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县人民政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6988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县人民政协
分类号: D62
页数: 9
摘要: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丰县委员会,成立于1959年2月,是在中共南丰县委领导下的地方统一战线组织。其职能是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群众生活的重大问题进行政治协商,通过建议与批评参政议政,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县政协委员的产生实行民主推荐、协商决定。县政协未成立前,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央人民政府《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精神,中共南丰县委、县人民政府召开各界人士代表座谈会,协商召开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事宜。历届会议均选举产生常务委员会,作为会议的常设机构,是县政协的前身。本届共召开过3次全体委员会议。
关键词: 南丰县 地方史志 县人民政协

内容

第一节组织沿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丰县委员会(简称县政协),成立于1959年2月,是在中共南丰县委领导下的地方统一战线组织。其职能是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群众生活的重大问题进行政治协商,通过建议与批评参政议政,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县政协委员的产生实行民主推荐、协商决定。
  县政协未成立前,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央人民政府《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精神,中共南丰县委、县人民政府召开各界人士代表座谈会,协商召开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事宜。1949年11月16日召开首届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到1954年4月共召开4届11次会议。历届会议均选举产生常务委员会,作为会议的常设机构,是县政协的前身。1957年6月,组成15人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丰县筹备委员会。1959年2月,县政协正式成立,地址设县城火巷7号(1960年迁解放路85号)。1967年2月机构瘫痪。1980年12月恢复,机关设县委大院内。
  第二节历届会议全体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43名,其中农村1人,工交财贸9人,教科文卫13人,中共党员、共青团员8人,妇女2人,革命老同志4人,宗教及社会人士6人;分别占委员总数的2.3%、21%、30%、19%、4.5%、9.2%、14%5。本届共召开过3次全体委员会议。
  第一次会议于1959年2月18~20日在县委小礼堂召开。出席会议委员34人,请假9人。会议听取县委统战部负责人报告县政协的筹备经过、县委书记的报告,成立县政协。选举姚平为县政协主席,韩质明、严振声为副主席,韩质明兼秘书长,常务委员14名。
  1960年2月及1962年12月,先后召开过一届二次和三次全体会议。每次会议听取和审议本届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第二次会议传达了中共八届八中全会的《为保卫党的总路线、反对右倾机会主义而斗争》决议。第三次会议改选钟光衍为县政协秘书长,出席会议的委员还列席了县人大四届二次会议。
  第二届委员会委员53名,其中农村2人,工交财贸11人,教科文卫18人,中共党员、共青团员10人,妇女2人,革命老同志4人,归侨1人,宗教及社会人士5人;分别占委员总数的3.8%、20.7%、34%、18.9%、3.8%、7.5%、1.9%、9.4%。另特邀人士12人。
  第一次会议于1963年10月23~27日在政协会址召开。出席会议委员53人,特邀人士12人。会议听取和审议上届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列席县人大五届一次会议;选举姚平为县政协主席,刘国治、严振声、黄冬轩、邓元祥为副主席,钟光衍为秘书长,常务委员9名。
  第三届委员会委员57名。其中农村3人,工交财贸11人,教科文卫19人,中共党员、共青团员11人,妇女3人,革命老同志4人,归侨1人,宗教及社会人士5人;分别占委员总数的5.3%、19.3%、33.3%、19.3%、5.3%、7%、1.7%、8.8%。
  第一次会议于1965年8月10~12日在政协会址召开。出席会议委员52人,请假5人。会议听取和审议上届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及中共南丰县委领导所作的《当前形势的报告》;选举彭耀为县政协主席,刘国治、严振声、黄冬轩、邓元祥为副主席,钟光衍为秘书长,常务委员9名。
  “文化大革命”时,政协活动停止。1980年恢复。
  第四届委员会委员57名。其中农村2人,工交财贸10人,教科文卫21人,中共党员、共青团员12人,妇女3人,少数民族1人,归侨1人,宗教1人,社会人士2人,特邀委员4人;分别占委员总数的3.5%、17.5%、36.8%、21%、5.3%、1.8%、1.8%、1.8%、3.5%、7%。本届共召开过3次全体委员会议。
  第一次会议于1980年12月6~12日在中共南丰县委小礼堂召开。出席会议委员57人。会议听取和审议上届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及中共南丰县委领导所作的《关于党的领导及新形势下人民政协的光荣任务》讲话;列席县人大八届一次会议;选举邹俊峰为县政协主席,赵志泉、黄儒楷为副主席,彭告化为秘书长,常务委员11名。
  1982年2月及1983年3月,先后召开过四届二次和三次全体会议。每次会议均听取和审议本届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提案处理情况报告。第二次会议协商增补27名新委员。除3人逝世、1人调离、17人请假外,出席委员63人。会上传达全国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精神,会议要求全体委员协助人民政府进行智力开发,发现人才、推荐人才,使有用之才各得其所。并列席县人大八届二次会议;增选1名常务委员。第三次会议协商增补新委员9名。会议除6人请假、3人逝世、1人调离外,出席委员83人。会议增选常务委员8人。会上传达全国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精神,并列席县人大八届三次会议。
  第五届委员会委员115名(含新增委员55名),其中农村3人,工交财贸19人,教科文卫55人,中共党员、共青团员11人,妇女5人,少数民族2人,侨眷2人,台属4人,宗教5人,社会人士1人,特邀委员8人;分别占委员总数的2.6%、16.5%、47.8%、9.6%、4.3%、1.8%、1.8%、3.4%、4.3%、0.9%、7%。本届共召开3次全体委员会议。
  第一次会议于1984年4月26~30日在县人民政府三楼会议室召开。出席会议委员98人。会议听取和审议上届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提案处理情况报告;列席县人大九届一次会议;选举邹俊峰为县政协主席,何重九、赵志泉、黄儒楷为副主席,黄光炬为副秘书长,常务委员23名。
  1985年3月及1986年5月,先后召开五届二次和三次全体会议。每次会议均听取和审议本届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提案处理情况报告。列席县人大九届二次及三次会议。第二次会议增补选举黄光炬为秘书长。
  第六届委员会委员115名。其中农村10人,工交财贸21人,教科文卫53人,中共党员、共青团员14人,妇女6人,宗教4人,特邀委员7人;分别占委员总数的8.7%、18.3%、46.2%、12.1%、5.2%、3.5%、6%。这届委员中有新委员42人。
  第一次会议于1987年7月15~19日在县人民政府三楼会议室召开。出席会议委员113人。会议听取和审议上届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提案处理情况报告;列席县人大十届一次会议;选举邹俊峰为县政协主席、赵志泉、熊信芝、万桂华为副主席,黄光炬为秘书长,常务委员19名。
  1988年1月及1989年4月先后召开六届二次和三次全体会议,两次会议均听取和审议本届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提案处理情况报告。列席县人大十届二次及三次会议。第二次会议出席116人,列席17人。会上传达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增补4名新委员;增选常务委员2名。第三次会议贯彻了政协全国委员会制定的《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暂行规定》。
  第七届委员会委员133名。其中农村10人,工交财贸23人,教科文卫54人,中共党员、共青团员16人,妇女6人,宗教7人,侨眷台属6人,特邀11人;分别占委员总数的7.5%、17.3%、40.6%、12%、4.5%、5.3%、4.5%、8.3%。这届新委员有38人。
  第一次会议于1990年1月11~15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会议委员133人。会议听取和审议上届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提案处理情况报告,列席县人大十一届一次会议;选举魏木香为县政协主席,黎搏浪、熊信芝、万桂华、胡祥熙为副主席,黄光炬为秘书长,常务委员19名。
  第八届委员会委员134名。其中农村10人,工交财贸27人,教科文卫52人,中共党员、共青团员15人,妇女6人,宗教7人,侨眷台属6人,特邀委员11人。共由19个界别组成。这届新委员有34人。
  第一次会议于1993年1月4日至6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会议委员134人。会议听取和审议上届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提案处理情况报告;听取、协商讨论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选举谢允森为县政协主席,邓善满、熊信芝、万桂华、胡祥熙为副主席,雷晓丰为秘书长,常务委员19人。
  表7—1 历届正、副主席更迭一览附:南丰县的江西省政协委员名单黄钧如江西省政协第四、五、六届委员周琪(女) 江西省政协第六届委员常务委员会县政协常务委员会,每年召开4次以上。组织实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的任务和执行全国政协、省政协、本届委员会的决议;对南丰县重大决策、政策、法令的贯彻,群众生活及统一战线中的重大问题,履行政治协商与民主监督职能;决定委员会工作机构的设置、变更及领导成员以及召开全委会议和其他重要会议;组织全体委员学习各级党和人民政府的方针政策、重要文件及决议;推动委员们为实现祖国统一、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积极贡献力量;使政协成为各民主党派、群团、广大知识分子和爱国人士团结合作、参政议政的重要场所。
  第一届委员会共召开常委会(扩大)28次;第二届召开10次;第三届召开4次;第四届召开28次;第五届召开22次。
  主席办公会议县政协历届委员会主席办公会议,由主席、副主席及秘书长组成,处理常务委员会的重要日常工作;组织开展政协各种活动;完成全委会、常委会讨论决定的各项工作。第四届始设专职正、副主席,共召开主席办公会议15次;从第五届委员会起,每月举行1次。
  第三节工作机构学习小组 1959年2月,分别成立工商、医务、文教、宗教、社会人士等5个小组,组织各界人士进行学习。最初只有41人参加,后扩至140余人。“文化大革命”时停止活动。
  工作组 1959年2月,县政协委员会设立工农业工作组、文教卫生科技工作组、工商工作组、民族宗教工作组、社会人士工作组。二届、三届分组与一届相同,直至“文化大革命”时停止活动。
  1980年12月,县政协四届一次会议后,将工作组进行调整为科学技术工作组、文教卫生工作组、工商社会人士组、民族宗教侨务工作组、文史资料编写组。
  1982年2月,县政协四届二次会议将工作组并为4个:工农业科学技术组、文教卫生工作组、工商工作组、社会团体工作组。
  1984年4月,县政协五届一次会议后将工作组扩大为8个:工业工作组、科学技术工作组、教育工作组、文体工作组、医药卫生工作组、财贸工作组、社会人士工作组、群众团体工作组。
  1985年3月,县政协五届二次会议后,增设学习委员会及文史资料委员会;将工作组由8个缩为6个,即工业、农业、文教、财贸、医药卫生、社会团体等组。
  专门委员会提案工作委员会 1980年以前的县一、二、三届政协每次全体会议期间,由大会成立提案审查委员会,对提案进行审查、分类并向大会报告,送有关单位处理。1980年12月,县政协从四届一次全会开始,改为常设机构,以推动委员发扬主人翁精神,积极提出各项提案,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职能,审议委员提案,提出处理意见,检查督促承办单位积极办理。
  学习委员会 1985年3月,县五届二次政协全会时成立,以加强对政协委员的学习指导,具体安排、提供资料,进行辅导。
  文史资料委员会 1985年3月成立,负责开展文史资料征集、研究、整理、出版等工作。
  办公室政协办公室 1959年2月成立,由秘书长主持工作,设驻会委员1人处理日常事务。1963年增设专职秘书1人。“文化大革命”时停止活动。1969年11月,机关撤销,财产移交,秘书调走。1980年12月,县政协恢复,并陆续配备干部,1980年有3人;1981年有5人;1983年有7人;1984年有10人;1985年有11人;1987年有主任1人、副主任1人、干部5人。
  宣传文史科 1987年7月成立,配有科长1人,负责组织学习政治理论、时事、方针政策等;开展宣传教育;进行文史资料征集、整理研究工作。
  联络咨询科 1987年7月成立,配有科长1人,负责对社团、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工商联、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国外侨胞、外事、宗教民族等方面的联络、接待,以及对委员的考察工作进行横向联系和咨询服务工作。
  第四节主要活动参政议政会议协商以县政协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主席会议为协商主要形式。
  县政协全体会议,一年召开一次,会期比县人大早一天开幕,以便使委员列席县人民代表大会,听取和讨论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县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报告、县财政预决算报告及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协商县人大常委及正、副主任,正、副县长,县法院院长、县检察院检察长的候选人。
  县政协党组书记列席中共南丰县委常委会议;副主席按分工有时列席县长办公会议;常委委员有时也列席县人大常委会议;正、副主席还参加县委、县人民政府召开的各种重要会议;就有关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县政协召开常委会议,有时邀请政府各委、办、局负责人到会通报情况,就提出的问题调查了解,与有关部门协商解决。政协各工作组亦经常同政府有关部门联系,了解情况。县政协委员还列席参加本单位的有关会议,对本单位重大问题进行协商处理。
  提案处理县政协四届委员会共收提案325件,已转有关部门处理完的310件,占提案总数的95.4%,其中提案意见已完全得到改正落实的109件;已被采纳并逐步落实的69件;有待统筹安排的71件;由于条件不成熟一时难解决的49件。五届委员会共收提案273件,全部处理完,占总数的100%。其中提案意见已得到改正落实的113件;已采纳并逐步落实的114件;由于条件不成熟,一时难解决的46件。
  县政协四届委员会已处理的关于疏通下水道、小巷铺设水泥路面、安装路灯提案,已由县人民政府投资40余万元解决。关于县城群众烧柴难的提案,已由县商业局成立煤炭公司供应蜂窝煤。五届委员会已处理的关于加强城关镇环境卫生的提案,已由县人民政府拨款8000元设置30余只垃塅箱,并购置洒水车1辆。关于建立电视地面卫星接收站的提案,已由县人民政府拨款9万余元建成播放。关于县电力建设的提案,已投资100万元接通洪门大电网线路,解决工业及照明用电。关于开展植树造林、搞好绿化的提案,林业部门已采取有效措施,制止乱砍滥伐现象及毁林烧窑,毁林开荒,调动各方面营林植树的积极性。
  考查视察 1981年10月7~12日,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视察南丰第一中学,事后写出书面意见向中共南丰县委、县人民政府反映,很快解决农村寄宿生的食油供应和部分教师宿舍等老大难问题。
  1983年4月10~12日,组织50余名委员到长红纺器厂、龙岩和甘坊电站、太和公社寨下山和里源生产队、潭湖水库进行考察,写出《关于改造电力供应的建议》、(太和农业翻番门路多》等建议书给县领导和有关部门参考。
  1984年7月,组织部分委员到太和、傅坊、白舍、洽村等乡(镇)和长红纺器厂以及个人饲养、加工专业户考察,认为发展“二户一体”(专业户、重点户、经济联合体)是继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又一发展。
  1985年4月16~17日,组织农业、工业、医药、文教、财贸、社团共18名委员,到傅坊乡立新村林业专业户、桥背乡富溪村养鱼专业户、三溪乡养兔专业户和琴城镇养猪专业户进行综合考察农、林“两户”发展情况,提出建议。
  1985年5月,医药卫生组5名委员赴广昌县人民医院学习医院管理经验,作为南丰医院改革的借鉴。
  专题调查县政协和各工作组,每年至少要下基层调查1次,将调查情况向县领导反映,以便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
  1982年5月,县政协部分委员到白舍公社调查洪水灾情,慰问灾区人民,并将情况向县领导反映。
  1980~1983年中,县政协各工作组对南丰县的工农业生产、多种经营、城市规划、调整商业网点、医药卫生、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节约能源、计划生育、发展个体工商户、工业企业改革等问题,进行多次专题调查,提出建议,得到县领导重视,并责成有关单位研究,逐项落实。其中《个体工商户工作调查报告》已被中共南丰县委《参阅件》转载。
  1985年8月,县政协部分委员赴太源乡黄家村民委员会所辖的圣告石、王家山2个村民小组21户进行调查,听取贫困地区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委员们并对如何帮助贫困地区尽快致富提出具体建议向县反映。8月,工业组委员到县罐头酿酒厂、县彩色印刷厂、县化工厂、县五金二厂、县城粮油加工厂等5个单位调查,并将结果及意见向有关部门反映。
  咨询服务献计献策 1959年8月,县政协组织委员及各界人士490余人,出谋献策450余项,被采纳应用于技术革新和改善经营管理见诸成效的有124项。老中医严振声和万贤伯献出专治咽喉疾病的祖传秘方和验方。
  1982年1月及1984年8月,县政协召开2次献计献策座谈会,县主要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会上,19名委员通过调查研究,作出《正确处理十大关系,加速我县农业生产》、《关于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建设》等17篇对工农业、蜜桔生产、城市规划、商业及医疗卫生等专题发言,受到与会领导的重视、赞扬。领导对有些问题还插话表态,当即拍板,责成有关部门立即办理;对有些问题还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逐项落实。
  1985年12月,县政协召开“为四化服务经验交流会”,8名委员在会上专题介绍自己为振兴南丰经济服务的亲身体会。
  技术传授 1985年3月,县政协农业组部分委员和农技干部到波罗乡宣讲《柑桔栽培法》、《养鱼》等技术;财贸组委员举办《家用电器使用与保养》、《商业会计知识》讲座,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1986年,农业组部分委员与农技干部深入三溪乡、沙岗乡等山区传授柑桔及芝麻栽培技术,并现场指导,受到群众欢迎。医药卫生组的委员,针对沙岗乡进贤村有较多的人患疥疮,及时编写《疥疮防治》资料,印发至乡、村;并帮助联系优惠供应治疗药品。
  1987年县政协在老区三溪乡举办农民技术学校,由部分县政协委员轮流讲课。为提高老区特困乡的中小学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文教组8名委员利用暑假赴三溪乡开展为期4天的学校辅教活动,还举行《写作教学过程初探》、《作文系列化问题》和《加强应用数学、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等讲座。农业组派出有农艺师职称的县政协委员赴沙岗、三溪、西溪等特困乡现场指导柑桔栽培,使6万株生长不良的桔苗,提高成活率。
  智力开发 1981年县政协文卫组邀请江西师范学院教育系讲师贺琛来县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心理学》的学术讲座,听众1300余人。
  1984年1月24日和11月29日,卫生组和教育组,分别邀请江西省著名妇产科专家符式圭教授、上海市模范优秀教师陆继椿及上海师范大学讲师刘寿公来县讲学。
  服务社会 1983年,县政协组织政协常委中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建造旴江悬索桥,得到各方好评。
  1984年县政协受中共南丰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委托,具体负责宝岩塔的集资、设计和施工。并向群众集资24万余元,经3年努力,于1987年竣工。
  1985年,医药卫生组组织11名中、西医主治医师的县政协委员到老区三溪乡三溪村和保丰村进行义诊活动,并宣传卫生知识,为群众治病154人次;还印发卫生知识普及资料。财贸组委员还到沙岗的乡办企业无偿修理电器。
  “三胞”联谊 1983年,县政协会同有关部门,在香港报刊上刊出寻人启事,帮助南丰台属寻找在台亲人。
  县政协每逢传统佳节,均举办侨眷、台属及在丰探亲的赴台人员茶话会。
  文史研究 1982年,县政协会同县史志办公室,召开知情老人座谈会,就南丰历史人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方面提供线索和资料。
  1986年,召开文史资料委员会议,搜集整理近8万字的文史资料,编辑出版第一辑《南丰文史资料》,共19篇7.5万字。印发1000册。
  1987年,编辑出版第二辑《南丰文史资料》,共23篇7万字,印发1000册。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南丰县志》

出版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南丰县志

阅读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