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沿革第一节建置隶属南丰历史悠久,年代遐长。据包坊石仙观和田东傅家湾遗址出土的磨制石器证明,3000年前的商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南丰境内繁衍生息。
春秋战国时,先后为吴、越、楚属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属九江郡。汉为南城县地属豫章郡。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划出南城南部设置南丰县、隶属同年新设的临川邯。据史籍记载,县境常产嘉禾,初名丰县,别号嘉禾;因当因徐州有丰县,方称南丰县。又因盱江流经全境,故南丰异名盱水。
西晋元康元年(291)从荆、扬二州中划出10郡(其中6个郡是江西地区)新置江州(先治豫章,元帝时移武昌,旋即又治豫章,咸康中移浔阳),南丰从临川郡属之。南朝宋、齐、梁、陈,南丰均属临川郡(宋治临汝,齐治南城,梁、陈均治临汝)。
隋开皇九年(589)灭陈,总管杨武通奉使安抚,即以抚为名改置抚州,南丰县废,并入南城。大业十二年(616)十二月,鄱阳操师乞、林士宏起义,攻克豫章郡城。操师乞在战争中身亡,林士宏率众击败隋兵,义军发展到10余万,占领九江到广东番禺的广大地区,次年于南康郡城(今赣州市)称楚皇帝,建元太平。南丰境属楚.至七年(622)十月唐灭楚止。
唐贞观元年(627)分天下为十道,抚州隶江南道。景云二年(711),复置南丰县,从抚州属江南道。先天二年(713),又废。开元八年(720)抚州刺史卢元敏奏置南丰疏云“田地丰饶,川谷深重,时多剽劫”,才复置南丰县,仍属抚州。二十一年,以江南道地广人多,经济、文化十分发达,便分江南道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江南西道简称江西,治所洪州,南丰从抚州属之。天宝元年(742),改抚州为临川郡,南丰隶于临川郡。乾元二年(759),临川邵复改为抚州南丰隶于抚州。
五代十国期间,南丰初属杨吴后属南唐。杨吴天祐五年(908),抚州归吴,南丰从属之。顺义元年(921),为加强军事防守,杨吴升抚州为昭武军,南丰属昭武军。天祚三年(937)十月,南唐取吴,建元异元,复改昭武军为抚州,南丰属之。显德七年(960),赵匡胤代后周称帝建立北宋,江西全境仍为南唐属地。建隆二年(961)二月南唐迁都南昌。开宝二年(969),南唐后主李煜以南城县置建武军,然南丰仍属抚州。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改建武军为建昌军。淳化二年(991),南丰始从建昌军。至道三年(997),分全国为十五路,属江南路(路治江宁即今南京市)。天禧四年(1020).分江南路为东西两路,属江南西路(路治洪州)。南宋绍兴元年(1131),改属江南东路(路治江宁)。四年复属江南西路。八年春,江西安抚使李纲、转运使逢汝霖、徐霖合奏,以南丰人口繁伙,境界阔远,难于抚宁,提请分地建邑,于是年三月十八日(公历4月29日,见《宋汇要辑稿》。《广昌县志》作农历二月二十五日,即公历3月18日。此从前书)划出南丰南境的揭坊耆(今广昌县城)和天授乡、南丰乡、兴城乡设置广昌县(以道通二广而属建昌军名之)。是时,南丰境域虽小于前,然“以户口多少、资地美恶为差”,南丰在“四千户以上”仍为望县。
元至元十二年(1275)十二月,南丰降元。次年五月。南宋益王赵是晋位于福州称端宗,诏以吴浚为江西招谕使,聚兵广昌,遂复南丰、宜黄、宁都3县。七月初八日(公历8月19日)晨,元兵攻入南丰,县境从此为元政权管辖。十四年,立行中书省,南丰从建昌路属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十九年四月初一日(5月18日),以县处赣闽交界,为加强边缘统治,升格为南丰州,直隶于江西行中书省。
明初改路为府,南丰仍为直隶州。洪武三年(1370)冬,复降为县,属建昌府。明亡后其残余力量先后在中国南方建立政权,史称南明。清顺治元年(1644)、二年南丰前后属福王朱由崧和唐王朱聿键政权;三年属桂王朱由榔政权,直至六年二月南丰归清时为止。 清代,南丰县仍属建昌府。咸丰六年七月二十九日暨太平天国六年七月二十三日(公元1856年8月29日),太平军杨辅青率部攻入南丰,至八年三月为清军所破,太平军驻县达2年之久。
民国1年(1912),废除府及省直辖州,南丰县直隶于江西省。3年,划全省为四道,属豫章道。15年,道废,仍隶于省。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南丰县苏维埃政府于1930年4月正式成立。1932年2月与广昌合并为南广县;次年4月仍与广昌分设。1934年10月主力红军长征后,南丰属国民党统治下的江西省第七行政区。
1949年8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江西军区抚州军分区第四八三团第一营解放南丰,属抚州分区。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南丰县隶属不变。1950年9月13日,抚州分区改为抚州区,南丰县属之。1952年8月,抚州区更名为抚州专区,属抚州专区。1967年3月,抚州专区改为抚州地区,属抚州地区。次年2月,地区复改为专区,属抚州专区。1971年1月22日,专区再度改为地区,属抚州地区。自此以后,南丰隶属一直未变。表1—1 建置隶属一览第二节境域变更南丰建县初,地域南北长而东西狭:北与南城相连,东与永城相接,西与宜黄、安浦相交,东南与将乐相邻,西南与雩都(宝鼎后为阳都)相靠,南与揭阳相通。自两晋至五代600余年间,邻县或有兴废变异,但境界大致相同。迨至南宋,划出南境3乡置广昌县,地域减半。是时境界是:北南城、东新城、西宜黄、东南建宁、西南宁都、南广昌。元代升县为州,直隶江西行中书省,然无属县,境域照旧不变。明初复降为县后,境界与元代相同。此后,南丰境域一直无大变化。
表1—2 历代境界一览第三节县治沿革南丰故县,初治南境天授乡文教里西英堡土屯耆,即今广昌县东15里地。
唐开元八年(720),南丰县治从土屯耆北迁嘉禾驿。此驿位于今县治东1里许,其地古属世贤乡,为往来于赣粤间交通大道。开成二年(837),县治再徙西里坊,即今治南隅。
宋末于县治筑土城,城内4隅9坊,南隅西里坊为其中之一。
元代升格为直隶州后,西里坊遂为南丰州治驻地。
明洪武三年(1370)冬,南丰州复降为县,治所仍驻西里坊。南丰城于正德九年(1514)由土城改筑为石城。
清末,城厢9坊并为城区,县治驻址不变。
民国18年(1929),南丰县政府迁下前街。29年,城内设置棣华、集贤、儒宗、奉亲4镇,县政府驻地归奉亲镇管辖。34年,城区4镇合并为琴台镇,县政府仍驻原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厢设置城关镇,中国共产党南丰县委员会、南丰县人民政府驻下前街。1951年,县委、县人民政府迁望仙桥。1957年,县委迁驻城墙路21号,县人民委员会仍驻望仙桥。1968年,县革命委员会驻城墙路21号。1970年,县委恢复后驻址不变。1975年,县革委会迁城墙路42号。1980年,县人民政府恢复后驻城墙路42号。1983年9月15日,城关镇更名为琴城镇,县委、县人民政府驻地未变。
第二章行政区划第一节宋元明清区划南丰自三国至隋、唐的政区划分,旧志书失载。
宋时城中之地,“以十字街为准,分为四隅,各立坊长,四关各立关长”;城外之地,分乡统耆。绍兴八年(1138)南境3乡(天授、南丰、兴城)划出设置广昌县,余3乡(世贤、龙池、太平)为南丰县,可知“分地建邑”前南丰全境为6乡,后为3乡。乡下之“耆”,不知始于何时(唐代乡下以百户编里),独后周世宗显德五年(958)十月,令诸县并乡村,以百户为团,团置耆长3人。初时以耆为地之长,后便以耆为地之称。南丰县境3乡,统耆55,其中:世贤乡20耆、龙池乡15耆、太平乡20耆。
元代升直隶州后,“病其贫富不等,役使不均”,改城厢4隅为东、西2隅,郊外3乡仍旧。为便利调查与征收赋税,州尹王仲筠于至大三年(1310)采用南宋袁燮任江阴尉时制定的都图制度(每保画一图·田畴、山水、道路悉载之,合保为都,合都为乡)改耆为都,将原55耆之名以数序称之。是时,县城东隅5图,西隅4图,共9图(由原编9里改,后称9坊:东曰桂华、棣华、集贤,西曰魁星、儒宗,南曰文明、西里,北曰攀桂、人和);城外3乡、55都,共113图。
明初降州为县,下设10区(分设情况无考),改图为里,共9坊、3乡、55都、122里(其中东、西2隅9里)。
清时城内东隅(或曰东隅坊)编里5、西隅(或曰西隅坊)编里4.共9里(同治时称九坊),城外3乡仍为3乡、55都共113里。宣统间(1909~1911)设立县城乡自治会,将城外3乡划分8区,合城区为9区: 城区:以西里、集贤、魁星、儒宗、中和、文明、朝仙、棣华、奉亲9坊并成之。
市山区:一至六都属之。
漯溪区:七至十四都属之。
太洋源区:十五至二十都属之。以上3区均旧世贤乡。
康都区:二十二至二十四都、二十六至三十都属之。
太和区:二十一都、二十五都、三十一至三十五都属之。以上2区均旧龙池乡。
白舍区:三十七至四十二都、五十三都、五十四都属之。
三溪区:三十六部、四十九至五十二部、五十五都属之。
洽村区:四十三至四十八都属之。以上3区均旧太平乡。
第二节民国区划民国初期,沿袭清末区划。民国18年(1929)始,县以下划分区、乡(镇)、保自治组织,全县共6区、29乡(镇)、218保。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南丰县苏维埃政府于1930年4月成立(初设上古.后迁白舍,年终迁田东),管辖东、南、西、北4区:东区设白舍,下辖白舍、罗坊、河东、里陈、鄱阳、田东、珠湖、小石、磜上、周源、石源、古竹、罗家、坊坑、坪上、茅坪、陈坊、张坊等地;南区设高池,下辖高池、镇前、池渡、瑶陂、三坑、三溪、南堡、塘磜、太圆、庙前、甘坊、朱坊、藕塘、宝石等地;西区设洽村,下辖洽村、明阳、苦竹、黄龙坑、西坑、沙坑、黄砂、大岭背、长陂、瞿村、里罗坊、上古、姜源、周坊、开源等地;北区计划设店前,后被土匪李细火破坏。1932年11月,康都县苏维埃政府筹备局在康都成立,计划建立包括建宁渠村、黎川西城桥和南丰傅坊地域的康都县苏维埃政府。1933年4月,南丰县苏维埃政府管辖长陂(原洽村)、千善、傅坊、白舍、店前、甘坊6区,属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同年8月16日,中央人民委员会第48次会议批准设立康都县,政区设置不详。南丰境内各苏维埃政区的设置,一直到1934年10月主力红军长征时为止。
在国民党统治区,1931年9月实行保甲制,按“十户为甲、十甲为保、十保为保联、合保联为区”(编余的户不满一甲者,6户以上另立一甲,5户以下即合编入邻近的甲;编余的甲亦依次另立或合并组保),分设7区(一区设县城、二区设市山、三区设漯溪、四区设桑田、五区设磨刀渡、六区设三溪、七区设洽村),共编31保联、256保、2582甲。1933年10月,第七区划归新丰特别区政治局,实有29保联、234保、2051甲。至1935年4月,复为7区(一、二、三、七区驻地不变,四区改设太和、五区改设白舍、六区改设甘坊)、31保联、256保、2582甲。
民国25年裁原第七区,改为6个区:一区计6保联、58保、549甲;二区计6保联、40保、369甲;三区计5保联、43保、452甲;四区计4保联、44保、465甲;五区计5保联、40保、361甲;六区计3保联、20保、178甲。总共29保联、245保、2374甲(含水上保甲1保、1甲)。26年,6区、29保联、246保、2368甲。27年,6区、29保联、217保、1861甲。
29年,重新编组保甲,将保联改组为乡(镇),全县6区、5镇、24乡、217保、1858甲。翌年保、甲稍有变动,其分设情况如下: 一区设城关,下辖:棣华镇,设东门新街,计9保、95甲;集贤镇,设李家排,计7保、60甲;儒宗镇,设直钟巷,计7保、74甲;奉亲镇,设河梁门,计8保、78甲;乐善乡,设北门城外,计7保、75甲;沙溪乡,设沙岗上,计6保、58甲;以上共4镇、2乡、44保、440甲。
二区设三溪圩,下辖:三溪乡,设三溪圩,计6保、53甲;甘坊乡,设甘坊圩,计6保、48甲;宝石乡,设宝石,计6保、41甲;官庄乡,设官庄,计6保、50甲;市山乡,设市山,计7保、48甲;瑶浦乡,设瑶浦,计7保、63甲。以上共6乡、38保、303甲。
三区设漯溪,下辖:漯溪乡,设漯溪,计9保、86甲;西坪乡,设西坪,计7保、52甲;东坪乡,设东坪,计7保、62甲;太源乡,设太洋源,计9保、74甲;莱溪乡,设八都圩,计9保、90甲。以上共5乡、41保、374甲。
四区设太和圩,下辖:康都乡,设康都圩,计8保、79甲;石咀乡,设石咀圩,计9保、81甲;桑田乡,设桑田圩,计9保、85甲。杭山乡,设杭山圩,计9保、82甲。以上共4乡、35保、327甲。
五区设白舍市,下辖:白舍镇,设白舍市,计12保、101甲;中和乡,设中和,计7保、48甲;杨林乡,设杨林渡,计7保、47甲;耀里乡,设石头上,计7保、56甲。鄱阳乡,设鄱阳圩,计7保、56甲。以上共1镇、4乡、40保、308甲。
六区设洽村,下辖:洽村乡,设洽村,计6保、55甲;西溪乡,设西源,计6保、42甲;苦竹乡,设苦竹圩,计6保、39甲。以上共3乡、18保、136甲。
全县总共6区、5镇、24乡、216保、1888甲。
34年,撤销老区,设立乡镇。原城区4镇合并称琴台镇。全县实设26乡(镇)、207保、2241甲。36年,全县共有2镇、24乡、181保、1885甲。
37年后复设区辖乡,其分设情况是:一区辖琴台镇(21保)、水云乡(6保)、乐善乡(7保)、沙溪乡(6保);二区辖官庄乡(6保)、市山乡(6保)、甘坊乡(6保)、三溪乡(6保)、宝石乡(6保);三区辖洽湾乡(8保)、莱溪乡(9保)、太源乡(6保)、东坪乡(7保)、西坪乡(7保);四区辖桑田乡(8保)、太和乡(7保)、康都乡(7保)、石咀乡(8保);五区辖白舍镇(8保)、鄱阳乡(6保)、中和乡(6保)、杨林乡(6保)、耀里乡(6保);六区辖洽村乡(8保)、西溪乡(7保)、苦竹乡(7保)。
第三节建国后的政区划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县设置6区:一区(设县城胜利路,次年7月迁至朝仙)辖游军、沙岗、朝仙3乡和城关镇;二区(设官塘,次年7月迁至市山)辖市山、官庄、宝石、三溪、甘坊5乡;三区(设洽湾)辖东坪、西坪、洽湾、莱溪、太源5乡;四区(设太和,1952年5月迁至傅坊)辖桑田、杭山、康都、石咀4乡;五区(设白舍)辖耀里、杨林、白舍、中和、鄱阳5乡;六区(设洽村)辖西溪、洽村、苦竹3乡。总共25乡、1镇、166行政村和城厢21间。
1951年1月1日,增设城关区,全县共7区,下辖68乡(合计185行政村)和10街: 城关区设县城,辖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街; 一区设朝仙,辖桥背、水南、水北、操坊、游军、沙岗、进贤、富溪、翠云、梓和、朝仙11乡; 二区设市山,辖市山、官庄、瑶浦、丹坛、罗溪、上晒、宝石、藕塘、三溪、石邮、庙前、朱坊、甘坊13乡; 三区设洽湾,辖下堡、长岭、东坪、西坪、王田、漯溪、上店、下井、莱溪、后举、杨梅、太源、古城13乡; 四区设傅坊,辖桑田、坪上、司前、王家山、杭山、太和、下洋、汤坊排、康都、傅坊、石咀、董溪、田心13乡; 五区设白舍,辖耀里、磨刀、望天、杨林、瑶陂、镇前、白舍、中和、河东、罗家、鄱阳、古竹12乡; 六区设洽村,辖西溪、洽村、明阳、坪上、瞿村、苦竹6乡。
1952年4月,全县改为8区,下辖74乡和10街: 城关区辖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街; 一区辖操坊、游军、沙岗、进贤、富溪、翠云、梓和、朝仙、桥背、水南、水北11乡; 二区辖市山、官庄、瑶浦、丹坛、罗溪、军峰、上晒、耀里、三溪、石邮、庙前11乡; 三区辖下堡、长岭、东坪、西坪、桃源、王田、洽湾、上店、下井、莱溪、后举、石渠12乡; 四区辖杭山、樟坊、太和、下洋、汤坊排、康都、傅坊、前村、石咀、禾陂、董溪、田心12乡; 五区辖甘坊、望天、杨林、瑶陂、镇前、里陈、白舍、中和、河东、罗家、鄱阳、古竹12乡; 六区辖藕塘、朱坊、西溪、黄砂、洽村、明阳、坊坑、瞿村8乡。
七区(设桑田)辖杨梅、太源、磨刀、古城、桑田、坪上、司前、王家山8乡。
1953年9月,撤销城关区,设置城关镇。
1954年4月15日,洽村区苦竹等12村划归广昌县(时属赣南行政区。1983年8月后属抚州地区)。因此地钨矿已大量开采,改隶赣南后,在矿业生产上便于统一领导与管理。
1955年2月,全县7个区分别以朝仙、市山、洽湾、傅坊、白舍、洽村、桑田名之。
1956年5月21日,实行撤区并乡,除保留城关镇(下辖3个联街)建制外,区一级行政机构一律撤销。
1957年3月15日,重新设置5个区,全县共5区1镇,下辖34乡和3联街(合计9个街道居民委员会); 城关镇辖一、二、三联街; 市山区辖沙岗、朝仙、市山、丹坛、军峰、水北、耀里、三溪8乡; 洽湾区辖长岭、东坪、王田、洽湾、莱溪、太源、古城7乡; 傅坊区辖桑田、司前、杭山、太和、康都、傅坊、石咀、董溪、田心9乡; 白舍区辖杨林、镇前、白舍、中和、鄱阳5乡。
洽村区辖朱坊、黄砂、治村、明阳、坊坑5乡。
1958年9月4日,全县人民公社建社试点工作在城关镇和市山区的朝仙、市山、水北、耀里4乡展开。14日,城关镇的3个联街、果园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0个手工业社和市山区的朝仙、市山、水北、耀里4乡组成红旗人民公社。30日,原5个区的30个乡分别成立东坪、洽湾、沙岗、古城、三溪、桑田、朱坊、太和、白舍、洽村、傅坊11个人民公社,连同红旗人民公社共12个人民公社,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5个区全部撤销,同时将34个乡合并为12个乡,实行乡社合一,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不久12乡一律撤销)。11月30日,红旗人民公社改称市山人民公社。全县12个人民公社共184个生产大队、831个生产队: 东坪人民公社辖下堡、朱源、东坪、王田、田溪、甘泉、邱坊、南洲8生产大队共34个生产队; 洽湾人民公社辖加津、长岭、西坪、石磜、桃源、里洲家、洽湾、官昌、上店、上车、下留、前江、黄家、北坑、黄坊、九联、危家、八都、张家、上杉塘、徐家边、上潺、东方、赓溪、游军25生产大队共123个生产队; 沙岗人民公社辖熊坊、操坊、沙岗、进贤、胡坑5生产大队共25个生产队; 市山人民公社(驻东村)辖朝仙、果园、桥背、考坑、上湖坊、艾源、胡家源、富溪、吉坪、南坑、包坊、下洲、官罗曾、彭家堡、斜石陂、梅溪、官塘、东村、西村、洪溪、官庄、邹家、瑶浦、鸡公山、水南、罗溪、贯巢、路口、杨梅、水北、大排、下坊、炉下、耀里、石邮、下洋36生产大队共132个生产队; 古城人民公社辖上坪、源窠、陆家、杨梅、西山、满源、太源、高家、古城、寨俚、潭湖、根竹、枫江、路头、下堡15生产大队共69个生产队; 三溪人民公社辖丹坛、竹源、狮前、上晒、坪上、云山、黄连山,池丰、保丰、信丰(三溪)、徐坑、南堡12生产大队共70个生产队; 桑田人民公社辖大堡、丰产(磨刀)、红星(荷田岗)、桑田、李胡、樟坑、曾家丰、前村、西源、司前、水口、店前12生产大队共56个生产队; 朱坊人民公社(驻沙坪上)辖宝石、藕塘、朱坊、西溪、里罗坊、黄砂、周坊、西坑8生产大队共32个生产队; 太和人民公社辖坑里、杭山、太和、前坊、增坊、丹阳、樟坊、汤坊排、下洋、牛岭、康都11生产大队共62个生产队; 白舍人民公社辖上甘、望天、徐家、三坑、下甘、上井、高池、池渡、杨林、瑶陂、镇前、里陈、桥口、白舍、茅坪、中和、河东、罗家、罗坊、员山、田东、石源、坊坑、鄱阳、周源、古竹、小石、磜下、珠湖29生产大队共127个生产队; 洽村人民公社辖上古、大岭背、东村、洽村、明阳、黄龙坑、瞿村、姜源8生产大队共29个生产队; 傅坊人民公社辖垆坑、荷塘、傅坊、梅林、前村、石咀、田南、杨家、林前、董溪、港下、石窠、田陀、田心、杨溪15生产大队共72个生产队。
1959年1月,增设琴城人民公社,下辖果园、朝仙、桥背、考坑4个生产大队、24个生产队。
1960年7月12日,在全国城市人民公社化热潮中,琴城人民公社转为城市人民公社(原郊外的朝仙、考坑生产大队已改由市山农村人民公社管辖)。至是全县共有12个农村人民公社和1个城市人民公社。
1961年3月,撤销沙岗、桑田2个人民公社。7月3日,增设长岭、莱溪(以上从洽湾划出)、梓翠、耀里(以上从市山划出)、太源(从古城划出)、樟坊(从太和划出)、中和、鄱阳(以上从白舍划出)、石咀(从傅坊划出)9个人民公社。11月30日,恢复沙岗、桑田2个人民公社,增设水南(从市山划出)、军峰(从三溪划出)、池渡(从白舍划出)3个人民公社;同时撤销琴城人民公社,恢复城关镇的建制。自是全县共有24个人民公社和1个建制镇: 城关镇辖一、二、三联街和果园生产大队计15个生产队; 东坪人民公社辖下堡、朱源、东坪、王田、田溪、甘泉、邱坊、南洲8个生产大队共46个生产队; 长岭人民公社辖加津、长岭、西坪、石磜、桃源5生产大队共42个生产队; 洽湾人民公社辖里洲家、官昌、上店、浆坑、上车、前江、黄家、北坑、九联、上井、徐家边、上杉塘、东方、洽湾14生产大队共61个生产队; 沙岗人民公社辖熊坊、操坊、沙岗、进贤、胡坑5生产大队共34个生产队; 梓翠人民公社辖富溪、茅店、南坑、包坊、翠云、梓和、朝仙7生产大队共33个生产队; 市山人民公社辖上湖坊、游军、艾源、胡家源、吉坪、梅溪、官塘、贯巢、考坑、东村、西村、洪溪、官庄、罗溪、坪埠15生产大队共53个生产队; 莱溪人民公社辖上游(下留)、黄坊、莱溪、上潺、黄满、石渠6生产大队共49个生产队; 水南人民公社辖斜石陂、桥背、邹家、瑶浦、鸡公山、水南、路口、杨梅、水北、下坊10生产大队共55个生产队; 军峰人民公社辖丹坛、狮前、上晒、坪上、云山、黄连山6生产大队共26个生产队; 太源人民公社辖上坪、源窠、姜源、陆家、太源、高家、寨俚、潭湖、黄家、枫江、路头11生产大队共58个生产队; 古城人民公社辖西山、杨梅坑、满源、汤家窠、古城、根竹6生产大队共42个生产队; 耀里人民公社辖大排上、炉下、耀里、下洋、石邮、望天6生产大队共31个生产队; 三溪人民公社辖竹源、池丰、保丰、柏苍、信丰、徐坑、庙前、南堡8生产大队共45个生产队; 桑田人民公社辖大堡、丰产.红星、桑田、李胡、樟坑、曾家丰、前村、西源、水口10生产大队共53个生产队; 朱坊人民公社辖宝石、藕塘、田边、朱坊、禾溪、西坑、西溪、里罗坊、黄砂、周坊10生产大队共41个生产队; 池渡人民公社辖上甘、下甘、高池、池渡、上古5生产大队共27个生产队; 太和人民公社辖司前、坑里、下桐、店前、太和、丹阳、汤坊排、下洋、牛岭9生产大队共61个生产队; 白舍人民公社辖三坑、上井、下陂、瑶陂、蛤头、镇前、里陈、张家、白舍9生产大队共37个生产队; 中和人民公社辖桥头、杨林、礤下、桥口、河东、中和、邹坊、员山、石源、周源、古竹11生产大队共63个生产队; 樟坊人民公社辖杭山、前坊、增坊、樟坊、康都5生产大队共42个生产队; 洽村人民公社辖大岭背、东村、饶家、洽村、明阳、瞿村、姜源、黄龙坑、新田9生产大队共42个生产队; 鄱阳人民公社辖陈坊、罗坊、田东、坊坑、鄱阳、小石、磜下、珠湖、罗家堡9生产大队共40个生产队; 傅坊人民公社辖垆坑、傅坊、梅林、前村、杨家、董溪、田陀7生产大队共43个生产队。
石咀人民公社辖荷塘、石咀、田南、林前、港下、石窠、田心、杨溪8生产大队共43个生产队; 1964年5月,将长岭、太源、军峰、池渡分别并入洽湾、古城、三溪、白舍人民公社。全县实有20个人民公社和1个镇。
1966年11月6日,莱溪并入洽湾人民公社,梓翠、耀里并入市山人民公社(原耀里的望天生产大队划归白舍);撤销水南人民公社,成立红卫综合垦殖场;桑田并入古城人民公社;樟坊并入太和人民公社;鄱阳并入白舍人民公社;洽村人民公社与长陂农林牧垦殖场(1958年1月8日成立)合并称长红综合垦殖场;石咀并入傅坊人民公社。是时,全县共有11个人民公社、1个镇和2个垦殖场,即:东坪、洽湾、沙岗、市山、古城、三溪、朱坊、太和、白舍、中和、傅坊人民公社,城关镇和红卫、长红综合垦殖场。
1967年3月20日,撤销红卫综合垦殖场,成立红卫人民公社(驻河东)。
1968年11月6日,撤销红卫人民公社,其辖区划归城关镇。12月,实行扩社并队,东坪、沙岗、中和、太和分别并入洽湾、市山、白舍、傅坊人民公社;恢复洽村人民公社,并将朱坊并入之。自是全县1个镇、7个人民公社,下辖86个生产大队、690个生产队: 城关镇辖游军、富溪、桥背、果园、瑶浦、水南、杨梅、水北8生产大队共57个生产队; 洽湾人民公社辖加津、朱源、长岭、东坪、西坪、甘泉、洽湾、邱坊、黄家堡、九联10生产大队共85个生产队; 市山人民公社辖熊坊、操坊、沙岗、梓翠、梅溪、、市山、官庄、罗溪、耀里9生产大队共76个生产队; 古城人民公社辖莱溪、源窠、东方、杨梅坑、石渠、大堡、太源、古城、桑田、曾家丰、路头、司前12生产大队共128个生产队; 三溪人民公社辖丹坛、军峰、上晒、坪上、黄连山、池丰、保丰、柏苍(驻石邮)、三溪、南堡10生产大队人53个生产队; 白舍人民公社辖上甘、战(望)天、三坑、池渡、杨林、瑶陂、白舍、陈坊、中和、河东、坊坑、鄱阳、周源、高峰(古竹)、小石15大队共103个生产队; 洽村人民公社辖宝石、藕塘、朱坊、西溪、黄砂、洽村、明阳、瞿村8生产大队共68个生产队; 傅坊人民公社辖店前、太和、前坊、樟坊、下洋、丹阳(驻汤坊排)、康都、傅坊、前村、石咀、林前、董溪、港下、杨溪14生产大队共120个生产队。
1970年12月15日,撤销城关镇,设立城关镇人民公社。同时,洽湾人民公社复置上店生产大队;古城人民公社的莱溪、杨梅坑、大堡划归城关镇人民公社(大堡不久并入水北)。全县共8个人民公社,下辖86个生产大队、685个生产队(城关镇增21、市山减1、古城减17、白舍增8、洽村减2、傅坊减14)。
1971年11月18日,将城关镇人民公社的莱溪、杨梅坑、洽湾人民公社的九联、古城人民公社的东方、石渠划出恢复莱溪人民公社;将洽湾人民公社的朱源、东坪、甘泉、邱坊划出恢复东坪人民公社,并复置田溪、南洲生产大队;洽湾人民公社复置石磜、桃源、黄坊生产大队;市山人民公社复置进贤、西村生产大队;古城人民公社的源窠划分为东堡湾、姜源生产大队,复置陆家、寨俚、荷田岗、根竹生产大队,另将司前划归太和人民公社;三溪人民公社复置石邮生产大队;将白舍人民公社的杨林、中和、河东、周源、高峰划出恢复中和人民公社,并复置磜下生产大队;洽村人民公社复置周坊、姜源生产大队;将傅坊人民公社的店前、太和、前坊、樟坊、下洋、丹阳、康都和古城人民公社的司前划出恢复太和人民公社。全县共12个人民公社,下辖102个生产大队、873个生产队(其中城关镇66、东坪40、洽湾70、市山94、莱溪64、古城103、三溪61、太和80、白舍96、中和51、洽村78、傅坊70)。
1972年11月4日,调整社队规模:城关镇人民公社复置艾源、茅店、徐家边、朝先(仙)、大堡生产大队;东坪人民公社复置下堡、王田生产大队;洽湾人民公社复置浆坑、上游生产大队;将市山人民公社的熊坊、操坊、沙岗、进贤划出恢复沙岗人民公社,并复置胡坑生产大队;市山人民公社的梓翠划分为翠云、梓和生产大队,同时复置坪埠、竹源生产大队;莱溪人民公社复置后举(1958年成立时称上杉塘)、上潺生产大队;古城人民公社复置新圩上(1958年成立时称李胡 )、下堡、西源、水口生产大队;三溪人民公社复置云山、庙前生产大队;太和人民公社复置下桐、杭山生产大队;白舍人民公社复置上井、罗坊、珠湖生产大队;中和人民公社复置桥头(驻徐家)、礤下、桥口、邹坊、石源生产大队;洽村人民公社复置上古、黄龙坑生产大队,同时新置溪东生产大队;傅坊人民公社复置荷塘、田南、田心生产大队。全县共13个人民公社,下辖138个生产大队、1053个生产队: 城关镇人民公社辖游军、艾源、富溪、茅店、徐家边、朝先、果园、桥背、瑶浦、水南、杨梅、水北、大堡13生产大队共82个生产队; 东坪人民公社辖下堡、朱源、东坪、王田、田溪、甘泉、邱坊、南洲8生产大队共48个生产队; 洽湾人民公社辖加津、长岭、西坪、石磜、桃源、洽湾、上店、浆坑、上游、黄家堡、黄坊11生产大队共88个生产队; 沙岗人民公社辖熊坊、操坊、沙岗、进贤、胡坑5生产大队共34个生产队; 市山人民公社辖翠云、梓和、梅溪、坪埠、市山、西村、官庄、竹源、罗溪、耀里10生产大队共89个生产队; 莱溪人民公社辖九联、后举、莱溪、上潺、东方、杨梅坑、石渠7生产大队共69个生产队; 古城人民公社辖东堡湾、姜源、陆家、太源、古城、寨俚、荷田岗、桑田、新圩上、根竹、曾家丰、路头、西源、下堡、水口15生产大队共126个生产队; 三溪人民公社辖丹坛、军峰、上晒、坪上、云山、黄连山、池丰、保丰、柏苍、三溪、石邮、庙前、南堡13生产大队共71个生产队; 太和人民公社辖司前、下桐、杭山、店前、太和、前坊、樟坊、下洋、丹阳、康都10生产大队共104个生产队; 白舍人民公社辖上甘、战天、三坑、上井、池渡、瑶陂、白舍、陈坊、罗坊、坊坑、鄱阳、小石、珠湖13生产大队共103个生产队; 中和人民公社辖桥头、杨林、磜下、桥口、河东、中和、邹坊、石源、周源、高峰10生产大队共61个生产队; 洽村人民公社辖宝石、藕塘、朱坊、西溪、黄砂、上古、周坊、洽村、明阳、溪东、黄龙坑、瞿村、姜源13生产大队共90个生产队; 傅坊人民公社辖荷塘、傅坊、前村、石咀、田南、林前、董溪、港下、田心、杨溪10生产大队共88个生产队。
1973年冬,市山人民公社的耀里划分为前山、石谦、耀里生产大队;沙岗人民公社增置2个生产队。全县共13个人民公社,下辖140个生产大队、1055个生产队。
1974年,傅坊人民公社复置梅林生产大队;沙岗、市山、莱溪、三溪人民公社各增置1个生产队,中和、傅坊人民公社各增置3个生产队,白舍人民公社增置4个生产队。全县共13个人民公社,下辖141个生产大队、1069个生产队。
1975年,洽村人民公社增置1个生产队;其余照旧未变。
1976年1月11日,恢复城关镇,将原红卫划出成立城郊人民公社(驻桥背),市山人民公社复置贯巢生产大队。全县共13个人民公社、1个镇,共辖142个生产大队、1070个生产队: 城关镇辖建设路、胜利路、人民路居民管理区和果园生产大队计8个生产队; 东坪人民公社辖下堡、朱源、东坪、王田、田溪、甘泉、邱坊、南洲8生产大队共48个生产队; 洽湾人民公社辖加津、长岭、西坪、石磜、桃源、洽湾、上店、浆坑、上游、黄家堡、黄坊11生产大队共88个生产队; 沙岗人民公社辖熊坊、操坊、沙岗、进贤、胡坑5生产大队共37个生产队; 市山人民公社辖翠云、梓和、梅溪、坪埠、市山、西村、官庄、丹坛、竹源、罗溪、贯巢、前山、石谦、耀里14生产大队共96个生产队; 城郊人民公社辖游军、艾源、富溪、茅店、徐家边、朝先、桥背、瑶浦、水南、杨梅、水北、大堡12生产大队共74个生产队; 莱溪人民公社辖九联、后举、莱溪、上潺、东方、杨梅坑、石渠7生产大队共70个生产队; 古城人民公社辖东堡湾、姜源、陆家、太源、古城、寨俚、荷田岗、桑田、根竹、新圩上、曾家丰、路头、西源、下堡、水口15生产大队共126个生产队; 三溪人民公社辖军峰、上晒、坪上、云山、黄连山、池丰、保丰、柏苍、三溪、石邮、庙前、南堡12生产大队共64个生产队; 太和人民公社辖司前、下桐、杭山、店前、太和、前坊、樟坊、下洋、丹阳、康都10生产大队共104个生产队; 白舍人民公社辖上甘、战天、三坑、上井、池渡、瑶陂、白舍、陈坊、罗坊、坊坑、鄱阳、小石、珠湖13生产大队共107个生产队; 中和人民公社辖桥头、杨林、磜下、桥口、河东、中和、邹坊、石源、周源、高峰10生产大队共64个生产队; 洽村人民公社辖宝石、藕塘、朱坊、西溪、黄砂、上古、周坊、洽村、明阳、溪东、黄龙坑、瞿村、姜源13生产大队共93个生产队; 傅坊人民公社辖荷塘、傅坊、梅林、前村、石咀、田南、林前、董溪、港下、田心、杨溪11生产大队共91个生产队。
1977年8月20日,城郊人民公社复置下坊生产大队;将古城人民公社的东堡湾、姜源、陆家、太源、寨俚、路头、下堡划出恢复太源人民公社,并复置高家、黄家生产大队;古城人民公社复置萧坊(原名汤家窠)、樟坑生产大队,新置竹山下生产大队;傅坊人民公社复置立新(原名垆坑)、杨家生产大队。全县共14个人民公社、1个镇,下辖150个生产大队、1102个生产队(其中新增生产队的有东坪、沙岗、白舍各1,洽湾5,市山10,城郊、三溪各2,太源61,太和13,傅坊8;撤销生产队的有莱溪5,古城57,中和9,洽村1)。
1978年,沙岗人民公社增置新建(驻严家)、陶田(驻上堡)生产大队;市山人民公社复置南坑、官塘、考坑生产大队;白舍人民公社复置下陂、蛤头、张家、罗家生产大队,增置枫江生产大队;洽村人民公社复置里罗坊生产大队;傅坊人民公社复置田陀生产大队。除城关镇、沙岗人民公社外,各人民公社下辖的生产队也都有所增加:东坪13、洽湾2、市山3、城郊5、莱溪6、太源6、古城4、三溪3、太和6、白舍10、中和11、洽村1、傅坊11。全县共14个人民公社、1个镇,下辖162个生产大队、1183个生产队。
1979年10月24日,将洽村人民公社的宝石、藕塘、朱坊、西溪、里罗坊、黄砂及三溪人民公社的坪上划出恢复朱坊人民公社。全县共15个人民公社、1个镇,下辖162个生产大队、1277个生产队; 城关镇辖建设路、胜利路、人民路居民管理区和果园生产大队计8个生产队; 东坪人民公社辖下堡、朱源、东坪、王田、田溪、甘泉、邱坊、南洲8生产大队共67个生产队; 洽湾人民公社辖加津、长岭、西坪、石磜、桃源、洽湾、上店、浆坑、上游、黄家堡、黄坊11生产大队共127个生产队; 沙岗人民公社辖熊坊、新建、操坊、沙岗、进贤、陶田、胡坑7生产大队共39个生产队; 市山人民公社辖南坑、翠云、梓和、梅溪、官塘、考坑、坪埠、市山、官庄、丹坛、竹源、罗溪、贯巢、前山、石谦、耀里、西村17生产大队共110个生产队; 城郊人民公社辖游军、艾源、富溪、茅店、朝先、桥背、瑶浦、水南、徐家边、杨梅、水北、下坊、大堡13生产大队共81个生产队; 莱溪人民公社辖九联、后举、莱溪、上潺、东方、杨梅坑、石渠7生产大队共83个生产队; 太源人民公社辖姜源、陆家、太源、高家、寨俚、东堡湾、黄家、路头、下堡9生产大队共69个生产队; 古城人民公社辖萧坊、古城、荷田岗、竹山下、桑田、新圩上、根竹、樟坑、水口、曾家丰、西源11生产大队共74个生产队; 三溪人民公社辖军峰、上晒、云山、黄连山、池丰、保丰、柏苍、三溪、石邮、庙前、南堡11生产大队共67个生产队; 朱坊人民公社辖坪上、宝石、藕塘、朱坊、西溪、里罗坊、黄砂7生产大队共53个生产队; 太和人民公社辖司前、下桐、杭山、店前、太和、前坊、樟坊、下洋、丹阳、康都10生产大队共141个生产队; 白舍人民公社辖上甘、战天、三坑、上井、下陂、池渡、瑶陂、蛤头、张家、枫江、白舍、陈坊、罗家、罗坊、坊坑、鄱阳、小石、珠湖18生产大队共130个生产队; 中和人民公社辖桥头、杨林、磜下、桥口、河东、中和、邹坊、石源、周源、高峰10生产大队共70个生产队; 洽村人民公社辖上古、周坊、洽村明阳、溪东、黄龙坑、瞿村、姜源8生产大队共55个生产队; 傅坊人民公社辖立新、荷塘、傅坊、梅林、前村、石咀、田南、杨家、林前、董溪、港下、田陀、田心、杨溪14生产大队共103个生产队。
1980~1983年,部分人民公社(镇)下辖的生产大队稍有变动: 1980年,市山复置包坊;城郊的朝先改隶城关镇;莱溪复置上井、西山、黄满;朱坊的坪上改隶三溪,复置禾溪、西坑;白舍复置下甘、田东、磜民(因与中和磜下同名,故避改之);洽村的周坊改隶朱坊,复置大岭背、东村、饶家、新田;傅坊复置石窠。全县共176个生产大队。1981年,朱坊复置田边生产大队;洽村的溪东生产大队迁址长陂。全县共177个生产大队。1982年,城关镇增置新建路、解放路居民管理区,共5个居民管理区,计114个居民小组。1983年4月22日,县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关于县内大队不能重名的规定,将洽湾的黄家、莱溪的杨梅、太源的下堡、朱坊的罗坊、白舍的上井、洽村的姜源分别更改为黄家堡、杨梅坑、塅背、里罗坊、茶亭、玉浆源;同年9月14日,县人民政府报请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城关镇更名琴城镇,城郊、古城、朱坊人民公社分别更名桥背、桑田、西溪人民公社;是岁,琴城的朝先、白舍的战天、中和的高峰生产大队仍用民间惯称朝仙、望天、古竹生产大队,太源的姜源生产大队以其驻地更名为墩里上生产大队。
1980~1983年,各人民公社(镇)所属的生产队,亦略有增减: 琴城镇1980年15个生产队;1981年24个生产队;1982、1983年均为30个生产队; 东坪人民公社1980年、1981年、1982年、1983年均为67个生产队; 洽湾人民公社1980年128个生产队;1981年129个生产队;1982年128个生产队;1983年84个生产队; 沙岗人民公社1980年41个生产队;1981年46个生产队;1982年44个生产队;1983年37个生产队; 市山人民公社1980年128个生产队;1981年131个生产队;1982年133个生产队;1983个129个生产队; 桥背人民公社1980年90个生产队;1981年104个生产队;1982年113个生产队;1983年86个生产队; 莱溪人民公社1980年91个生产队;1981年100个生产队;1982年102个生产队;1983年77个生产队; 太源人民公社1980年72个生产队;1981年、1982年均为80个生产队;1983年64个生产队; 三溪人民公社1980年76个生产队;1981年、1982年均为90个生产队;1983年73个生产队; 桑田人民公社1980年、1981年、1982年均为80个生产队;1983年79个生产队; 西溪人民公社1980年56个生产队;1981年、1982年均为66个生产队;1983年60个生产队; 太和人民公社1980年153个生产队;1981年169个生产队;1982年171个生产队;1983年117个生产队; 白舍人民公社1980年142个生产队;1981、1982年、1983年均为154个生产队; 中和人民公社1980年75个生产队;1981年78个生产队;1982年、1983年均为80个生产队; 洽村人民公社1980年57个生产队;1981年58个生产队;1982年60个生产队;1983年59个生产队; 傅坊人民公社1980年123个生产队;1981年139个生产队;1982年144个生产队;1983年135个生产队。
1984年3月,全县农村人民公社体制改革,实行政社分设。原白舍人民公社划分为白舍镇、波罗乡,其他人民公社全都改建为乡;原有生产大队一律改为村。全县共15个乡、2个镇,下设176个村、1257个村民小组: 琴城镇辖新建路、建设路、胜利路、人民路、解放路居民管理区和朝仙、果园2村计16个村民小组; 白舍镇辖上甘、望天、三坑、下甘、茶亭、下陂、池渡、瑶陂、蛤头、张家、枫江、白舍12村共84个村民小组; 东坪乡辖下堡、朱源、东坪、王田、田溪、甘泉、邱坊、南洲8村共67个村民小组; 洽湾乡辖加津、长岭、西坪、石磜、桃源、洽湾、上店、浆坑、上游、黄家堡、黄坊11村共106个村民小组; 沙岗乡辖熊坊、新建、操坊、沙岗、进贤、陶田、胡坑7村共37个村民小组; 市山乡辖南坑、包坊、翠云、梓和、梅溪、官塘、考坑、坪埠、市山、西村、官庄、丹坛、竹源、罗溪、贯巢、前山、石谦、耀里18村共105个村民小组; 桥背乡辖游军、艾源、富溪、茅店、徐家边、桥背、瑶浦、水南、杨梅、水北、下坊、大堡12村共84个村民小组; 莱溪乡辖九联、上井、后举、莱溪、上潺、东方、西山、黄满、石渠、杨梅坑10村共75个村民小组; 太源乡辖东堡湾、墩里上、陆家、太源、高家、寨俚、黄家、路头、塅背9村共64个村民小组; 三溪乡辖军峰、上晒、坪上、云山、黄连山、池丰、保丰、柏苍、三溪、石邮、庙前、南堡12村共69个村民小组; 桑田乡辖萧坊、古城、荷田岗、竹山下、桑田、新圩上、根竹、樟坑、曾家丰、西源、水口11村共80个村民小组; 西溪乡辖宝石、藕塘、朱坊、禾溪、西坑、西溪、里罗坊、黄砂、周坊9村共45个村民小组; 太和乡辖司前、下桐、杭山、店前、太和、前坊、樟坊、下洋、丹阳、康都10村共117个村民小组; 中和乡辖桥头、杨林、磜下、桥口、河东、中和、邹坊、石源、周源、古竹10村共79个村民小组; 洽村乡辖上古、大岭背、东村、饶家、洽村、明阳、溪东、黄龙坑、瞿村、新田10村共52个村民小组; 波罗乡辖陈坊、罗家、罗坊、田东、坊坑、鄱阳、小石、姜源、磜民、珠湖10村共57个村民小组; 傅坊乡辖立新、荷塘、傅坊、梅林、前林、石咀、田南、杨家、林前、董溪、港下、石窠、田陀、田心、杨溪15村共120个村民小组。
1985年4月8日,太和由乡建制改为镇建制。全县共14个乡、3个镇,下设176个行政村、1287个村民小组(其中白舍增3、太和增8、东坪增1、洽湾增8、桥背减3、中和减1、波罗增2、傅坊增12)。
1986年,全县增村民小组7个(其中太和、洽湾、市山、中和、波罗各1,傅坊2),共1294个村民小组。
1987年,全县增村民小组5个(其中太和、洽湾各1,傅坊3),减村民小组4个(其中东坪3,波罗1)。至此,全县17个乡、镇共辖176个村民委员会(次年5~7月改建成村公所)、1295个村民小组(次年5~7月改建成村民委员会)。
表1—3 自然村一览注:①除琴城镇、长红垦殖场外,各乡镇首列村名均为乡镇驻地。
②括号内年份为建国后的的建村年代,“重”为废村重建者。
第三章县城乡镇概况第一节县城琴城镇位于县境北部盱江之滨、206国道与南(丰)建(宁)、(南)丰杉(关)公路交汇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6°32',北纬27°12′。距省会南昌市205公里,距地区抚州市104公里。东、南、北三面与桥背乡交界,西与市山乡为邻。全境东西最长处约3.3公里,南北最宽处约3公里,总面积6.96平方公里。因城厢呈条状,形似古琴而得名琴城;又全镇地处河谷平原地带,地势平缓,四郊桔林成片,故有桔城美称。
自唐到今,此镇一直是县(元代为直隶州)行政机构驻地,是全县(州)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是联系大、中城市和农村乡镇的纽带。
琴城镇共置新建路、建设路、胜利路、人民路、解放路5个居民管理区和朝仙、果园2个村民委员会。城镇居民中有14.5%是桔农,主要从事蜜桔生产,桔园面积共计1720亩,还有种植蔬菜、甘蔗和养猪、捕鱼以及米粉加工、红石开采等。1987年镇内有县属食品、机械、木材、化学、金属、建材、塑料、医药、纺织、造纸及印刷、电力等11个主要门类共100余个工业企业;镇属企业主要有塑料加工、化工香料、鞭炮、酱油、陶器、日用品等。城区天天有市,商业茂盛,贸易兴隆,近年来街头出现饮食店、服装店和理发店“三多”,反映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87年,全镇小学入学率已达99.5%;驻镇12所县、镇属中、小学(含职业中学),在校学生10108人(含职中学生218人)。民间艺术有傩舞、灯彩等。城南有风景区,跨河盱江索桥宛若长虹,可通读书岩、宝岩塔游览;城西有石佛、寿昌、地藏3寺;城西北有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塔俨然耸立,是桔乡儿女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
县城的街道巷弄,分布情况是: 人民路民国期间称中华东路。位于县城东部,东接沿江路,中通琴城路,西为十字街。水泥路面,东西向,包括东门城下、江家巷、赵家巷、五帝巷、攀桂坊、陈家巷、罗家巷、祝家巷、邓家巷、下朱家巷、上朱家巷等地域。街道两旁驻邮电局、农机局、工商联、百货公司、五交化公司、农资公司、土产公司、房地产公司、自来水公司、二轻供销公司、针织厂、皮革制鞋厂、职业中学、中医院等单位。
沿江路位于县城东部,东通南丰大桥,西接人民路。水泥路面,东西向,包括东门城外、上熊家巷、上李家巷、刘家巷、赵家码头、袁家巷、王家巷、严家巷、下李家巷、下熊家巷、谢家巷、六甲等地域。街道两旁驻县委党校、灌头酿酒厂等单位。
胜利路民国期间称中华西路。位于县城西部,东端为十字街。水泥路面,东西向,包括铺背、火巷、三忠祠、直钟巷、横钟巷、高家巷、魁星巷、张家巷、姜家巷、周家巷、高风巷、摆布巷、小太史巷、大太史巷、转角、萧家巷等地域。街道两旁驻商业局、供销社、物资服务公司、城管监察队、县城粮油加工厂、木器一厂、自行车修理厂、包装用品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县电影院、琴城中学、琴城粮管所、西门粮站、环卫所等单位。
城墙路位于县城北部,东通琴城路,中段与建设路成“十”字交叉。水泥路面,东西向,包括徐家巷、炉下堡等地域。街道两旁驻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人民政府、县政协、县纪委、公安局、工商局、审计局、标准计量局、卫生局、外贸局、外贸公司、石油公司、煤炭公司、粮油贸易公司、饲料公司、一中、妇幼保健所等单位。
新建路位于县城北部,东接交通路,中通建设路。工商银行南丰支行以东为水泥路面,东西向,包括祝家埂、周家堡等地域。街道两旁驻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农牧渔业局、土地利用管理局、水利电力局、财政局、税务局、工商银行南丰支行、农业银行南丰支行、人民建设银行南丰支行、中国银行南丰支行、县信用合作社联合社、饮食服务公司、南丰宾馆、县委招待所、服务大楼、北门粮站、南丰电视台、广播站、教师进修学校及附属小学等单位。
交通路位于县城北部,中段分别与琴城路、新建路相通。柏油路面,东西向,包括登高山、黄家坊、乌石岗、斜石陂、中坑堡等地域。街道两旁驻经济委员会、交通局、民政局、物资局、气象局、老区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人民银行南丰支行、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公路段、稽征站、公路运输管理所、交通警察队、503车队、汽车站、加油站、金属机电公司、农机公司、工业供销公司、食品公司、副食品公司、茶叶果品公司、旅游服务公司、县第一建筑工程公司、第二建筑工程公司、人民保险公司、种子公司、蜜桔加工广、贡桔饮料厂、农机厂、木器二厂、泥炉厂、喷灌机械厂、五金二厂、食品印铁制罐厂、塑料厂、县制药厂、纸箱厂、塑料打包带厂、食品桔饼厂、社会福利院、防疫站、药检所、人民医院等单位。
旴江东路位于县城东南部,西端为小十字街。水泥路面,东西向,包括季家巷、下水关、杜家巷等地域。街道两旁驻粮食局、琴城镇人民政府、县彩印厂等单位。
盱江西路位于县城西南部,东端为小十字街。水泥路面,东西向,包括河梁门、府馆巷、杨家巷、鲁家巷、上水关等地域。
解放路民国期间称文定路。位于县城南部,中段与盱江东、西路成“十”字交叉,北为十字街,南接盱江索桥。水泥路面,南北向,包括铁炉巷、花心巷、斗子巷、人民会场、南门城下、南门城外等地域。街道两旁驻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文化广播电视局、二轻工业局、供电局、体委、总工会、农村建房开发建设建材成套供应公司、航运公司、电力公司、保安服务公司、玻璃纤维厂、修造船厂、篾器厂、丝织厂、塑料六厂、文化馆、图书馆、工人文化宫、实验小学、园林管理处、琴城派出所、南门粮店等单位。
琴城路位于县城东北部,南连人民路,北通城墙路、交通路。水泥路面,南北向,包括昼锦巷、下桅杆巷、上桅杆巷、李家排、余家排等地域。街道两旁驻乡镇企业管理局、烟草专卖局、劳动就业服务管理局、个体劳动者协会、搬运公司、劳动服务公司、烟草公司、二轻贸易公司、鞭炮厂、停车场、琴城集贸市场、东门粮站等单位。
建设路民国期间称程山路。位于县城北部,南端为十字街,中段与城墙路成“十”字交叉,北通新建路。水泥路面,南北向,包括储家巷、李家巷、岳庙上、灯楼前、高家井、小圣主巷、望仙桥、、刘家巷、科贡巷、大圣主巷、六方井等地域。街道两旁驻县人民武装部、计划生育委员会、新华书店、文教印刷厂、县幼儿园等单位。
仓山路位于县城西北部,南连新建路,中段与交通路成“十”字交叉。南北向,包括邵家堡、李家山以及曹家塅、老虎窟等地域。街道两旁驻教育局、直属粮管所、医药公司、汽车运输公司、汽车修配厂、1029厂、李家山粮油加工厂、玻璃钢制品厂、饲料加工厂、丝棉织厂、五金一厂、生物化工厂等单位。
此外,桥背沿江一带及大坪嵊一线今已形成一个新居民点,还出现不少小商店。公路两旁驻抚州地区柑桔研究所、中国民航南丰导航台、雷达站、县林业局、林业公安分局、武警南丰县中队、消防中队、看守所、林业工业公司、长红纺织器材总厂、化工厂、桔城制药厂、二中、林科所琴城镇街道平面图比例尺 1:6500等单位。
第二节乡镇垦殖场白舍镇白舍镇,“未置县之先有镇”(明万历《南丰县志》),可知其建置之早,位于县境南部偏西,距县城27公里,系全县最大之集镇。自古均为乡、镇治所;民国时建立区制曾为区署驻地。土地革命战争期间,南丰县苏维埃政府、白舍区苏维埃政府、乡苏维埃政府与江西军区第四分区指挥部(后改为江西军区第一作战分区指挥部)、南广独立团曾一度驻于此。今为白舍镇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镇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是县西南物产的主要集散地。
白舍自古为通粤必经之地,乡民多于此处开设客舍(旅社),又当地盛产瓷土,故而得名白舍。境内属低丘岗阜地形,历来以农业生产为主,主种稻谷、大豆、柑桔、白莲等,兼营牧、副、渔业。山地植被除松、杉、杂木、油茶、油桐、药材外,还有楠木、樟木、银杏等珍贵树种。地下矿藏有煤、石灰岩、瓷土等。镇内工业企业有农机修造、香料、建材、粮油和饲料加工等。白舍向有“百铺街”之称,历来以农历每月二、五、八为圩日,是全县最大的农村集镇,也是县西南最大的耕牛交易市场。1987年新建一条宽34米、长1000米的白舍大道,新街两旁建成整齐划一的100余幢楼房店铺和150处定点摊位,市容市貌焕然一新。每逢圩日,商贾云集,集市繁荣,百货、南货、米粉、烟酒、豆腐、禽蛋、屠宰、水产、酱油、水果、药材等应有尽有,前来赶圩者最多时逾万人;每年通过白舍镇集散的各类产品,金额可达1000万元以上。白舍交通十分方便,206国道纵贯全境,白长公路可通洽村、西溪和长红垦殖场,还有6条乡村公路可通辖区内各村;境内盱江是承担部分竹木外运的水上通道。1987年,全镇小学入学率达96.1%;有完全中学1所,设初中9个班、高中2个班,在校学生658人。民间艺术有傩舞、和合舞。此外,镇西南侧有宋元瓷遗址,现保留大小窑址16座,绵延2.5公里,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舍老街上的龙华寺,有镀金泥塑佛像23座。
太和镇太和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23公里,是县东南一大重镇。民国时属第四区,区署曾设镇上。建国初期属第四区。1958年为太和人民公社驻地。1984年撤销公社设置乡,成为乡人民政府所在地。1985年由乡建制改为镇建制,镇人民政府亦驻此,成为全镇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又该镇地处南建公路线上,是南丰至福建建宁必经之地。
太和全境有50%属丘陵地区,大都为稳产高产农田,主种稻谷、大豆等,向有“南丰粮仓”之称;兼营油料、柑桔、白莲、玉米等,是县内农业总产值最高和农民年平均收入较多的乡镇之一。山林面积约占全境总面积的78%,林木资源有松、杉、油茶、油桐、杂木等。地下矿藏资源也较丰富,有瓷土、稀土、石灰岩、铁砂、砂金矿等。镇内工业企业有农机修理、家具制造、粮油加工和砖瓦等。镇上商业、饮食业和服务业也较兴隆,每逢农历每月一、四、七(1982年以前逢五、十)日为圩日,上市人数农闲时可达3000人,除商品交易外,尚有耕牛市场,当圩总交易额最高可达3.16万元。境内交通方便,除干线公路(南建线)外,还有5条乡村公路沟通各村。1987年,全镇小学入学率达97.1%;除普通初中外,还办有农业高中(三年制)在校学生153人。民间艺术有傩舞、三角班、布袋木偶戏。革命文物有康都毛主席旧居、红一方面军总部旧址和红军总部电台旧址。
东坪乡东坪,位于县境东北角,距县城27公里。自古设圩有市,故俗称东坪圩(清以前称东边圩,后以地形特征称今名)。民国初期属第三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曾于此设立中共东坪区委,属闽赣省黎川中心县委管辖。民国35年(1946)5月,曾改称东平,不久复称东坪,一直隶属三区。建国初期属洽湾区。1958年成立东坪人民公社。今为东坪乡人民政府驻地,是全乡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东坪乡是老区乡,80%山区,20%丘陵。境内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由于建国后大兴小型水利建设,有50%的农田达到旱涝保收,稻谷年产比建国前增长6倍多。大豆、柑桔、白莲等作物产量也有较大增长。林木资源有松、杉、油茶、油桐、毛竹等,家庭副业有棕片、松脂、香菇、干竹笋等;近几年封山育林面积2万余亩,发挥了山区优势。此外,牧、渔业俱有较大发展。建国前工业是空白,建国后兴办起农机厂、农具厂、玻璃拉丝厂、罐头厂、石灰厂等。乡所在地农历每月逢一、四、八为圩日,集市繁荣,商业、饮食业和服务行业收入逐年增加;每年农历四月八日和八月四日为古会,增开耕牛交易市场。1958年以来,兴建乡村公路8公里,日通客班车到县城;各村有简易公路相连,90%的村民小组可通机动车辆。1987年,全乡小学入学率已达95.9%。民间艺术有甘泉狮舞。
洽湾乡洽湾,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12公里。民国以前曾称漯湾、漯溪。清末到民国期间为区、乡治所。建国后为区、乡和人民公社驻地。今为洽湾乡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乡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全乡60%丘陵,30%山区,10%平原。以种植水稻为主,兼营柑桔、大豆、油料等,是南丰县主要产粮区之一。境内自然条件较好,植物生长较快,林木资源有松、杉、油茶、杂木等。黄家的粘土是生产民用陶器和制作泥炉的上好原料,今已开采。1987年水产品总产385吨(其中水库产量24吨),比建国前增长2倍多,为全县乡镇渔业之冠,因而洽湾有“鱼米之乡”称号。建国后工业生产从无到有,先后兴办农机具修造、塑料、石灰、机制砖、红石、泥炉等乡镇企业。除(南)丰东(坪)公路穿境而过,尚有乡村公路20公里沟通各村。乡所在地每天早晨有“露水圩”,当地居民能买到新鲜蔬菜、鱼、肉、副食品等;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古会,增开耕牛交易市场。乡北5公里的西坪村,每逢农历三、六、九为圩日,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三日和七月二十三日为古会(增开牛市),上市人数多时可达1000人以上,集市贸易兴隆。1987年,全乡小学入学率97.3%。
沙岗乡沙岗(或沙岗上),位于县境西北角,距县城18公里。清以前称社冈上。民国时曾设沙溪乡于此,属第一区。建国后按群众习惯称呼名沙岗,先后为乡、公社治所。今为沙岗乡人民政府驻地,是全乡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沙岗乡是老区乡。地势西北高,东南低。70%山地,海拔均在500米以上,最高处为西南陲海拨1760.9米的军峰山;30%丘陵。境内农田多系梯田及山间并田,以种植水稻为主,属粮食作物区;其中70%的地区为两熟制,50%的农田为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田。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薯、油菜、芝麻、茶叶、柑桔等。林业方面,近几年积极营造杉木、毛竹1万余亩,每年有一定数量的松脂、松杂木外销。矿藏资源已发现瓷土、青石。建国前全乡仅有手工草纸作坊和石灰厂;建国后乡办企业不断发展,先后兴办起农机具、土纸制造、胶囊、石灰、木竹制品等工厂企业。公路运输有定点班车通县城,有3条简易公路与各村委会沟通。乡所在地古代设有圩日,后废;现每天早晨有“露水圩”,应时蔬菜、鲜肉等上市供应当地居民食用。1987年,全乡小学入学率97%。乡北熊坊为革命烈士、南丰县第一个中共支部负责人熊开文的故乡,村附近的峨峰包有熊开文烈士墓。
市山乡市山,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3公里。它由东、西二村组合而成,统称市山。又地势较为平坦,清以前称市山塅。自清末至建国初期,此处曾为区、乡治所。1958年以后,市山人民公社驻此。1984年至今为市山乡人民政府驻地,是全乡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全乡80%低丘坂地,20%山地。境内以种植水稻为主,兼营柑桔,是南丰县粮、桔主要产区;此外,还有少量大豆、白莲和油料作物种植。林木资源有松、杉、油茶和杂木等。水塘较多,水产品总产仅次于洽湾乡,是全县渔业主要产区之一。矿藏资源有煤矸石、红石等。建国后工业生产从无到有,先后兴办起农机具修造、印刷、制砖、铸件以及综合厂等工业企业。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建国前有简易公路5公里,建国后已将各村公路修通,总长20余公里,交通较为方便。乡所在地每天有早市,加之副食品店、小吃部、百货铺和一些个体户整日营业,故有“市山街”惯称。1987年,全乡小学入学率已达到98.7%。乡西北2公里的滴水岩,为境内山川胜地。
桥背乡桥背,位于县境中部偏北,距县城0.5公里,有公路大桥可通。民间以其有市称桥背街。民国时属第一区。建国初置乡,属一区。1958年属市山人民公社。1959年属琴城人民公社。1961年属水南人民公社(次年改红卫综合垦殖场;不久改红卫人民公社)。1968年属城关镇。1976年成立城郊人民公社,设桥背。1983年改名桥背人民公社。今为桥背乡人民政府驻地,是全乡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桥背乡属丘陵地区,其中60%是低山坡地。全乡人多地少,每人平均只有耕地0.8亩。耕地中三分之二为水田、三分之一为桔地,以种稻谷、蜜桔以及大豆、油料作物、蔬菜等为主,是南丰主要产桔区,蜜桔总产数全县之冠。桔农超过农业人口总数的半数,均吃定销粮。林木资源有松、杂木等。矿藏资源有粘土、耐火土、红石等。水产面积较大,鱼类总产量在全县乡镇中占第三位。工厂企业有陶瓷、农具、建材、饮料、机制砖、塑料打包带等。交通以公路运输为主,206国道和丰杉公路穿境而过,乡村公路业已成网。乡所在地每天早晨有市,贸易兴隆。乡南1公里的捉牛岗为全县最大耕牛交易市场,农历每月逢五、十为圩日。1987年,全乡小学入学率达96.4%。民间艺术有傩舞、和合舞。
莱溪乡莱溪,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5公里。自古八都设此且定期有市,因名八都圩。民国时属第三区。建国后仍属三区。1961年成立莱溪人民公社。1966年并入洽湾。1967年~1970年间又先后隶属于红卫、古城、城关镇人民公社。1971年恢复莱溪人民公社。1984年后为莱溪乡人民政府驻地,是全乡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莱溪乡全境丘陵占70%,平原、山地各占15%。农业以种植稻谷、柑桔为主,其次为大豆、油料作物。林木资源有松、杉、油茶、杂木等。渔业较为兴旺,全境鱼塘面积达1800余亩,是全县渔业主要产区之一。工业有农具制造、木竹器具、泥炉、陶器、建材、豆腐皮等工厂企业。境内耐火土、红石已大量开采,用于制造各种泥炉和建房基石。交通以公路运输为主,除通县城外,还可与各村沟通。乡所在地每逢农历一、七为圩日,前来赶圩者大多为乡内农民,集市贸易兴隆。1987年,全乡小学入学率已达98.1%。民间艺术有赓溪竹马和东方狮舞。
太源乡太源,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19公里。清以前曾作太阳源、太洋源。民国时属第三、四区。建国后属三区、桑田区、洽湾区。1958年属古城人民公社。1961年成立太源人民公社。1964年并入古城人民公社。1977年恢复太源人民公社。1984年后为太源乡人民政府驻地,是全乡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太源乡属丘陵、山地综合地带,南、东部高而狭长,中部低而宽圆。境内耕地均属水田,主种稻谷、大豆油料作物等,大部分地区为水稻两熟制;部分地区还种柑桔、白莲等。山林面积较大,林木资源有松、杉、油茶、杂木等。矿藏资源有瓷土。工业有农具修造、木竹制品、陶器、化工等工厂企业。交通方便,丰杉公路贯穿全境东西联系乡内外;90%的自然村有简易公路能通行机动车辆。乡所在地每逢农历一、六为圩日,集市贸易繁荣。1987年,全乡小学入学率达96.4%。
三溪乡三溪,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22公里。因南有一小支流于村东首汇入三溪水,又以是水源头有三,故有三溪之名。自古定期有市,因称三溪圩。清末至民国间,均为区、乡治所。建国后设乡属二区(1957年改属一区)。1958年设三溪人民公社于此。今为三溪乡人民政府驻地,是全乡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三溪乡是老区乡。全境95%山区,5%丘陵,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峦迭翠,梯田密布。耕地面积不到山林面积的十分之一,主种稻谷、柑桔、大豆、油料作物、白莲等;因山高水冷,大部分农田只能种单季水稻。全乡素有种植烟叶的习惯,“三溪黄烟”自古在县内享有盛名。林木资源有松、杉、油茶、竹、杂木等。境内矿藏已发现含黑云母的花岗岩,是建筑与建筑装饰品的上好材料。农民家庭副业有笋干、香菇、烟丝、茶叶、笠帽、畚箕、草绳等。工业有工艺灯具、竹木制品、烟草加工等。公路运输建国前是空白,如今定点客车通县城,3条简易公路与乡内70%以上村沟通。乡所在地每逢农历五、十为圩日,集市贸易兴隆。1987年,全乡小学入学率达94.6%。民间艺术有石邮傩舞(在全县傩舞中最为古老)。山川名胜有乡西北16公里的军峰山,海拔1760.9米,拔地耸天,景色奇秀,为避暑旅游胜地。
桑田乡桑田,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12公里。清末属太和区。民国前期为四区治所;后期区署改设太和,置乡属之。建国初仍为乡,属四区。1952年设七区于此;1955年以桑田名之。1957年改属傅坊区。1958年设桑田人民公社于此。1966年并入古城人民公社。1979年古城人民公社迁驻于此。1983年以公社驻地更名桑田。今为桑田乡人民政府驻地,是全乡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全乡属低山丘陵综合地区,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区占5%,200~300米的丘陵占25%,100~200米的低丘占70%。境内耕地94%为水田,主种稻谷、油料和豆类作物等,是南丰粮食基地之一;6%为旱地,以种植蜜桔为主,兼营其他经济作物。林木资源有松、杉、油茶、杂木等。
矿藏资源有石灰岩,属中上石灰系石灰。全乡牧、副、渔业生产逐年有所发展。工业生产方面,建国前只有1家小陶器厂和一些零星手工业,建国后兴办起陶瓷、建材、钙塑工艺等工厂企业。南(丰)建(宁)公路和丰杉公路纵贯南北,乡村公路相连成网。乡所在地每逢农历四、九为圩日,乡东北4.5公里的古城每逢三、八为圩日,集市贸易都较为繁荣。1987年,全乡小学入学率达96.2%。
西溪乡西溪,位于县境西部偏南,距县城63公里。清以前称沙坪,俗名沙坪上。民国时置乡属七区(后为六区)。建国后属六区。1958年朱坊人民公社设此。1968年并入洽村人民公社。1979年恢复朱坊人民公社为其驻地。1983年更名西溪人民公社。今为西溪乡人民政府驻地,是全乡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西溪乡属山区,境内95%山地,5%丘陵。全乡93.4%的耕地为水田,主种稻谷、大豆、油料作物等;近几年开垦桔园种植柑桔,打破历史上柑桔不能上山的惯例。林木资源较丰富,有松、杉、油茶、油桐、杂木等。地下矿藏有青石,可用于制作石磨和陶瓷工业的碾机石轮。农家副业有香菇、蜂蜜等。工业生产建国前是空白,建国后兴办起农机修造、农具制造(生产吊线盒、木制日用品)、针织(主产锦纶袜)、地毯、竹具制作等。交通方面建国前没有公路,建国后修筑公路24公里与白长公路连接,有定点客车直通县城,各村亦有简易公路沟通。乡所在地每天有“露水圩”;乡北5公里的朱坊每逢农历五、十为圩日,集市较为兴隆。1987年,全乡小学入学率达97.4%。
中和乡中和,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37公里。清末属白舍区。民国时属第五区。建国后属五区。1958年属白舍人民公社。1961年设中和人民公社于此。1968年并入白舍人民公社。1971年恢复中和人民公社。今为中和乡人民政府驻地,是全乡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中和乡20%山区,65%丘陵,15%平坂河道。全乡95.3%耕地为水田,主种稻谷、油类和豆类作物等,是南丰主要产粮区之一;近几年还利用荒山坂地种植柑桔,产量逐年增长。林木资源有松、杉、油茶、油桐、杂木等。地下矿藏有乡北6公里银坑村后之银矿,属弱化矿,明万历《南丰县志》载宋时曾设太平银场于此开采过银矿。工业方面建国前是空白,建国后从无到有,兴办农具维修、木竹制品、陶瓷等工业企业。公路运输发展迅速,今有县道1条全长40公里,定点客车直通县城;乡村公路4条共长36.5公里,可与各村沟通。乡所在地有“露水圩”。1987年,全乡小学入学率达96.9%。
洽村乡洽村,位于县境西南角,距县城51公里。清以前志书作辖村、峡村者即此。清末以来为区、乡治所。1958年设洽村人民公社于此。今为洽村乡人民政府驻地,是全乡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洽村乡是个老区乡,四面环山,地势渐次向东南倾斜,属山区地带。境内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约占全乡总面积的70%,丘陵约占全乡总面积的30%。全乡面积中耕地仅占3.1%,主种稻谷、柑桔、油料、豆类作物等。近几年来大力发展茶叶生产,是南丰主要茶叶生产基地;桑园和白莲面积也都不断扩大。林木资源丰富,有林面积占全乡总面积的84.8%,以杉、松和毛竹为主,系县内木材、毛竹重点产区。地下矿藏有青石、萤矿石等。农家副业主要有香菇、蜂蜜、松脂、长毛兔等。工业生产从无到有,今有农机具修造、竹木制品、火柴、香扇、海绵、砖瓦和木材加工等工厂企业。公路运输有白长线可通白舍和县城,3条乡村公路可与各村沟通。乡所在地每逢农历二、五、八为圩日,乡西南7公里的长陂每逢农历一、四、七为圩日,商业、饮食业和服务行业都较为兴隆。1987年,全乡小学入学率达97%;除普通初中外,还有农业高中(二年制)在校学生71人。
波罗乡波罗系乡之专名,以革命老根据地鄱(取其谐音为波)阳与乡驻地罗坊的首字组合而成。此乡于1984年3月新建,以前为白舍区、人民公社属地。乡所在罗坊位于县境南部偏西,距县城35公里。建乡后它已成为乡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波罗乡为老区乡,属丘陵山地综合地带,丘陵约占全乡总面积的70%,地势自西向东倾斜,西南、东南山地海拔多在240~350米之间。境内农田主种稻谷、柑桔、白莲、油料及豆类作物等。林木资源有松、杉、油恫、杂木等。工业生产从无到有,今有农具修造、木制品等工厂企业。公路运输有206国道纵贯全境,村际交通有简易公路相连。旧时乡所在地罗坊和乡西南3公里的鄱阳皆设圩有市,其废止年代不详,今乡民多赶乡北8公里的白舍圩和乡南7公里的广昌县甘竹圩。1987年,全乡小学入学率达98.2%。乡西4公里的田东,1931~1934年间南丰(广)县苏维埃政府曾设于此。1986年4月8日,共青团南丰、广昌县委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于此立“足迹千秋鉴、火炬万代红”纪念碑。
傅坊乡傅坊,位于县境东南角,距县城33公里。清末属康都区。民国时先后属桑田、太和区之康都乡。建国后为区、乡治所。1958年设傅坊人民公社于此。今为傅坊乡人民政府驻地,是全乡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傅坊乡是个半山区半丘陵综合地带,山地面积占60%,地势南高北低。全乡耕地94.9%为水田,5.1%为旱地,主种稻谷、油料、白莲、柑桔、豆类作物等;由于连年治水改土,进行农田基本建设,使90%水田旱涝保收,70%土地实行双稻、油三熟制,成为南丰主要产粮区之一。林木资源丰富,有松、杉、油茶、油桐、乌桕、棕榈、板栗等,其中油茶、油桐面积不断扩大,成为县内油茶、油桐生产主要基地。杨溪一带出产瓷土,曾烧制瓷器。工业有农机具修造、竹木制品等。交通运输方面,南建公路穿境而过,杨(家)石(咀)公路有定点客车直通县城,3条简易公路可与各村沟通。乡所在地每逢农历三、八为圩日,乡西南10公里的石咀每逢农历一、六为圩日(并有耕牛市场),集市贸易兴旺。1987年,全乡小学入学率达97%。
长红综合垦殖场国营长红综合垦殖场,创建于1958年。初以场部驻地名长陂综合垦殖场;1966年始改今名。场部所在地长陂系洽村乡属自然村,位于县境西南,距县城58公里。垦殖场下辖果园、农业、林业3个大队和纺织器材、胶合板2个工厂。果园大队队部设场部附近,有果园面积295亩(其中桔地267亩),以种植柑桔、梨、瓜果为主,兼营畜牧、水产和粮食加工。农业大队队部设祝家坳(在场部东北2公里白长公路侧),有农田面积230亩,主种稻谷,是场部粮食生产基地。林业大队队部设大港口(场部南2公里两水汇合口),有山林(用材林、经济林等)面积7900亩。纺织器材厂建于1964年,主产木质纱管(厂房设场部附近)和高速纺化纤长丝纸管(1986年新建厂房于南丰桥背)等,产品行销国内外。胶合板厂(厂部设白舍镇北3公里处岭头附近)建于1978年,所产各种型号胶合板畅销省内外。交通方面有白长公路,定点客车可直通县城。场部所在地长陂每逢农历一、四、七为圩日,集市贸易兴隆。1987年,全场小学入学率达100%;普通初中今已委托南丰一中代培。场部所在地驻有邮电所、派出所、营业所、供销社、粮站、汽车代办站、文化站、广播站、电影院、职工医院、职工俱乐部、电视差转台、长红招待所等。 表1—4 各乡、镇、场1987年基本情况一览表注:①琴城镇村委会中,含居民管理区5个;村民小组中含居民小组148个。
②白舍中学系完全中学,学生数中含高中学生75人。⑧长红各项经济收入缺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