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6702
颗粒名称: 概述
分类号: K295.64
页数: 5
摘要: 概述 (一) 南丰县位于江西省东部、抚州地区南部,盱江中上游。界于东经116°09′~116°45′和北纬26°51'~27°21'之间。东靠黎川、福建建宁,南接广昌,西毗宁都、宜黄,北邻南城。东西长约60公里,南北宽约55公里,面积1909.28平方公里(即286.39万亩)。1987年末有人口228323人。
关键词: 南丰县 地方史志 概述

内容

概述 (一) 南丰县位于江西省东部、抚州地区南部,盱江中上游。界于东经116°09′~116°45′和北纬26°51'~27°21'之间。东靠黎川、福建建宁,南接广昌,西毗宁都、宜黄,北邻南城。东西长约60公里,南北宽约55公里,面积1909.28平方公里(即286.39万亩)。1987年末有人口228323人。
  南丰春秋、战国时为吴、越、楚之属地,汉为南城县地,隶属豫章郡。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划出南城南部设置丰县,时因徐州有丰县,乃改称南丰县,别号嘉禾,属临川郡。南宋绍兴八年(1138)划出南丰南境三乡设置广昌县。元至元十九年(1282)四月南丰升为直隶州。此后历代虽有隶属更迭,但境域无甚变更。1931~1934年,南丰县大部分地域为革命根据地,建立过县苏维埃政权,属江西省苏维埃政府管辖。1949年8月17日,南丰解放,归抚州地区管辖至今。1987年,全县有3镇、14乡和县属长红垦殖场,下辖176个村民委员会(次年改称为村公所)、1295个村民小组(次年改称为村民委员会)。
  南丰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8.2摄氏度,无霜期269天,年平均降水量1685.2毫米。境内群山环抱,丘陵起伏。盱江纵贯南北,支流网布,两岸的冲积河谷平原,土地肥沃,富含钾、磷、钙及有机物。得天独厚的土质,盛产风味独特的南丰蜜桔,故被誉为“蜜桔之乡”。
  南丰风光绮丽,山清水秀,名景胜迹,触目皆是。位于西北边陲的军峰山海拔1760.9米,为赣东屋脊,半山之上云遮雾绕,半观、状元石等天然奇景点缀其中。县城琴城的景致尤其秀丽。蜿蜓碧透的盱江绕城而过,碧波粼粼,沿岸树影婆娑,初冬时节桔黄如金。河畔重修的七层宝岩塔卓然如笔,凌空飞架的盱江索桥,势若长虹。盱水南岸的桔树丛中,掩映着曾巩读书岩亭。西郊的烈士陵园,四季翠色如春。如今,新的“南丰八景”(军山耸峙、盱水拖蓝、书岩映月、塔寺双晖、金潭渔唱、索桥飞虹、潭湖翠岚、桔园溢彩)闻名遐迩。1986年南丰已被国务院定为对外开放县。
  南丰地阜物华,资源丰富。1987年全县耕地面积29.62万亩,粮食以水稻为主,红薯、豆类次之,经济作物除蜜桔为大宗外,有油菜、芝麻、茶叶、甘蔗、白莲、烟叶等。全县1987年有林地面积109.84万亩,荒山荒地79.71万亩,1985年森林覆盖率36.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活立木蓄积量336万立方米,蕴藏马尾松、杉木、毛竹、油茶、油桐等林木资源。全县水力资源蕴藏量达8.11万千瓦,可开发水能资源4.25万千瓦,人均有水8833立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县有多种矿藏,瓷土储量在1亿吨以上,居全区首位;储量约5000万吨的还有粘土、石灰石、花岗石等10余种,均藏量丰富,有开采价值。有中药材131种,野生动物200余种,鱼类57种。南丰土特产俗称有“三奇”:蜜桔、泥炉、豆腐皮。南丰素以盛产蜜桔而驰名中外。具有1300多年栽培史的南丰蜜桔,皮薄汁多,浓郁芳香,甜酸适口,少核无渣,具有独特的风味。唐代以来均被列为贡品。斯大林盛赞它是“桔中之王”。在1962年全国果树会议上,南丰蜜桔被评为10大良种之一,1986年又被评为全国优质水果。南丰泥炉以其美观大方、色泽乳白、承受力强、高温不裂、经久耐用,颇负盛名,曾先后在南昌、华东等地展销,多次评为省优产品,畅销浙江、安徽、福建、湖南等省。南丰生产豆腐皮的历史悠久,以制作精巧、营养丰富、质地细嫩、味道鲜美著称,每年均有大量上市。
  (二) 南丰自古以来文化昌盛,人文荟萃。历史上尤以宋、明、清为最。据史料载:宋代江西共出进士5442名,抚州共出进士1080名,南丰就有212名,占全省的二十五分之一,全区的五分之一。曾巩一门6人同登进士科,祖孙6代有进士38人。曾巩、曾布、曾肇、曾纡、曾、曾协、曾惇被称为“南丰七曾”,彪炳史册。曾巩还同王安石等同列“唐宋八大家”。南丰十五词人(曾巩、曾惇享、赵长卿等)如群星闪耀在宋代词坛上。宋咸淳元年(1265)乙丑阮登炳榜,南丰赵姓子弟21人同榜进士,全国罕见。元、明、清三代南丰有进士156人,举人649人,武举58人。1980年复印版《中国人名大辞典》共收录古代有名人4万余人,其中南丰籍名人就有62人,宋有曾巩、曾布等29人,元有危亦林、刘埙等5人,明有李经纶等8人,清有谢文洊存等20人。1981年复印版《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共收录我国古代文学家6848人,江西籍537人,其中南丰籍文学家就有27人,宋有曾巩等16人,元有刘埙等2人,明有李万实1人,清有谢文洊存等8人。自宋至清,南丰有307人著书立说628种4314卷,其中2部6卷被列入《永乐大典》,18人29种427卷被列入《四库全书)存目。主要历史名人还有:副相陈宗礼,数学家吴嘉善,江西革命先驱、江西党团组织创始人赵醒侬,方志学家吴宗慈等等。他们对中华民族文化作出过积极贡献,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建国后,经济和教育不断发展,各类人才不断涌现。到1987年止,全县有省级以上劳动模范50人,初级以上职称专业科技人才524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47人)。在地区以上刊物发表社会科学论文200余篇,在地区以上刊物发表各种文艺作品563件,电影剧本《拦灵车的人》、电视剧本《新天新地》已搬上银屏,填补全区空白,《傩舞庆丰年》画选至挪威等国展出。
  (三) 南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历史上曾发生罗动天、江义、周八等农民起义。“五四”运动爆发后,南丰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斗争进入了新的时期。南丰青年积极响应,结队游行,下乡宣传,为中国共产党组织在南丰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南丰青年赵醒侬在上海加入共产党的组织,并先后介绍方志敏、熊开文(沙岗熊坊人)等入党。1926年12月熊开文受中共党组织的派遣,回南丰与中共党员李光贤等人开展建党工作,领导工农运动。年底中共南丰县支部干事会成立,南丰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从此有了坚强的领导。共产党组织成立后,青、工、妇等群众组织也相继建立。1927年7月因国民党破坏而先后解体。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南丰县共产党组织得到恢复和发展。1927年南昌起义部队途经洽村黄龙坑一带时,点燃了革命火种。1929年6月,中共党员陈富生受江西红军独立二团的派遣,回家乡黄龙坑一带发展党员,很快在新田、沙坑、开源一带建立党小组和党支部。同年11月中共南宁特支在吊岭成立。1930年4月,中共南丰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成立。1932年2月,南丰、广昌两县合并为南广县,成立中共南广县委会;8月成立中共南丰中心县委会(不久称中共南广中心县委会)。翌年4月,南广分开置县,南丰成立临时县委(不久成立正式县委)和县革命委员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南丰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杨尚昆、刘伯承、聂荣臻等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留下了坚实的脚印。
  1931年6月初毛泽东、朱德率领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从福建建宁移驻太和康都,在这里主持召开了中国革命历史上著名的“康都会议”。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保卫红色政权、发展革命力量,南丰人民积极参军参战,配合红军先后数次攻克南丰县城。在周恩来、朱德领导下于1933年2月进行了一次围攻南丰县城的战斗,在彭德怀、杨尚昆、聂荣臻的领导下于1934年3月进行了著名的三溪圩战斗,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桔乡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英勇斗争,为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解放后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追革命烈士的有427人,赵醒侬、熊开文、赵世嘉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四) 在黑暗的旧中国,由于连年的兵祸匪患,残酷的压迫剥削,沉重的赋税差役,使南丰经济长期落后,人民生活饥寒交迫。解放前夕,南丰土地荒芜,耕作技术落后,加之森林资源未能得到很好开发,水利设施缺乏,水旱灾害频繁,常使田毁禾焦,粮食平均亩产不到100公斤。蜜桔生产发展更是缓慢,“蜜桔甜,桔农苦”,桔园凋零,民不聊生。县内工业也仅有设备简陋的小型碾米厂、针织厂、发电厂和个体经营的手工作坊,从业者不上千人,根本没有现代工业。由于战争频仍,物价飞涨,县内商业亦不景气,出现“生意天天做,货品日日缩”的窘态。长期的贫困,致使南丰文化教育落后,缺医少药,疾病流行,人们贫病交迫,更是司空见惯。解放前夕,全县仅有1所初中,学生168人,13所小学,学生1024人;仅有县立卫生院1所,私人诊所11所,座堂中医60余人。
  “一唱雄鸡天下白”。1949年8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江西军区抚州军分区第四八三团解放南丰县城,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从此,南丰人民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在桔乡的版图上描绘了壮美的画卷。
  南丰是个“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农业县,盛产粮食和蜜桔。1987年农业总产值为9879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7.23%,是1949年1447.8万元的6.82倍。全县水稻普遍实现了两熟制、良种化。粮食播种面积42.4万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40.8万亩,总产16.76万吨,比1949年增长6.6倍。1987年粮食播面亩产822公斤,是1949年83公斤的9.9倍,为全省最高亩产县之一。单产提高的关键是扩大了杂优种植面积,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提高了科学种田水平。1987年全县种植业产值6157万元,林业产值372万元,牧业产值1527万冠副业产值1658万元,渔业产值165万元,同1949年相比,分别增长7.38倍、15.17倍、11.28倍、2.03倍和7.7倍。近年来,除水稻、红薯外,油菜、芝麻、甘蔗、茶叶、豆类均有较大发展。建国后,南丰蜜桔生产也迅速发展,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改革的春风,激发了广大农民发展蜜桔生产的积极性,南丰蜜桔生产进入了黄金时代。全县乡乡村村兴办蜜桔园艺场,家家户户开辟新桔园。1987年,桔园面积已扩大到47186亩,产量达16079吨,是1949年的18倍多,产量占全地区总产量的二分之一,居全省各县首位。南丰县由此被确定为全国柑桔商品生产基地之一。
  建国后南丰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办起农机厂、五金厂、化工厂、粮油加工厂、印刷厂等一些小型企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内工业企业开始了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全面整顿,加快了工业生产的步伐,全县工业经济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食品工业形成龙头,纺织器材成为支柱,五金轻化声名远播,地方工业初成体系。到1987年底,全县乡镇以上工业有食品、机械、木材、化学、金属、建材、塑料、医药、纺织、造纸印刷、电力等11个门类149个工业企业。198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7383万元,是1949年126.4万元的58.4倍,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2.771,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占57.16%,集体所有制工业占33.58%,个体、私营工业占9.26%。主要产品有蜜桔食品加工系列产品、纺织器材、毛巾、猪鬃、罐头、水泥、农机具、八角锤、油壶、钢锹等数十种,轻重工业产值分别占59%和41%。县喷灌机厂的丰收牌NF-微型喷头、县五金一厂的双斧牌八角锤、县罐头酿酒厂的南丰蜜桔可乐、县蜜桔加工厂的盱江牌南丰蜜桔鲜桔汁和盱江牌维C儿童蜜桔汁等先后获部优产品称号;县泥炉厂的桔城牌盖炉、长红纺织器材厂的长虹牌180纬纱管和长红牌POY高速纺化纤纸管、县蜜桔加工厂的盱江牌南丰鲜桔汁、桔花牌蜜桔香槟酒、盱江牌南丰蜜桔鲜桔汁(浓缩)和盱江牌维C蜜桔汁(儿童型)、县罐头酿酒厂的桔城牌贡桔香槟酒和舒乐牌南丰蜜桔可乐、县五金一厂的山字牌八角锤、县五金二厂的钻石牌活络喷咀压力油壶、县喷灌机厂的丰收牌NF——型喷头、县化工厂的梭牌210#松香改性酚醛树脂等均获省优产品称号;松香、八角锤、压力油壶、钢锹、浴巾畅销国内外;猪鬃、罐头、锤柄、角尺、水平尺进入国际市场,享誉海外。此外,南丰交通邮电事业亦有较大发展。全县各乡村都修通了公路,(南)城于(都)公路纵贯南北联系县内外,南(丰)建(宁)公路斜穿东南与省公路干线衔接,(南)丰杉(关)公路向东通行直抵黎川至光泽,可达鹰厦铁路,基本上形成了以琴城为中心的公路网。县内邮电通讯发达,直拨电话即将开通。
  建国后,南丰城乡商业发展迅速,商业贸易购销两旺。1987年,全县商业网点1722个,社会商品零售总额7587万元,为1950年147.8万元的51.3倍。随着经济的繁荣,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明显改善。1987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达6002万元,人均储蓄存款263元,比全地区人均多70.50元,比全省多81.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58元提高到1987年的548元。城镇职工人均收入由1978的479元,提高到1987年的1054元。全县绝大多数家庭开始向小康水平过渡,家庭消费水平和结构起了明显变化。家用电器不仅大批进入城镇居民家庭,而且源源不断进入农民家庭。1978~1987年全县城乡建房数量就超过以前30年建房总和,质量大有提高,县城人均住房达9.79平方米,农村人均生活住房17.37平方米。
  物质文明建设的蓬勃发展,把精神文明建设推向了新的高度。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五好家庭层出不穷,一批带有新时代特色的先进模范人物不断涌现,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正在成长。南丰文教卫生事业发展较快,全县出现文化建设热潮,文化教育事业已形成一个初步的网络体系:从幼儿教育到高等函授教育,从基础教育到成人教育形成体系和网络;建立科技咨询服务、农技研究机构,形成遍布全县的科普网络;逐步建立58个放映单位和180个文化站(室、俱乐部),形成遍布城乡的文化活动网络;城乡建立了广播站、电视差转台,形成广播电视网络;逐步完善各种医疗机构,形成遍及各地的卫生保健网络。雄健古朴、有千余年历史的南丰傩舞,被誉为“中国古代舞蹈活化石”,至今盛演不衰,“傩舞之乡”焕发出了新的光彩,现有傩舞班116个,民间艺人1500余人,一批有代表性的演出节目已被摄录成片向内地及港澳传播。1987年,全县有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所,普通中学20所(其中南丰一中为全省重点中学),职业中学2所,小学397所,幼儿园31所,成人中学1所,成人初等学校82所,教职工2938人,在校学生5.87万名。1977~1987年考取大中专院校2150名,为四化建设输送了人才。1987年,全县有医疗机构31个,病床407张,医务人员744人。过去多发病如疟疾、伤寒及传染病如小儿麻痹症、百日咳、白喉等均得到控制,地方病发病率逐年下降,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五) 南丰毗邻福建,径达广东,是抚州通往福州、厦门、广州、深圳的东南大门,是沿海地区的腹地,境内虽无铁路,但206国道纵贯县境,有着推销农副产品的广阔市场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良好环境。县内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物产资源丰富,基础条件雄厚,具有经济腾飞的巨大潜力。
  潜在资源:现全县有可供开发利用的荒山坡地79.71万亩;可开发的草场资源1.6万亩,适宜鹅鸭等草食动物的发展;可开发的水能资源4.25万千瓦(已开发的仅占17.1%),水面可利用面积1.7万亩;全县剩余劳动力3.5万个,占农村总劳动力8.98万个的39%;全县矿产资源丰富,但目前开采不多。充分开发利用这些潜在的资源优势,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基础条件:一是水利设施配套。解放前水利设施很少,只有少量的临时塘坝,根本不能满足灌溉需要。解放后,县内逐步建设了一批水利设施,可概括为“两大骨干,三个结合,四大效益”,即以库容总量为7220万立方米的潭湖和车磨岭两座中型水库为骨干,形成蓄、引、提相结合的灌溉网络,发挥灌溉、发电、养鱼、航运综合效益。1987年,全县各类水利工程2608座,有效灌溉面积23.5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0%。二是交通条件便利。解放前,南丰仅有几条路况低劣的公路。1987年全县公路网络基本形成,有干线公路112.42公里,县乡公路199.27公里,乡村公路850公里。三是电力事业发展很快。1950年发电量仅1.05万度。1987年全县装机拥有量247处,261台,8094千瓦,年发电量1020万度,有高压线路296.68公里,低压线路499.5公里,全县79%的村通了电,用电户占总户数的63.7%,为全县工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产品优势:南丰具有得天独厚的粮桔优势,近年粮食生产稳步发展,蜜桔生产突飞猛进。1987年全县人均占有粮食755.6公斤,比全地区人均多104.1公斤,比全省多316.4公斤;蜜桔总产占全区一半以上,占全省八分之一。但大多为原材料出口,若改为加工产品,或提高加工精、深度,产品优势将会变成经济优势。如现在全县蜜桔加工企业3个,年蜜桔加工能力640万斤,仅占设备加工能力的45.7%。大力发挥南丰粮桔优势,提高食品加工精、深度,开拓加工产品市场,大有潜力可挖,亦能带动包装、塑料、印刷、玻璃制造等南丰地方工业的腾飞。
  历史的车轮在奔驰。桔乡南丰正在改革开放中励精图治,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南丰县志》

出版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南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