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图书馆
抚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抚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森林资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黎川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578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森林资源
分类号:
S757.2
页数:
6
摘要:
长达数千年的封建王朝时期,本县地域人口稀少,交通闭塞,木竹消耗量大大低于生长量,故森林资源极为丰富。沿武夷山脉的连绵群山中生长着成片原始林;除山地树木茂密外,所有村舍周围皆成绿树环绕之势,连城郊附近小山丘也是毛竹连片,碧树成荫。民国中期以后,由于较长时间的多砍少育,甚至只砍不育,致使不少有林地变成疏林地,有的则变成荒山秃岭。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森林法》颁布实施以后,全县森林资源逐渐减少的趋势开始得到扭转。
关键词:
资源
黎川县
内容
黎川县处于江西省东部植物分界线上,主要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针叶林。
长达数千年的封建王朝时期,本县地域人口稀少,交通闭塞,木竹消耗量大大低于生长量,故森林资源极为丰富。沿武夷山脉的连绵群山中生长着成片原始林;除山地树木茂密外,所有村舍周围皆成绿树环绕之势,连城郊附近小山丘也是毛竹连片,碧树成荫。民国中期以后,由于较长时间的多砍少育,甚至只砍不育,致使不少有林地变成疏林地,有的则变成荒山秃岭。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森林法》颁布实施以后,全县森林资源逐渐减少的趋势开始得到扭转。
本县森林资源具体情况,历史上无资料记载。根据近期全县森林资源普遍调查,才真正掌握了本县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森林资源的主要数据。
一、森林分布本县森林主要分布在县境东北部、东部和南部,尤其集中在德胜关、华山、岩泉、洵口、樟溪和西城等6个乡(场),这些地区的林业用地面积达70.9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37.2%。
全县有12个乡(场)的山林面积占各自土地总面积的70%以上,其中占土地总面积80%以上的有东堡乡、华山垦殖场和省属德胜关垦殖场。
本县森林植被方面树种交叉很大,垂直分布不甚明显,常绿阔叶林分布于海拔500——80 0米之间,海拔800米以上分布有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海拔300米至1000米以下分布有针叶和阔叶混交林,竹林则分布于海拔1000米以下(其中以500—800米较为集中),马尾松、油茶林分布于海拔100—300米的低丘,不稳定的灌丛类型植物主要分布在低丘或人为影响较大地区。
表3—22 山林面积占70%以上的乡(场)统计表二、森林面积 1985年,全县林业用地1905942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3.5%。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为888921亩,占46.6%;疏林地259375亩,占13.6%;灌木林地22026亩,占1.16%;已造林但未成林地84024亩;宜林但尚无林地651596亩,占林业用地34.19%。
全县森林覆盖率为34.3%。灌木林覆盖度2.7%;四旁(山村旁、屋旁、路旁、堤垱旁)树覆盖度0.1%。
按经济效益划分面积:用材林625872亩,占全部有林地的70.4%,其中人工林157702亩;经济林76360亩,占8.6%;防护林85293亩,占9.5%;毛竹林74850亩,占8.4%。
按树龄划分面积:幼龄林367677亩,占41.4%;中龄林261949亩,占29.5%;成熟林108057亩,占12.2%。
按1985年全县农业人口计算,每人平均有山林5.72亩,其中用材林4.03亩,经济林0.49亩,竹林0.48亩。
三、木竹种类及生长量本县木竹种类繁多。用材林类主要有杉木、马尾松、枫香、木荷、苦楮、栲树、柳杉、黄檀、檫木、拟赤杨、樟树等;经济林类主要有竹、油茶、棕榈、乌桕、桑树等。此外,还有多种珍稀树木和果木等。
由于自然条件适宜林木生长,本县木竹生长较快。根据1981年解析木等分析结果,全县林木平均生长率为:杉木13.5%,马尾松8.8%,阔叶树7.6%。全县林木年总生长量为197367立方米(其中杉木25228立方米、马尾松54279立方米,阔叶树117860立方米)。全县林木年自然枯损17177立方米。扣除林木年自然枯损,全县活立木年净生长量为180190立方米。1985年对34块杉木林进行测算,平均每亩林地年生长量为0.95立方米活立木,其经济效益超过稻田每亩经济效益。
本县毛竹年鞭笋率为15%,成竹率为5%左右。全县每年净生毛竹460000多根。
四、木竹蓄积黎川是江西省用材林区之一。1985年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998876立方米。其中杉木蓄积量184149立方米,占9.2%;马尾松621282立方米,占31.08%;阔叶树1193445立方米,占59.7%。
按树龄划分蓄积量;幼龄林364930立方米,占总蓄积量的18.25%;中龄林810909立方米,占40.56%;成熟林452052立方米,占22.62%。
本县又是江西省毛竹产地之一。1985年全县竹林面积74857亩,总蓄积量约9337000余根,主要蓄积在德胜关垦殖场、华山垦殖场、岩泉采育林场和潭下采育林场等4处。
由于各乡(场)地理位置不同,自然条件差异,各地木竹蓄积量很不平衡。全县木材蓄积量最多的地区为岩泉采育林场和德胜关垦殖场,该两处木材蓄积量达28万立方米;毛竹蓄积量最多的地区为德胜关垦殖场,毛竹蓄积量为4367800余根。
五、油茶林分布油茶是本县经济林的主要组成部分,品种以寒露子为主,霜降子次之。据80年代调查统计,全县油茶林面积为30252亩,其中老林1006亩,占3.3%;壮林7651亩,占25.3%;幼林13066亩,占43.2%;疏林1354亩,占4.5%;荒芜林7175亩,占23.7%。油茶林主要分布在潭溪、栗塘、社苹、华山、德胜关等地,此5个乡(场)油茶林面积共19959亩,占全县油茶林总面积的66%;其次为宏村、裘坊、洵口等地。
六、资源消耗 1981年对全县木材消耗量进行了专门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全县年消耗活立木蓄积量高达297098立方米,其中计划内用材占17.9%,计划外用材占24.2%,烧柴用材占57.9%。全县当年立木消耗量超过立木生长量116908立方米,活立木消耗量是活立木生长量的1.6倍。其中烧柴、烧窑两项每年消耗活立木达17.1万立方米。
木材消耗过量,使全县森林面积缩小,活立木蓄积量下降。1981年,全县有林地面积比1974年减少21.4万亩(减少19.9%),疏林地面积比1974年增加13.4万亩(增加137.6%),无林地面积却比1974年增加5.9万亩(增加9.2%),导致了全县森林覆盖率从1974年的41.5%下降至1981年的33.2%,平均每年递减1.2%。
全县活立木蓄积量,1974年为290.5万立方米,1981年为236万立方米,1985年为199.8万立方米,11年间共减少活立木蓄积90.7万立方米。
1982年以后,由于全县植树造林数量和质量都有较大提高,1985年有林地面积比1981年增加了2.6万亩,森林覆盖率也从1981年的33.2%提高到1985年的34.3%。
1985年后,按照《森林法》所规定的森林采伐量低于生长量的原则,在全县范围内控制了木材采伐量,依法实行《采伐许可证》进行森林采伐和凭《采伐许可证》办理木材放行。经过省、地主管部门检查核对,1986——1990年全县森林采伐量、木材放行量都没有超过上级所限定的数量。在此期间,全县封毁烧柴砖窑262座,并在饮食行业、城乡居民中执行改燃节柴工作。到1990年,日峰镇90%居民家庭改用节柴灶或以煤、煤油作炊事燃料,部分居民开始使用液化气炉具。
林业部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1988——1990年连续三年对黎川县进行调查,其结论是黎川县木材年消耗量均小于生长量。其中:1989年木材消耗量为177068立方米,木材生长量为178330立方米;1990年木材消耗量为168348立方米,木材生长量为187050立方米。
对森林实行限额采伐,造林面积逐步扩大,建国以来营造的人工林逐年成林成材,使全县活立木蓄积量从80年代后期开始回升。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收录的地名包括黎川县行政区划与居民点名称、行政企事业单位名称、人工建筑物名称、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名胜古迹名称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