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闽赣省的建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黎川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6277
颗粒名称: 一、闽赣省的建立
分类号: K269
页数: 3
摘要: 闽赣省是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以闽北、信(江)抚(河)、建(宁)黎(川)泰(宁)三块革命根据地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第五次反“围剿”期间,福建省属的宁(化)清(流)归(化)革命根据地划归闽赣省。因此,闽赣省先后由四块革命根据地所组成,全省设立并管辖过建宁、黎川、泰宁、崇安、光泽、邵武、建阳、浦西、广浦、广丰、上铅、上广、资溪、贵南、铅山、东方、建东、金南、黎南、宁化、清流、归化、彭湃、泉上、将乐、沙县等26个县。4月26日,中央人民委员会举行第四十次常会,讨论了建立闽赣省的有关事项。5月上旬,闽赣省工农兵临时代表大会在黎川县城东约十五华里的湖坊村召开,正式成立闽赣省革命委员会。
关键词: 闽赣省 建立

内容

闽赣省是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以闽北、信(江)抚(河)、建(宁)黎(川)泰(宁)三块革命根据地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第五次反“围剿”期间,福建省属的宁(化)清(流)归(化)革命根据地划归闽赣省。因此,闽赣省先后由四块革命根据地所组成,全省设立并管辖过建宁、黎川、泰宁、崇安、光泽、邵武、建阳、浦西、广浦、广丰、上铅、上广、资溪、贵南、铅山、东方、建东、金南、黎南、宁化、清流、归化、彭湃、泉上、将乐、沙县等26个县。
  闽北革命根据地是闽赣边较早建立的一块革命根据地,1926年7月,闽北第一个党支部在建瓯成立,随后闽北工农革命运动不断发展。1928年9月,闽北党组织领导崇安、浦城的农民举行暴动,1929年正式建立了闽北工农红军。1930年5月,崇安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开始形成以崇安为中心的闽北革命根据地。1931年1月,中共闽北分区委和闽北分区革命委员会成立,随后成立了闽北军分区。闽北党组织领导根据地人民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政权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使根据地得以不断巩固、发展,至1932年冬闽北革命根据地已是全盛时期。闽北分区建立后隶属赣东北省(后即闽浙赣省)。1933年春,中央红军进入闽北后,打通了与中央革命根据地联系,使这一区域的斗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信抚革命根据地及游击区包括信江以南抚河以东一带区域。这块根据地是在赣东北党组织领导下逐步形成起来的。1928年冬,赣东北党组织派吴先民等人到资溪等地开展工作。1930年下半年,赣东北特委派出一批干部开赴信江南岸一带开展革命活动。1931年10月,赣东北省委决定成立中共河南分区委,在信抚地区发展党的组织,建立地方武装,开展武装游击斗争。1933年春,中央红军与闽浙赣红军在信南地区会师后,建立了信抚分区,形成了信抚革命根据地及游击区。
  建黎泰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等指挥中央红军取得第二、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创建和发展起来的。早在1929年春赣东北党组织派吴先民等同志到黎川进行革命活动,建立了黎川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皮源支部。1930年5月皮源党支部领导几百名农民举行了皮源暴动,攻打飞鸢盐卡,取得了胜利。1931年2月,红三军团指派政治主任袁国平等人化装进入黎川进行秘密活动,了解当地政治、经济和敌军部署情况,绘军事地图,在工农群众中宣传党和红军的主张,秘密发展党员,并在黎川建立了中共九江铺支部,为红军进入黎川作组织准备。与此同时,红四军一部进入建宁县西南部,建立起10多个乡红色政权和2支游击队,开辟建宁、广昌、南丰边界的游击区域。同年5月30日,中央红军在总政委毛泽东、总司令朱德指挥下攻克建宁城,歼灭国民党军第五十六师(刘和鼎师),打死打伤敌人2000多名,俘敌3000多人,缴获枪炮2000多件及其他大量军用物资,取得了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接着,红一方面军乘胜进入泰宁、黎川等地,同时,总前委和总司令部进驻建宁城,毛泽东、朱德等直接领导了建黎泰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工作。6月底和7月初,毛泽东在建宁写信给闽赣边工委、十二军和三十五军军委,指出闽赣边地区是个好区域:“第一、蒋系地盘无直接威胁两广之弊;第二、地势偏僻,即不受威胁,若较之我们出南丰、宜黄者为小;第三、有山地纵横,无河川阻隔,最适宜造成新战场;第四、有款可筹,一年以内不愁给养;第五、群众很多,可以出兵扩大红军。因为这些条件,我们应该在这区域作长期工作计划”。要求部队发动群众,做好建立地方党组织、地方政权、地方武装和分田筹款、扩红等工作。遵照毛泽东等领导同志的指示和总前委的部署,中央红军在闽赣边发动群众,迅速开展分配土地,筹集经费,建立政权,组建地方武装,扩大红军等等。六月,相继成立了建宁、黎川、泰宁县革命委员会和基层红色政权,开辟了建黎泰革命根据地,为以后发展闽赣革命根据地建立闽赣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粉碎敌人的第三次“围剿”,总前委和总司令部在建宁召开重要军事会议,制定“千里回师”的决策,中央红军主力部队于7月12日从建宁、黎川、泰宁等地出发,回师赣南,建、黎、泰三个县城又一度被国民党军占领。
  1932年10月,中央红军在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的指挥下,利用蒋介石集中兵力“围剿”鄂豫皖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对中央革命根据地暂取守势的时机,再次向闽赣边进军。10月12日,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在广昌召开了军事会议,由周恩来、朱德主持制定了《红一方面军战役计划》。这时毛泽东虽已离开部队,但战役计划仍遵循毛泽东战略思想来制定,而且周恩来在这份重要文件上,亲笔写了“中央政府,如有便请送毛主席一阅”的批示。根据这个计划的正确部署,中央红军于10月18、19日进军建黎泰地区,在两天内取得了连克黎川、建宁、泰宁三城的北线大胜利。
  中央红军收复建、黎、泰后,中革军委、红军总司令部、总政冶部一度驻建宁城,后总司令部驻黎川县城篁竹街。周恩来、朱德等在这里领导红军赤化建黎泰、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地方武装和征集资财;在建宁城,周恩来、朱德、王稼祥一起起草发布了中革军委的的密令、训令等重要文件,运筹帷幄,指挥红军去粉碎敌人的第四次“围剿”。
  12月30日,在黎川县城举行了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阅兵誓师大会,红一、三、五军团,闽赣边地方武装共7万多指战员和1万多工农群众接受中革军委领导人检阅,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刘伯承等领导同志在阅兵会上讲了话。当晚军民还举行盛大的文艺晚会,给闽赣边广大群众以极大的鼓舞,使许多青壮年纷纷争当红军。随着建黎泰革命根据地恢复和发展,为加强党对这块革命根据地的领导,经苏区中央局决定,1933年1月,在建宁城成立了中共建宁中心县委和建黎泰军分区,隶属江西省委。至1933年5月,建宁、黎川、泰宁的县、区、乡红色政权已普遍建立,建黎泰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发展。
  1933年春,中央红军相继攻克了闽赣边的资溪、金溪、光泽、邵武、将乐等县。1月25日,中央红军与赣东北红十军在贵溪县上清宫会师。至此,建黎泰与信抚、闽北革命根据地打通联系,连成一片。为了争取这一区域成为巩固的革命根据地,中央局决定划建宅、黎川、泰宁、邵武(西南部)、光泽、南城、南丰、金溪、资溪、贵溪(南部)、抚州为闽赣边省,成立省委。2月5日,周恩来、朱德致电闽浙赣省委,省苏和周建屏、肖劲光、邵式平等人,电告了中央局的决定,并征询对建立闽赣边省委的意见,通知邵式平到中央局讨论工作。随后着手从中央局和闽浙赣省抽调得力干部组建省的领导班子。1933年4月22日,苏区中央局致电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博古,征询闽赣省委委员名单的意见。随即由顾作霖和邵式平负责闽赣省的筹建工作,成立了中共闽赣省委。4月26日,中央人民委员会举行第四十次常会,讨论了建立闽赣省的有关事项。常会认为“闽赣苏区地方广大,在政治军事上均占重要地位”。因此,决定“将建黎泰、金资光邵、闽北苏区,以至信抚两河间一带地区划为闽赣省,立即成立闽赣省革命委员会”,邵式平、顾作霖、余泽鸿、毛泽民、钟世斌、肖劲光、周建屏、黄道、薛子正、方志纯等25人为省革命委员会委员,邵式平任主席。5月上旬,闽赣省工农兵临时代表大会在黎川县城东约十五华里的湖坊村召开,正式成立闽赣省革命委员会。同月10日,周恩来致电中央局和顾作霖、邵式平,建议省委驻地应设湖坊,并陈述了理由。闽赣省的建立,标志着闽赣革命根据地的形成。7月闽赣省各级机关迁黎川县城。
  宁、清、归革命根据地是我党在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时建立和发展起来的。1929年,红四军二次入闽,曾在这个地区活动,播下革命的火种。同年春至冬,宁化、归化建立了党的组织。1930年6月25日,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宁化西南半县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农民暴动并取得了胜利。7月,宁化县革命委员会和中共宁化特区委成立。1931年夏,红十二军进入宁、清、归。秋,福建省委派出工作团,加强了这一区域的工作,使宁、清、归三县的党组织、政权、地方武装建设得到发展。1932年春,中共宁清归中心县委和宁清归军分区成立,这块根据地成了中央革命根据地东南线的战略要地。1933年8月在原区域内增设了彭湃、泉上两个县。1934年5月,第五次反“围剿”中闽赣省地域不断失守,因此,宁化、清流、归化、彭湃、泉上五个县由福建省划归闽赣省管辖。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黎川县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收录的地名包括黎川县行政区划与居民点名称、行政企事业单位名称、人工建筑物名称、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名胜古迹名称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