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产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7201
颗粒名称: 粮食产量
分类号: F327.56
页数: 3
摘要: 明、清期间除灾年外,南丰稻米自给有余。民国初期“农村物产较多,经济活跃,年产稻谷约百万担,有四分之一的剩余稻谷运销旴江下游各地,收入十余万元。”民国15年以来,受战争和灾祸的影响,壮丁逃亡,人口锐减,田园荒芜,粮食生产衰退,还得从外地进口粮食。抗日战争爆发后,赣北沦陷,难民大量涌入,这些难民开垦了大量荒地,南丰粮食生产有很大发展,民国26年有稻田24.86万亩,稻谷总产388901石;翌年面积51.6万亩,稻谷总产1350750石,两年间,面积增加1倍多,产量增加2倍多。此后,年产量又急剧下降,到1949年产量只有22005.9吨。
关键词: 南丰县 地方史志 粮食产量

内容

明、清期间除灾年外,南丰稻米自给有余。民国初期“农村物产较多,经济活跃,年产稻谷约百万担,有四分之一的剩余稻谷运销旴江下游各地,收入十余万元。”民国15年(1926)以来,受战争和灾祸的影响,壮丁逃亡,人口锐减,田园荒芜,粮食生产衰退,还得从外地进口粮食。抗日战争爆发后,赣北沦陷,难民大量涌入,这些难民开垦了大量荒地,南丰粮食生产有很大发展,民国26年有稻田24.86万亩,稻谷总产388901石;翌年面积51.6万亩,稻谷总产1350750石,两年间,面积增加1倍多,产量增加2倍多。此后,年产量又急剧下降,到1949年产量只有22005.9吨。
  建国后,粮食生产稳步发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粮食生产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1949年,水稻播种面积265169亩,产稻谷22005.9吨,亩产83公斤;1959年播面394819亩,产稻谷51030吨,亩产129公斤;1969年播面387751亩,产稻谷67926吨,亩产176.5公斤;1979年播面429979亩,产稻谷121521吨,亩产282.5公斤;1987年播面408033亩,产稻谷167646吨,亩产410公斤。第一个10年,年平均增产2902吨;第二个10年,年平均增1690吨;第三个10年,年平均增产5359吨;1987年与1979年比较,8年增产稻谷46126吨,年平均增产5765吨。
  杂粮作物,仍以大豆、红薯产量较多,大豆年产500吨左右,红薯年产1600吨左右,玉米、绿豆、大小麦均呈下降趋势,有些杂粮,如荞麦已基本绝种。
  表13—5 1949~1987年水稻播种面积、产量一览面积:亩;亩产:公斤;总产:吨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南丰县志》

出版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南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