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6755
颗粒名称: 中和乡
分类号: K295.64
页数: 1
摘要: 中和,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37公里。民国时属第五区。1958年属白舍人民公社。1961年设中和人民公社于此。1968年并入白舍人民公社。1971年恢复中和人民公社。今为中和乡人民政府驻地,是全乡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中和乡20%山区,65%丘陵,15%平坂河道。全乡95.3%耕地为水田,主种稻谷、油类和豆类作物等,是南丰主要产粮区之一;近几年还利用荒山坂地种植柑桔,产量逐年增长。地下矿藏有乡北6公里银坑村后之银矿,属弱化矿,明万历《南丰县志》载宋时曾设太平银场于此开采过银矿。公路运输发展迅速,今有县道1条全长40公里,定点客车直通县城;乡村公路4条共长36.5公里,可与各村沟通。乡所在地有“露水圩”。1987年,全乡小学入学率达96.9%。
关键词: 南丰县 地方史志 中和乡

内容

中和,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37公里。清末属白舍区。民国时属第五区。建国后属五区。1958年属白舍人民公社。1961年设中和人民公社于此。1968年并入白舍人民公社。1971年恢复中和人民公社。今为中和乡人民政府驻地,是全乡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中和乡20%山区,65%丘陵,15%平坂河道。全乡95.3%耕地为水田,主种稻谷、油类和豆类作物等,是南丰主要产粮区之一;近几年还利用荒山坂地种植柑桔,产量逐年增长。林木资源有松、杉、油茶、油桐、杂木等。地下矿藏有乡北6公里银坑村后之银矿,属弱化矿,明万历《南丰县志》载宋时曾设太平银场于此开采过银矿。工业方面建国前是空白,建国后从无到有,兴办农具维修、木竹制品、陶瓷等工业企业。公路运输发展迅速,今有县道1条全长40公里,定点客车直通县城;乡村公路4条共长36.5公里,可与各村沟通。乡所在地有“露水圩”。1987年,全乡小学入学率达96.9%。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南丰县志》

出版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南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