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皇祐二年(1050),大水,田园被淹,庄稼歉收。
嘉定十五年(1222),大水,庄稼受灾严重。十七年,大水,庄稼受损,歉收。
咸淳四年(1268)五月,大水,宣泄不畅,泛滥成灾,淹没田园、冲毁房屋极多,灾情奇重。
元至元十八年(1281),大水,庄稼受淹,歉收;二十二年,大水,淹田园,害庄稼;二十七年七月,大水,农田受浸,稻谷歉收,发生大饥荒。
延祐元年(1314)八月,大水,庄稼歉收,农夫饥荒。
泰定元年(1324)八月,大水,庄稼受灾严重,大饥荒。
明弘治十八年(1505),大水,庄稼受浸,歉收。
正德十四年(1519)四月,大水,田禾被淹,歉收。
嘉靖八年(1529),大水,平地水深丈余,庄稼受灾甚重,不少房舍被水冲走;十二年,大水,淹没田园,庄稼歉收;四十一年,大水,庄稼受灾,歉收;四十二年,大水,庄稼深受水害。
万历二年(1574),大水,庄稼受损颇重;十四年,大水,庄稼受淹,歉收。
清顺治四年(1647),大水,庄稼受灾歉收,民大饥;十八年,大水,庄稼深受损害。
康熙六年(1667),大水,淹没田园,伤害庄稼;十年四月,二十七都山洪暴发,水涌数丈,冲毁田土,董家店漂没40余户;十一年四月,大水,田园深遭水患;四十三年,大水,为豁庄稼;五十二年,大水,庄稼被浸,歉收。
雍正四年(1726),大水,田土多陷,庄稼受灾。
乾隆十五年(1750),大水,淹田园,损庄稼;二十四年,大水,庄稼受损,歉收;五十七年五月初四(6月22日)县城被水淹,大水从西门入灌,经一昼夜,毁房无数,冲决县治东北城垣,淹田无数。
嘉庆五年(1800)七月,大水,冲毁东门惠政桥;庄稼受淹歉收;罗坊、樟潭等地房屋漂没净尽。
咸丰四年(1854),大水,庄稼受损,县治南门子城被冲毁。
同治元年(1862),大水,庄稼受灾;八年四月初八(5月19日),大水;二十八日,又大水;庄稼两次遭受水害,歉收。
光绪二年(1876),大水,庄稼被浸受损。
民国1年(1912),大水,田禾被淹,歉收;2年,大水,庄稼受灾;4年,大水,庄稼遭受水患;13年,大水,淹田园,伤庄稼;20年,大水,为60年来所未见,大部成泽区,庄稼受灾奇重;21年,大水,庄稼受损;23年,大水,田禾被淹,歉收;25年6月,大水,庄稼遭受损害;30年,大水,庄稼受灾;34年,大水,庄稼被浸,歉收;37年,先后15次大水,淹没农田7215亩,16人死亡;38年5月,大水,田禾受浸,歉收;建国后,1952年,大水,成灾面积32017亩;1953年,大水,成灾面积7087亩;1954年6月,大水,成灾面积7436亩;1955年,大水,庄稼遭受损害;1957年,大水;1958年,大水,成灾面积12207亩;1961年,大水,成灾面积10361亩;1962年5月27日,特大洪水,水位高达81.38米,超过警戒线2.88米,最大洪峰流量为2590立方米/秒;洪水历时3天零3小时,成灾面积88272亩,倒塌房屋613间,损失稻谷387万公斤,浸坏大米16万多公斤,冲走桔树5000余株,毁坏水利工程289座,冲毁桥梁97座;1964年,大水,受灾面积2593亩,成灾面积1638亩;1968年,大水,受灾面积34500亩,成灾面积15300亩;1969年6月20日,大水,3万余亩田园受灾;1970年,大水,庄稼遭受损害。东坪邓家垣因久雨山崩,农房被压,有人畜伤亡;1973年,大水,庄稼受损;1975年,大水,淹田园,损庄稼;1977年,大水,庄稼受灾;1980年,大水,受灾面积20575亩,庄稼深受洪害;1981年,大水,受灾面积25414亩,成灾面积16635亩;1982年5月9~10日暴雨及特大暴雨,傅坊、太和降水量为150~200毫米,造成局部洪涝,农田受淹,部分水利设施被水冲毁;6月14~18日连续五天暴雨或大暴雨,总雨量为484.2毫米,盱江水位高80.25米,洪水持续时间95小时,庄稼受灾严重;1984年5月31日,特大洪水,最高水位达81.01米,超过警戒线2.51米;洪水历时48小时,城镇大部分工厂停工停产,农田受灾面积14.65万亩,成灾面积9.15万亩,桔树受淹2万亩,冲走木材1500立方米,倒塌房屋达1900余间,3人死亡,毁坏水利工程196座;1987年4月3日,大水,最高水位达77.9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