按照实际情况处理,不能强求划一。大体要做到: 幼树的管理 1、施肥,栽后一月内不施肥,过后每20~30天追施稀薄液肥一次,8月下旬后至10月不施肥,以增强抗寒能力,11月后施冬肥有利幼树越冬,以后逐渐增加施肥量而减少施肥次数。
2、灌溉,幼苗怕旱怕渍,半月不雨即应灌水,秋后转寒,一般不需灌溉,同时做好经常性的排水工作,切忌渍水霉根。
3、预防缺素症,可结合防治病虫害,在药液中加入硼、锌、镁等微量元素喷布。
4、修整,特别注意抹除主干上的萌芽和过早结的果实。
5、适度深耕,在春季及时进行扩穴改土,同时深施有机肥。
6、做好经常性的防治病虫害工作。
7、做好冬季防寒保温工作,严防冻害。
结果树的管理 1、施肥:应首先考虑改土,注意施用绿肥、饼肥、人粪尿和塘泥等有机肥,不断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改善沙质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增加粘质土壤的通气性和耕作层。施肥量一般依产量确定,产量越高,施肥量也应增多,一年施3~4次,还要针对缺素表现补充微量元素。
2、灌溉与排水:南丰8~9月为旱季,而正是果实膨大期和秋梢抽生与充实期,需灌水2~3次,但应有节制,否则不利安全越冬。4~6月雨水多,桔园忌渍水,否则会给根系造成损害。
3、中耕和间作:10龄以下的桔园可以通过间作绿肥、蔬菜或西瓜、花生等短期作物进行中耕,既能加速土壤熟化,促进桔树生长,又能提高经济效益,达到以短养长的目的,但不能种芝麻、藤类和红薯等高杆作物及攀援作物。结果大树除平常勤予除草外,一年一次中耕即可。
4、修剪:通常只对枯枝、不结果枝和弱枝进行疏剪,结合短剪更新侧枝,对内膛和下方正常枝在不妨碍通风透光和田间操作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多留。对5月中旬至7月中旬萌发的夏芽一律抹除,有利于当年丰产和持续丰产。
第三节病虫害防治南丰是柑桔老产区,危害柑桔的病虫害种类繁多,过去防治工作仅限于钩杀天牛,建国后才逐步开展化学防治,由于效果明显,已成为桔农普遍使用的防治方法。
病害防治蜜桔病害最主要的是疮痂病,此外还有黑星病、脚腐病、炭疽病、树脂病、立枯病、黄斑病、煤烟病、蒂腐病、绿腐病和青霉病。疮痂病是最易感染的病害,新梢、叶片和果实均易受害;黑星病为害果皮和叶片,是造成南丰蜜桔采前落果的主要原因之一;脚腐病为害桔树主干,严重时造成整株死亡;炭疽病,主要为害树叶,苗木感染后蔓延很快;树脂病,树干、叶、果均能受侵害,主要为害树杆皮层,造成局部坏死,侵害贮藏果则引起褐色蒂腐病;立枯病,主要为害苗木,造成全株自上而下很快死亡;黄斑病,主要为害树叶,造成大量落叶;煤烟病,叶、枝、果都能感染此病;蒂腐病,主要为害果实,群众称为“穿心烂”,是蜜桔烂果最严重的一种病害;绿霉病和青霉病主要为害贮藏果实,引起腐烂,常可造成严重损失。
上述病害的症状和发展规律目前已基本上为桔农所了解,其防治方法,尤其是综合治理方法,如销毁病源、药剂防治、强化管理等方面已为大多数桔农所掌握。其中药剂防治目前主要使用的有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甲基托布津、退菌特、多菌灵、代森锌等。
虫害防治目前已知为害南丰蜜桔的虫害有26种:红蜘蛛、黄蜘蛛、锈壁虱、潜叶䖬、星天牛、褐天牛、光盾绿天牛、桔蚜、桔二叉蚜、玉带凤蝶、柑桔凤蝶、潜叶蛾、柑桔吉丁虫、恶性叶虫、泥翅象鼻虫、粉绿象鼻虫、绒绿象鼻虫、花蕾蛆、吹绵蚧、糠片蚧、黑点蚧、红蜡蚧、矢尖蚧、黑刺粉虱、粉虱、柑桔粉虱等。红蜘蛛为害叶、枝和果,造成严重落叶,使果实失去光泽;黄蜘蛛主要为害叶片,严重的可在2~3天内使叶片全部落光;锈壁虱为害桔果,破坏果皮,使桔子变成粗糙、黑褐色的“烟桔子”;潜叶䖬,主要在5月上中旬为害桔树叶片;天牛类,幼虫为害树干皮层,后钻进木质部,然后向下蛀食进入根部,受害株常因此而枯死;蚜虫类,主要为害新梢嫩叶,也为害花蕾和幼果,并分泌一种蜜汁可引起煤烟病发生;凤蝶类,幼虫食害叶片,对苗木幼树为害甚大;潜叶蛾,幼虫在嫩叶表皮下钻蛀为害,被害叶片卷缩易脱落,易感染病,又是红蜘蛛等害虫的越冬场所;恶性叶虫的幼虫对春梢嫩叶为害严重,成虫有时也为害幼果与嫩枝,以山地或山边桔园受害最重;柑桔吉丁虫是柑桔的毁灭性虫害,主要以幼虫蛀食主干和枝条,造成皮层整片爆裂,使大枝或整树枯死;象鼻虫类以成虫为害叶片和果产,造成叶片缺刻,果面留疤痕;花蕾蛆成虫产卵于花蕾内,幼虫即在花蕾内危害,使花不能开放;介壳虫类,对枝、叶、果都造成危害,近年危害加重,给生产造成威胁;粉虱类的为害主要是幼虫群集叶背吸食汁液,形成黄斑,其分泌物能诱发煤烟病,导致叶片发黑枯死。
经过长期观察与防治,上述虫害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防治台方法,已为大多数桔农、尤其是乡村干部和农技示范户所掌握,在什么时间用什么方法防治什么害虫已形成规律,农技人员只须潜心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用不着花大力气去督促。近年来,因长期和过量使用农药,害虫已产生抗药性,杀虫效果已不如初期好,科技人员正大力提倡保护瓢虫、草蜻蛉、食蚜蝇、寄生蜂、寄生菌、金小蜂、大腿蜂、蚜小蜂等害虫的天敌;提倡人工捕杀害虫;提倡结合清园,焚毁病虫枝,清除害虫的越冬场所。在药剂使用上注意适量和更换使用,减少害虫的抗药性建国前,南丰桔区防治天牛全靠捉虫手艺人,按钩出的虫数计酬。市山乡市山村有位钩虫能手李折仂尤其出名,1951年在新干桔产地现场比试,他钩取天牛开洞准确、速度快、无遗漏,被评为江西省捉虫劳模。1952年被邀参加农业部在南昌召开的南方果树会议上介绍经验,获得好评,后来中国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组织编写中国果树学时,又邀请他到北京介绍钩杀天牛的经验。1960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在《科学与技术》专辑中,将李折仂口述的钩杀柑桔天牛的实践技术整理介绍,使其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