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组 1959年2月,分别成立工商、医务、文教、宗教、社会人士等5个小组,组织各界人士进行学习。最初只有41人参加,后扩至140余人。“文化大革命”时停止活动。
工作组 1959年2月,县政协委员会设立工农业工作组、文教卫生科技工作组、工商工作组、民族宗教工作组、社会人士工作组。二届、三届分组与一届相同,直至“文化大革命”时停止活动。
1980年12月,县政协四届一次会议后,将工作组进行调整为科学技术工作组、文教卫生工作组、工商社会人士组、民族宗教侨务工作组、文史资料编写组。
1982年2月,县政协四届二次会议将工作组并为4个:工农业科学技术组、文教卫生工作组、工商工作组、社会团体工作组。
1984年4月,县政协五届一次会议后将工作组扩大为8个:工业工作组、科学技术工作组、教育工作组、文体工作组、医药卫生工作组、财贸工作组、社会人士工作组、群众团体工作组。
1985年3月,县政协五届二次会议后,增设学习委员会及文史资料委员会;将工作组由8个缩为6个,即工业、农业、文教、财贸、医药卫生、社会团体等组。
专门委员会提案工作委员会 1980年以前的县一、二、三届政协每次全体会议期间,由大会成立提案审查委员会,对提案进行审查、分类并向大会报告,送有关单位处理。1980年12月,县政协从四届一次全会开始,改为常设机构,以推动委员发扬主人翁精神,积极提出各项提案,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职能,审议委员提案,提出处理意见,检查督促承办单位积极办理。
学习委员会 1985年3月,县五届二次政协全会时成立,以加强对政协委员的学习指导,具体安排、提供资料,进行辅导。
文史资料委员会 1985年3月成立,负责开展文史资料征集、研究、整理、出版等工作。
办公室政协办公室 1959年2月成立,由秘书长主持工作,设驻会委员1人处理日常事务。1963年增设专职秘书1人。“文化大革命”时停止活动。1969年11月,机关撤销,财产移交,秘书调走。1980年12月,县政协恢复,并陆续配备干部,1980年有3人;1981年有5人;1983年有7人;1984年有10人;1985年有11人;1987年有主任1人、副主任1人、干部5人。
宣传文史科 1987年7月成立,配有科长1人,负责组织学习政治理论、时事、方针政策等;开展宣传教育;进行文史资料征集、整理研究工作。
联络咨询科 1987年7月成立,配有科长1人,负责对社团、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工商联、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国外侨胞、外事、宗教民族等方面的联络、接待,以及对委员的考察工作进行横向联系和咨询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