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县内分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729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县内分布
分类号: S601.956
页数: 2
摘要: 建国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南丰蜜桔有飞跃发展。到1986年底,栽培面积已超过4.5万亩,年产超过2万吨。建国前,南丰蜜桔分布在城区附近,主要产区有城区、水南、瑶浦、杨梅、茅店等地,离县城十里外则少有栽培。过去肥源主要靠人粪尿和垃圾,近城之地,肥源充足,桔园土壤肥力得以保证;离城稍远,肥料不能满足,地力不能维持,栽培方法不当,种桔往往失败。建国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蜜桔生产,普及柑桔种植科学技术。目前全县已有64个村建起了蜜桔生产基地。此外该村特有的大叶蜜广以早熟见称,10月初成熟上市。市山乡南丰蜜桔重要产地,目前桔粮并重,但蜜桔收入所占比重在逐年上升。
关键词: 南丰县 地方史志 县内分布

内容

建国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南丰蜜桔有飞跃发展。到1986年底,栽培面积已超过4.5万亩,年产超过2万吨。
  建国前,南丰蜜桔分布在城区附近,主要产区有城区、水南、瑶浦、杨梅、茅店等地,离县城十里外则少有栽培。分布受限制的原因,一是肥源,二是栽培技术。过去肥源主要靠人粪尿和垃圾,近城之地,肥源充足,桔园土壤肥力得以保证;离城稍远,肥料不能满足,地力不能维持,栽培方法不当,种桔往往失败。
  建国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蜜桔生产,普及柑桔种植科学技术。全县除极少数高山地带外,几乎村村都栽培柑桔,从县境北端的加津到南端的鄱阳,沿旴江两岸的潮土地带和丘陵坡地、台地均陆续出现新的桔园,与原有桔园相互衔接,形成宽狭不等的长带状分布。原来不敢尝试种桔的沙岗、三溪、傅坊、洽村、西溪等山区村落,近年也不断试种扩种,面积由少到多,颇具规模,而且多数取得了经济效益。离城60里的山区长红垦殖场已建成桔园581亩,1986年收获蜜桔246吨。西溪乡位于县境东南端深山地带,从1984年开始引种柑桔,现已种植5万多株。朱坊、西溪、藕塘等村,都选择适宜的小气候地块创建桔园,使蜜桔分布扩大到高山地区,为革命老根据地脱贫致富开辟一条新途径。目前全县已有64个村建起了蜜桔生产基地。1977年以来,平均每年以栽培3000亩以上的速度扩大,群众热情之高,收效之大,为历史上所罕见。
  桥背乡与县城隔河相望,有盱江大桥和旴江索桥相通,1987年全乡3493户、18693人,80%以栽培蜜桔为主业,是南丰蜜桔老产区,耕地面积14918亩,桔地为11285亩,占75.6%,产桔6905吨,占全县产量42.5%,是产量最多的乡,全乡村村栽蜜桔,其主要产桔村有: 1、瑶浦村:解放前种桔面积为全县之冠,离城2.5公里,村周围除河流、池塘、菜圃外,几乎全是桔树。1987年全村601户、3103人,均为桔农,桔地面积1476亩,年产桔约1500吨。
  2、水南村:历来是蜜桔专业村,与县城西门隔盱江相望,沿河常年绿荫覆盖,景色优美,1987年全村439户、2288人,桔地面积919亩,年产蜜桔1000吨左右。
  3、杨梅村:离县城2.5公里,村前潮土地带土质疏松肥沃,是理想的蜜桔种植地,著名的杨梅小果即产于此,从中选出的“杨小2—6”新株系,风味之美扬名全国。此外该村特有的大叶蜜广以早熟见称,10月初成熟上市。1987年全村有桔园837亩,年产桔850多吨。
  4、桥背村:是桥背乡政府驻地,1987年全村8个自然村,341户、1679人,有耕地1310亩,其中桔园1000亩,年产桔600多吨。这里原以种稻为主,20世纪60年代后期才陆续扩种柑桔,现已成为主要产桔区,随着幼龄桔树陆续结果,产量将迅速增加。
  5、大堡村:离城5公里,为桔粮兼营村,1987年全村300户,1945亩土地,桔园约占一半,年产桔约850吨,这里所产蜜桔果形较大,“磨刀大果”即产于此。
  6、茅店村:离城1.5公里,解放前产量不多,60年代始大量发展,现全村294户均为蜜桔专业户,1987年桔园988亩,年产约700吨。
  琴城镇县治所在地。1987年有桔农1002户、4747人,镇辖果园、朝先两村均为蜜桔专业村,历来为南丰蜜桔老产区,桔园面积1720亩,年产2600多吨。由于部分用于城市建设用地,加上树龄老化,产量呈下降趋势。
  1、果园村:桔园遍布县城四周,并穿插于城内空地。1987年全村612户、2894人,均为蜜桔专业户,有桔园1045亩,产桔1500多吨。石背村民小组蜜桔亩产1923公斤,人均纯收入1078元,为全县之冠。廓背园所产蜜桔品质优良,尤为出名。
  2、朝先村:位于县城北郊,1987年全村390户、1721人,均为蜜桔专业户,有桔园613亩,年产1100多吨。
  市山乡南丰蜜桔重要产地,目前桔粮并重,但蜜桔收入所占比重在逐年上升。1987年,全乡18个村,4324户,22109人,村村户户有桔园,全乡耕地22424亩,桔地为13320亩,占59.4%,年产桔5500吨左右,占全县第二位。其中市山、西村、罗溪、梓和、包坊、翠云、梅溪、考坑、坪埠、官庄、官塘、贯巢等村的蜜桔产值均超过水稻产值,年产柑桔均在500吨左右。
  莱溪乡南丰蜜桔新产区,历来以种植水稻为主,1970年以来利用山坡荒地陆续种植蜜桔4700多亩,已先后结果,产量一年比一年增加。
  洽湾乡离县城10公里,为南丰蜜桔新发展区,70年代后期在县柑桔科研部门指导下,利用境内多红壤丘陵山地的优势,种植蜜桔成功,以后逐年扩大,到1987年已发展到4701亩,占耕地面积18.5%,年产柑桔1750吨,1975年创建的洽湾乡园艺场,已建成1060亩基地,年产500余吨。
  表1503 蜜桔生产情况一览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南丰县志》

出版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南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