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黎川苏区的开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黎川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6254
颗粒名称: 第一章 黎川苏区的开辟
分类号: K269
页数: 3
页码: 429
摘要: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和革命群众进行反革大屠杀;7月15日,汪精卫公开背叛孙中山所决定的国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的纲领,和蒋介石一样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大屠杀。至此,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遭到惨重失败。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9月9日,毛泽东和湖南省委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取得胜利。9月下旬,毛泽东率起义部队向井冈山地区进军,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5月上旬,两支部队组成红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邓梅村在红军退出黎川后,转移到吉安地区进行地下活动,不幸被敌人发现,就义于泰和县。
关键词: 黎川 开辟

内容

第一节 建立苏区前的革命斗争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和革命群众进行反革大屠杀;7月15日,汪精卫公开背叛孙中山所决定的国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的纲领,和蒋介石一样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大屠杀。至此,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遭到惨重失败。
   在蒋介石、汪精卫疯狂屠杀革命人民的黑暗时刻,中共中央即决定实行武装反抗。1927年8月1日,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的领导下,北伐部队3万余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这次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彻底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起义作为当前的最主要的任务。9月9日,毛泽东和湖南省委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取得胜利。9月下旬,毛泽东率起义部队向井冈山地区进军,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赣农军,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5月上旬,两支部队组成红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12月,彭德怀率平江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进一步壮大了井冈山的武装力量。次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进军赣南和闽西,相继开辟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后来这两块根据地联成一片,发展为中央革命根据地。
   在赣东北,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于1928年1月在弋阳、横峰领导武装起义,建立了工农革命军和党的组织——中共信江特委,后信江特委与东北特委合并为赣东北特委。1930年6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原赣东北特委的基础上成立赣东北省委,方志敏任书记。
   中央革命根据地和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开辟,震撼了中华大地,黎川这个偏僻小县,也点燃了革命的火种。1928年冬,中共信江特委委员吴先民来资溪、黎川交界地区开展革命活动,宣传革命道理,秘密发展党组织。1929年春,吴先民在皮家源(今皮边)发展了刘姨婆、周成宗等5人入党,建立了黎川县第一个党的组织——中共皮家源党支部。1930年2月在资溪交界地区成立了中共茶山特别区委。5月区委发动了皮家源暴动,领导农民攻打飞鸢(今飞源)盐卡,取得胜利。
   当时,黎川、南城一带交通不便,这些地区的食盐供应,都是由福建省的邵武、光泽等地运来,飞鸢与福建邻近,是由闽入赣的重要门户之一。那时食盐运销量很大,国民党政府便在飞鸢设立“盐卡”,进行敲榨勒索,从而引起盐商、盐贩的不满。这样一来,由闽经飞鸢入赣的食盐逐渐减少,造成了黎川、南城、抚州一带食盐供应紧张,影响了人民日常生活。茶山区委了解与掌握了飞鸢盐卡的情况后,立即指派聂显书等共产党员到皮源,组织反盐卡的斗争。区委在皮源召开了资溪、黎川、南城三县交界地区十几个支部的党员会议,讨论和决定了攻打飞鸢盐卡。会后,几百名群众手拿梭标、大刀、扁担,分路向飞鸢进攻,愤怒的群众直捣盐卡,“卡官”、团丁吓得屁滚尿流,丢下两枝来复枪,不战而溃逃。
   1931年春,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和共产党员邓梅村到黎川进行地下活动。袁国平化装成卖字画的先生,邓梅村以省亲为名,活动于县城、宏村、龙安、湖坊、九江铺等地,了解黎川政治经济军事情况,在工农群众中宣传党和红军的政策。他们还在九江铺秘密发展党员,建立了中共九江铺党支部,为红军开辟黎川新苏区作准备。4月,袁国平离开黎川,邓梅村留下作迎接红军的准备工作。
   第二节 红军首次解放黎川 1931年4月,蒋介石不甘心第一次“围剿”的失败,发动了向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军事“围剿”。5月16日,中央红军第二次反“围剿”开始。根据毛泽东的主张,红军从富田打起,向东横扫,可在闽赣交界的建宁、黎川、泰宁地区建立根据地,征集资财,便于打破下一次“围剿”。中央红军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取得了五战五捷,歼敌3万余,缴获枪枝2万多的胜利,痛快淋漓地粉碎了国民党政府军的第二次“围剿”。特别是红军攻克建宁的战斗,打得更是漂亮。5月31日,红军以红三军团为主力,向建宁城发起猛烈进攻,经过激烈战斗,歼灭敌五十六师7千余人,攻克建宁城。6月6日,红三军团长彭德怀和政委滕代远指挥本军团分两路进军,解放了黎川、泰宁。接着,总前委和总司令部直接领导了建黎泰根据地的开辟工作。毛泽东于6月底7月初在建宁写信给闽赣边工委、十二军和三十五军军委,指出闽赣边是个好区域:“第一,蒋系地盘无直接威胁两广之弊;第二,地势偏僻,即不受威胁,若较之我们出南丰、宜黄者为小;第三,有山地纵横,无河川阻隔,最适宜造成新战场;第四,有款可筹,一军以内不愁给养;第五,群众很多,可以出兵扩大红军。因为这些条件,我们应该在这区域作长期工作计划”。遵照毛泽东等领导的指示,红军大张旗鼓地宣传共产党和红军的主张与政策,发动和组织群众打土豪、分田地。中央红军在建黎泰地区为建立地方党组织和地方政权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6月中旬,在黎川县城天主堂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成立黎川县临时革命委员会,邓梅村任临时革命委员会主席,木匠工人胡长根为副主席。接着,成立了城市、三都、宏村、樟村、西城、石峡、资福、湖坊、熊村等9个区革命委员会及乡一级政权组织。随着县、区、乡政权组织的建立,工会、农会、妇女会、少先队等群众组织也相继建立起来。
   在县临时革命委员会的领导和红军工作队的帮助下,全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焚田契,废债约和筹粮筹款的工作。一个来月,共打土豪50多家,没收银洋2万多元。
   在土地革命运动中,广大群众的阶级觉悟和革命热情得到提高。为了巩固苏区保卫红色革命政权,黎川县有300多青壮年报名参加了红军。
   第三节 红军撤出建黎泰地区 中央红军取得两次反“围剿”的胜利,声威大震。蒋介石不甘心失败,于1931年7月纠集了30万军队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三次“围剿”。红军总司令部在建宁城召开会议,制订了“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为“避敌主力,打其虚弱之敌”,中央红军在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率领下,于7月12日离开建黎泰地区,千里回师赣南。
   红军撤出建黎泰地区,国民党军立即进占黎川,逃亡在外的地主豪坤纷纷返回。他们实行白色恐怖,对革命人民残酷迫害。邓梅村在红军退出黎川后,转移到吉安地区进行地下活动,不幸被敌人发现,就义于泰和县。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黎川县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收录的地名包括黎川县行政区划与居民点名称、行政企事业单位名称、人工建筑物名称、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名胜古迹名称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