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黎川县的茶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黎川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5750
颗粒名称: 一、黎川县的茶叶
分类号: TS272
页数: 2
摘要: 本县群众自古以来即有种植家茶习惯,明清时在征收赋税中便有“茶课银”一项,可见当时茶叶生产已作为部分群众的正常收入。由于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适宜,又有大量宜茶荒山可以开发利用,解放后,本县茶叶生产有较大发展。如城关镇五七茶场开辟种茶基地500亩,德胜关垦殖场半岭茶场亦辟有基地700亩。随后,城关镇的〓上大队,坊坪公社邱源大队、桃上大队等地陆续辟地种茶,茶园面积不断扩大,茶叶产量逐步提高。例如城关镇五七茶场的500亩茶园,每年总产均在3500公斤左右,亩产仅7公斤。全县茶叶总产量,1949年仅2.05吨,1952年为2.25吨,1965年为5.1吨,1978年为10.3吨,1983年为15.9吨,1987年为27吨。
关键词: 黎川县 茶叶

内容

本县群众自古以来即有种植家茶习惯,明清时在征收赋税中便有“茶课银”一项,可见当时茶叶生产已作为部分群众的正常收入。
   由于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适宜,又有大量宜茶荒山可以开发利用,解放后,本县茶叶生产有较大发展。1964年以前,只有农民家庭零星种植茶叶,全县年产量也只有20担左右。1964年以后,各级有关领导机关,开始有计划地组织群众,开垦荒山野岭,辟建新茶园,发展茶叶生产。如城关镇(即今日峰镇)五七茶场开辟种茶基地500亩,德胜关垦殖场半岭茶场亦辟有基地700亩。随后,城关镇的〓上大队,坊坪公社邱源大队、桃上大队等地陆续辟地种茶,茶园面积不断扩大,茶叶产量逐步提高。新辟茶园主要引进婺源绿茶、上源州和福建省福清县的福鼎大白等。由于缺乏科学的种茶技术,未能根据需要适时适量保证茶株的水份和肥料的需要,未能认真逐步改良土壤,造成几乎全县茶园衰老树多和产量较低的局面,一般亩产只在10公斤左右,经济效益极小。例如城关镇五七茶场的500亩茶园,每年总产均在3500公斤左右,亩产仅7公斤。全县茶叶总产量,1949年仅2.05吨,1952年为2.25吨,1965年为5.1吨,1978年为10.3吨,1983年为15.9吨,1987年为27吨。1990年茶园面积扩大到4019亩,茶叶总产量增加到54吨。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黎川县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收录的地名包括黎川县行政区划与居民点名称、行政企事业单位名称、人工建筑物名称、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名胜古迹名称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