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作物产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7203
颗粒名称: 纤维作物产量
分类号: F327.56
页数: 1
摘要: 民国30年,南丰成立植麻推广站,种植苎麻13955亩,黄麻9299亩。建国前后,个别农民在旱地上种植少量土棉花,产量很低。1957年,市山、洽湾、白舍试种岱字棉49.23亩,获得成功,其中市山乡吉坪高级社试种的20.66亩,亩产籽棉154公斤。1958年全县种植2161亩,平均亩产籽棉60公斤。1959年,棉花种植集中在市山、洽湾、白舍3个公社,面积增加到4752亩,1960年更扩大到8030亩,产皮棉132.4吨,是南丰种棉花最多的一年。此后虽有种植,规模要小得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就没有种植。苎麻、黄麻生产规模小于建国前,而且一年比一年少。
关键词: 南丰县 地方史志 纤维作物产量

内容

民国30年(1941),南丰成立植麻推广站,种植苎麻13955亩,黄麻9299亩。建国前后,个别农民在旱地上种植少量土棉花,产量很低。1957年,市山、洽湾、白舍试种岱字棉49.23亩,获得成功,其中市山乡吉坪高级社试种的20.66亩,亩产籽棉154公斤。1958年全县种植2161亩,平均亩产籽棉60公斤。1959年,棉花种植集中在市山、洽湾、白舍3个公社,面积增加到4752亩,1960年更扩大到8030亩,产皮棉132.4吨,是南丰种棉花最多的一年。此后虽有种植,规模要小得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就没有种植。苎麻、黄麻生产规模小于建国前,而且一年比一年少。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南丰县志》

出版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南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