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自然资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6824
颗粒名称: 第六章 自然资源
分类号: P96
页数: 5
摘要: 第一节土地资源全县总土地面积286.39万亩。其中中山面积21.36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7.46%;低山面积85.06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9.70%;高丘面积86.35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30.15%;中丘面积71.65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5.02%;低丘面积21.97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7.67%。全县人均占有土地13.7亩,人均占有耕地1.4亩,人均占有山地10.3亩。旱地面积中果园面积4.79万亩,占耕地面积16.2%)。此外,未包括在原统计上报农业耕地内,列入经济林面积的桑园面积80亩,茶园面积6278亩。全县17个乡镇中有11个乡镇均发现有粘土,储量约5000万吨。目前生产陶器的企业有4个,产品75万件,年产量26万元。
关键词: 南丰县 地方史志 自然资源

内容

第一节土地资源全县总土地面积286.39万亩。其中中山面积21.36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7.46%;低山面积85.06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9.70%;高丘面积86.35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30.15%;中丘面积71.65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5.02%;低丘面积21.97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7.67%。全县人均占有土地13.7亩,人均占有耕地1.4亩,人均占有山地10.3亩。
  1987年全县土地利用现状是:可耕地面积37.73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3.17%(现有耕地面积29.62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0.34%,其中水田24.37万亩,占耕地面积82.3%;旱地5.25万亩,占耕地面积17.7%。旱地面积中果园面积4.79万亩,占耕地面积16.2%)。此外,未包括在原统计上报农业耕地内,列入经济林面积的桑园面积80亩,茶园面积6278亩。
  全县林地面积134.74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7.05%,其中有林地102.84万亩(包括用材林79.85万亩、经济林4.07万亩、薪炭林12.17万亩、防护林3.49万亩、竹林3.26万亩),占林地面积76.32%;灌木林地1.04万亩,占林地面积0.77%;疏林地26.85万亩,占林地面积19.93%;未成林造林地4.01万亩,占林地面积2.98%。
  全县荒山荒地面积81.15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8.33%,其中连片宜牧草地1.57万亩,占荒山荒地面积1.97%;宜农荒山5.09万亩,占荒山荒地面积6.39%;宜林荒山71.64万亩,占荒山荒地面积89.87%;难利用土地(石山)2.85万亩,占荒山荒地面积2.27%。
  全县水域面积14.48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5.06%。其中河流(22条)5.77万亩,占水域面积39.87%;小溪、小渠6.61万亩,占水域面积45.69%;水库8940亩,占水域面积6.18%;水塘1.20万亩,占水域面积8.26%。
  全县交通用地面积13.70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78%。其中公路9199亩(包括县乡公路3112亩,乡村公路6087亩),占交通用地面积6.71%;农村道路3.23万亩(包括村庄之间大路1.77万亩、机耕道及田间大道1.45万亩),占交通用地面积23.55%;田间小路(包括路边排灌沟)9.55万亩,占交通用地面积69.74%。
  全县城乡居民点用地面积4.59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60%。
  第二节植物资源优良树种县境内气候条件对种类繁多的亚热带树种的生长十分有利。尽管由于长期以来人为活动影响,原生植物已基本绝迹,但次生植被比较丰富,树木种属亦较多。主要有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竹林、灌木林、草甸等7个基本类型。主要建群种为壳斗科、松科,其次为杉科、山茶科、樟科、金缕梅科、杜鹃科等。
  用材林种类:杉树,多为人工栽培或萌芽更新。全县有杉木次生林近2万亩,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另外,建国以来营造的杉木林10.4万亩(其中杉木人工林6.8万亩),杉木林分总蓄积11.1万立方米。
  马尾松,分布最广,多为天然林。全县以马尾松为优势树种的林分蓄积占林分总面积的74.6%,林分面积255.8万立方米。
  小面积和零星分布的还有剌柏、圆柏、侧柏(亦称扁柏)、水柏、水杉、槐、黄檀、樟树、梓、黄杨、枫香、榆树、椿树、小叶栎、青刚栎、麻栎、苦楮、甜楮、红栗栲、钩栲、檫树、紫楠、杨树、柘树、赤杨、苦楝、香椿、木荷、冬青、梧桐等。
  经济林种类主要有油茶、油桐、乌桕、棕榈、茶、漆、桑树等。
  灌木林种类主要分布在受人为影响较大的高丘、山地及海拔800米以上的山顶山脊。主要有茅栗、黄端木、乌饭、黄栀子、杜鹃、山苍子、柃木、山楂等。
  竹林种类多分布在海拔500~800米的山区。以毛竹林为主, 另外尚见猫竹、笙竹、白竹、紫竹、斑竹、方竹、黄竹、赤竹、实竹、篁竹、箛竹、拖竹、观音竹、箬竹等。
  观赏植物种类主要有牡丹、芍药、野菊、百合花、木槿花、芙蓉花、兰花、梅花、山茶花、桂花、剌花、葵、夹竹桃、海棠、丹桂、月桂、荷、兰花、鸡冠花、美人蕉、凤仙、菊、仙人掌、仙人球、无花果、牵牛花、蔷薇、水仙、茉莉、紫薇、山丹、夜来香、紫罗兰等。
  中草药据1986年中药资源普查资料统计,全县中草药68科131个品种,其中植物类58科120个品种,动物类8科8个品种,真菌类2科3个品种,年总蕴藏量约738.85吨。全县家种药材面积为207亩,主要品种有陈皮、四花、青皮、扣青、穿心莲、菊花、山药、茯苓、白术、杜仲、厚朴等27个。野生药材有夏枯花、肿节风、黄栀子、葛根、桑皮、射干等。另外还发现抗癌草药胶股兰。
  野生植物葛藤一年生草本植物,广布境内各地,茎多漫生,常与杂草互生,其根含淀粉多,可磨制成食用的葛粉。
  杜鹃花县境内各地均有生长,为观赏花。
  石壁草在山区石壁上普遍生长,长3~5市尺左右,可于秋末冬初割晒、浸泡,搓绞成绳索。
  还有艾、蒲、浮萍、芒、茅及蕨类植物等。
  第三节动物资源飞禽、走兽飞禽民国《南丰县志》载:宋元符三年(1100)鹤百余翔境内。今县境内有喜鹊、黄莺、画眉、斑鸠、鹰、鹞、雉、竹鸡、乌鸦、野鸭、燕子、啄木鸟、猫头鹰、布谷鸟、麻雀等。
  走兽虎(明嘉靖二十年即公元1541年冬十月,有虎自北城入县廨,跳践民屋,入楼杀之。1950年石咀乡丁家湾被老虎伤害10余人。1951年县内农民捕捉豹虎1只,送南昌八一公园饲养。20世纪60年代初期,白舍公社上甘尚有老虎伤人、食牛之事发生。70年代虎渐绝迹)、豺、狐、狼、剌猬、穿山甲、野猪、野兔、松鼠、黄鼠狼、豪猪、田鼠、山猫等。清同治《南丰县志》载:明万历十四年(1586)熊出觉源寺侧山中,僧众捕杀之。
  鳞介、昆虫县境内鱼类现有青、草、鳙、鲢、鲤、鲫、鳅、鳢鱼、团头鲂、黄鳝、胡子鲶、虾、蚌、田螺等;另有鳑鮍、麦穗、赣条等小鱼类。全县鱼类共58种。
  蛇以山区居多。平原地带也常发现,有五步蛇、金环蛇、银环蛇、眼睛蛇、青竹蛇、水蛇、水赤链蛇.蝮蛇、白花蛇、盲蛇、蜥蜴(四脚蛇)等。
  还有蜈蚣、蚯蚓、壁虎、蟾蜍、蜻蜓、胡蜂、蜜蜂、蚱蜢、蝗虫、蜘蛛、蚂蚁、萤、蝇、螳螂、蚕、蟋蟀、蝙蝠、蛾、蝉、蚤、蚊、水蛭等。
  第四节矿藏据地质勘查和矿产普查,县境内有20多种矿产。主要有瓷土、粘土、石灰石、稀土、铁等,其中以瓷土、粘土储量多、品位佳、质量好,工业价值高。
  瓷土储量在1亿吨左右,居全区首位,品位高,经省陶瓷研究所和地质部门化验,几项主要指标均达到生产中、高档瓷器标准。现有少量开采,生产日用瓷器,在太和、傅坊、中和、太源、沙岗等乡镇均有储存。太和高岭土矿储量约40~50万吨。据太和镇的康都、下西源、岳家、庵山及上湾东北5个样品的化学元素分析,除适合烧制中、高档瓷外,还可提炼出造纸添加剂和建筑涂料中的主要原料。
  粘土系耐火土资源。全县17个乡镇中有11个乡镇均发现有粘土,储量约5000万吨。现已发现和正在开采的主要矿点有桥背乡桥背、大坪嵊、水北及莱溪乡鲁家库、洽湾乡黄家等地。目前生产陶器的企业有4个,产品75万件,年产量26万元。主要产品有缽、瓦缸、罐罈等低档日常生活用品。1987年江西省陶器研究所与桥背乡陶器厂共同试制成功彩色釉、生产美术陶。能生产釉瓦、竹节、圆凳等中档产品。粘土是县内发展民用陶器、建筑陶器、工业用陶、工艺美术陶主要原料。
  耐火土储量丰富。分布在桥背、莱溪等乡。相传清光绪年间(1875~1908)便采用这一白润的粘土始制泥炉。1958年全民大闹钢铁时,曾用来作钢铁炉的耐火材料。现在主要用于生产传统炊具——南丰泥炉。
  石灰石白舍镇池渡、桑田乡樟坑、沙岗乡有石灰岩。属中上石灰系石灰。可生产高标号水泥。岩石面积小,零星分布,厚达10余米,可供地方小规模开采烧石灰用。矿石含量:QO46.01~54.50%、Mgo7.55~7.81%、so20.26~1.42%、Fe20.09~1.33%、Al2O30.19—0.21%、F2O50.05%、SO30.012%,酸不溶物1.52%。原有乡镇石灰厂小面积开采,现因开采难度大,均已停采。
  花岗石、红石、青石三溪乡已发现含黑云母的花岗岩,质比红石坚硬、美观,是建筑与建筑装饰品好材料。境内红石多,莱溪、市山、桥背等乡已大量开采,用于各项建筑。青石(属火沉岩)在沙岗、洽村、西溪等乡均已发现,可用来制作石磨和陶瓷工业的石轮辗机。
  煤矸石市山乡的竹源焦坑村一带有一片未成形的煤矸石。煤矸石除可用作燃料和制造煤气外,还可生产各种化工产品、建筑材料(陶瓷的外墙、砖、釉面砖)、造型粉和造型砂以及提取稀有元素等。
  萤矿石洽村乡有一定的储量,有待开发利用。
  砂金矿 1969年912地质勘察队在太和镇发现砂金矿(自然金矿之一种)。1969年10月617地质勘察队对太和地区的钛铁矿、磷钇矿、磁铁矿和独居石(磷铈镧矿)进行普查评价时,于河床冲击层中也发现自然金。
  银矿中和乡银坑村有一处已开采过的银矿,共有16个坑洞。因坑洞太深无法下井。省地质研究所工程技术人员仅从采洞口的岩石旁采样,经化验,有银矿化,属弱化矿。Ag(银)19.29吨/克、Pb(铅)0.055%、Zn(锌)0.04%,最低可采品位为50吨/克。
  除上述矿藏外,还有铁、锰、铌、锡、锌、钾长石等矿,因矿藏分散,储量小,未能广泛开采。
  第五节水资源地表水全县多年平均径流量18.57亿立方米。最大年径流量47.7亿立方米,最小年径流量13.37亿立方米。全县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约4.18亿立方米,占年产水量的22.5%,已开发利用的水资源1.53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用水1.47亿立方米,工业及生活用水0.06亿立方米),占年产水量的3.2%。
  据境内盱江两个水样分析成果。PH值6~9,矿化度0.55克/升,总硬度0.06~1.2德国度,为低矿化弱酸性水。水化学类型HCO3-K+Na型水。锅垢系数0.38~40.48之间,因此主要是软沉淀。起泡系数24.61~27.65,均小于60,故均不起泡。腐蚀系数均小于零,不存在腐蚀性,符合锅炉用水标准。灌溉系数64~74,均大于18,是较为理想的农田灌溉水源。
  地下水全县多年平均地下水天然资源为162.33万吨/日,年产水量约5.925亿立方米。主要有松散岩类裂隙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3类。松散岩类孔隙水:沿盱江两岸呈带状分布,面积143.5平方公里,占县总面积的7.75%左右。含水层主要由第四系地层全新统以及更新统冲积粗砂砾石层组成,其上部普遍覆盖1~6米厚的亚粘土及亚砂土,南丰段含水层厚度为4~6米。地下水位一般埋深0.5~5米,含水层富水性差别较大,为中等富水和强富水的,单井涌水量一般588~2352吨/日。地下水径流量为3.37万吨/日。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主要分布在广昌——南丰断陷红盆地中,面积439.1平方公里,占县总面积的23.7%。含水岩组富水性。除上第三系头陂群下第三层新余群第四段、第三段中,地下水以承压及自流水为主,局部为潜水,最大埋藏深度3.24米。上部为中等富水外,其余水量均为贫乏。中等富水的单井涌水量100~1000吨/日,地下水径流量为5.02万吨/日;水量贫乏的单井涌水量小于100吨/日,地下水径流量0.36万吨/日。基岩裂隙水:,一分布于县区东部和西部,为侵蚀构造低山区及构造剥蚀丘陵区,面积约1267.94平方公里,占县总面积的68%左右。分构造裂隙水和风化带网状裂隙水两个亚类。富水等级为中等和贫乏的,水量中等的分布在侵蚀构造低山区和以侵蚀为主兼有剥蚀现象的高丘陵区;水量贫乏的分布于丘陵区。地下水埋深最大不超过30米,水质良好,但无集中开采价值,只能作居民点上蓄用水。
  经化验,县境内地下水矿化度0.03~0.28克/升左右,PH值5.5~7.4,总硬度0.36~6.5德国度。属重碳酸型低矿化淡水。物理性质好,细菌、有机质等污染少见。一般水质均符合国家规定饮用水质标准。地下水锅垢量一般均小于125毫克/升,锅垢系数0.1左右。起泡系数一般都小于60,腐蚀系数小于零。灌溉系数一般都大于18。钠吸收平均小于8,因此,县区水质均适合于工业锅炉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人们日常生活用水。
  地下热水资源汤尾热泉水出露于傅坊乡汤尾村南约400米处北东向并经过多次活动的断裂带内。主干断裂起导热控水作用,出露高程200米,从水中所含的离子分析,泉水属降水渗入型。以股流状,分散涌出地表。有翻沙冒泡现象。汽泡呈串珠状断续上冒。水温62摄氏度,属中温热水。泉水无色透明,有较浓的硫化氢味,流量0.644升/秒,水质类型为SO4—K+Na型,矿化度0.6~1.5克/升,硬度4~6.6德国度,氟含量6~12毫克/升。可溶SiO2含量72~100毫克/升。热泉地处高丘陵,地势较平缓,比高30~50米,沟谷宽敞。植被较发育。地下热水是十分宝贵的天然热能资源,同时也是一种供水水源和矿产资源。在充分利用新能源的时期,积极地开发地下热水将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南丰县志》

出版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南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