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黎川县的人工养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黎川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5768
颗粒名称: (一)黎川县的人工养殖
分类号: S96
页数: 2
页码: 147
摘要: 解放前,本县只有县城的洗马坑和少数几个乡村有少量人工放养鱼塘,总面积1423亩,主要放养鲤鱼、草鱼,亩产约20公斤;樟村、西城、坊坪、熊村、龙安、湖坊等地农民,历来有稻田养鱼习惯。1949年,全县人工养鱼产量599担。解放后,由于大批水利工程的兴建,养殖水面逐步扩大,为发展渔业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了充分利用水面发展渔业生产,近几年来,采取网片拦库叉的办法开辟养鱼场,现已利用库内水面11000亩,其中,裘坊乡500亩,日峰镇3500亩,县属2100亩,年产鲜鱼共约10万公斤。池塘养鱼现均归个体经营,因水质肥,管理较好,产量较高。1990年,全县水产养殖产量1132吨,其中鱼类产量1131.98吨,珍珠产量20公斤。
关键词: 黎川县 人工养殖

内容

解放前,本县只有县城的洗马坑和少数几个乡村(如西城、龙安、中田等地)有少量人工放养鱼塘,总面积1423亩,主要放养鲤鱼、草鱼,亩产约20公斤;樟村、西城、坊坪、熊村、龙安、湖坊等地农民,历来有稻田养鱼习惯。1949年,全县人工养鱼产量599担。
  解放后,由于大批水利工程的兴建,养殖水面逐步扩大,为发展渔业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59年全县放养水面2600亩,其中水库面积900亩,池塘950亩,稻田750亩,鲜鱼总产量3549担;1981年,鲜鱼养殖产量为6265担;1987年,全县水产品养殖总产量已达到23240担。
  1.水库养鱼:全县现有山塘水库300余座,水面可用面积54270亩,是本县发展渔业生产的主要基地,但现已利用的仅38766亩,占可用水面的71.4%,年产鲜鱼29.25万公斤。其中,燎源水库3500亩,年产鲜鱼5—7万公斤;裘坊乡水库水面7015亩,年产鲜鱼10万公斤;中田乡道寺山水库1084亩,年产鲜鱼1.5万公斤;社苹乡福山水库632亩,年产鲜鱼0.75万公斤;其他小水库年产鲜鱼10万公斤。此外,洪门水库在本县范围内有水面36900亩,过去只有捕捞,未进行养殖。为了充分利用水面发展渔业生产,近几年来,采取网片拦库叉的办法开辟养鱼场,现已利用库内水面11000亩,其中,裘坊乡500亩,日峰镇3500亩,县属2100亩,年产鲜鱼共约10万公斤。
  由于各水库周围山丘坡地的枯枝腐叶、庄稼残骸随山水流入水库,使水库内水质肥沃,为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提供了天然饵料。目前,本县水库养鱼基本上是依靠天然饵料,极少人工投饵。
  2.池塘养鱼:现有池塘1723口,水面2456亩,现已利用养殖水面1423亩,占可用水面的57%。池塘养鱼现均归个体经营,因水质肥,管理较好,产量较高。全县池塘养鱼平均年产鲜鱼在1000担以上,大多数养殖鲤鱼、草鱼、也混放有少量鲢鱼或鳙鱼。
  3.小池塘养鱼:全县小池塘多在山区或丘陵地区。群众自挖小鱼塘,每口塘面积仅几分,放养鱼百余尾,供养户自食。全县农民养鱼户约2000多户,有水面近300亩,养鱼15—16万尾,多系鲤鱼或草鱼,年产鲜鱼约600余担。
  4.稻田养鱼:因山区部分稻田一年到头水源充足,本县农民解放前就有利用稻田养鱼的习惯,这样既不影响水稻生长,又增加了养鱼收入。解放后,县内部分农村仍沿袭稻田养鱼做法。据1959年统计,全县稻田养鱼750亩,年产鲜鱼1.77万公斤。熊村乡中站村源头村小组农民长期利用稻田养鱼,该村养鱼稻田面积约30余亩,每亩养鱼300—500尾,可收鲜鱼20—50公斤。1986年全县稻田养殖面积4658亩,全年产鲜鱼12万公斤左右。
  5.网箱养鱼:这是本县近十来年发展的养鱼新技术。这种用尼龙绳编织的网箱,可养成鱼,也可养鱼苗。网箱规格:一般长7米,宽4米,高2米;或长10米,宽6米,高2米;或根据鱼的大小,选用不同规格的网箱。全县有网箱100余只,围水面积10余亩,每年生产鲜鱼0.6万公斤。
  1990年,全县水产养殖产量1132吨,其中鱼类产量1131.98吨,珍珠产量20公斤。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黎川县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收录的地名包括黎川县行政区划与居民点名称、行政企事业单位名称、人工建筑物名称、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名胜古迹名称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