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黎川县的家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黎川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5745
颗粒名称: (二)黎川县的家禽
分类号: S83
页数: 1
页码: 136
摘要: 全县家禽饲养量,据民国时期资料反映,民国24年,全县养鸡总数为103540只;养鸡户达20708户,占当时全县总户数的74.5%。1950年,全县家禽总数为142000只,1957年增至231000只。1959年以后,大多数年份都在20万只以下,1983年后又增至20万只以上;1987年全县家禽数达347327只,禽肉总产量267吨,家禽产蛋量911吨。至1990年家禽存笼数增至57万只。当年出售和自宰的肉用禽40万只,全年禽肉产量414吨,家禽产蛋量915吨。
关键词: 家禽 黎川县

内容

由于饲养条件简易,家禽饲养成为本县畜牧业中最普遍的项目,其中又以养鸡最多,每年活鸡存笼数占整个家禽存笼数的比例最大。
   1.鸡:本县长期以来传统鸡种为本地土鸡。这种鸡体型小,性情活泼,觅食力强,耐粗饲,抗病力强,肉味鲜美,但生长较慢,母鸡产蛋亦较少;母鸡8—10月龄开始产蛋,每只母鸡年产蛋120—160枚。1963年、1966年、1968年,县畜牧场先后从南昌家禽场引进来杭鸡、白洛克、红抗尼种鸡410羽;1981年农业局引进白洛克种鸡200羽;1982年引进来杭鸡100羽,以扶助专业户养鸡。当时,本县中田、潭溪、熊村等公社办起了养鸡场,中田养鸡场1982年有来杭鸡200羽,罗司鸡100羽,星布罗鸡13000羽。
   2.鸭:本县传统鸭种有麻鸭(俗称泥鸭)、湖鸭和边湖鸭(即麻鸭与湖鸭杂交而成的番鸭)等三种。近十余年来,又引进了羽毛纯白的北京鸭饲养。麻鸭体型小,觅食力强,产蛋量大,一般每只鸭年产蛋180—220枚。湖鸭体型较大,性情温和,群众俗称“斤湖”,有白色、黑色和杂色三种,本县群众认为这种鸭肉性滋补,养殖较普遍,但此鸭产蛋较麻鸭少,每只年产蛋仅100枚左右。边湖鸭不产蛋,为肉用型,体型大,生长较快,一般2—3个月后每只可长至1.5公斤。本县农村有放养群鸭的习惯,以熊村、中田、社苹、裘坊、潭溪等地放养群鸭较多。群鸭只限于养麻鸭(即泥鸭),湖鸭、边湖只作零星养殖。
   3.鹅:本县民间称鹅为“草鸭”。本县所养鹅属于赣东地方品种,鹅雏多从本省丰城县购进。这种鹅喜食野草、野菜,耐粗养,生长快,一般在3个月以后每只可长至3—4公斤,最大的可达5—6公斤。1963年县畜牧场从广东引进狮头鹅9只。1979年,外贸公司又从广东引进狮头鹅180只在社苹公社试养,每只一年可长至7—10公斤。
   本县多处地方养鹅条件优越,养殖较多。
   全县家禽饲养量,据民国时期资料反映,民国24年,全县养鸡总数为103540只;养鸡户达20708户,占当时全县总户数的74.5%。1950年,全县家禽总数为142000只,1957年增至231000只。1959年以后,大多数年份都在20万只以下,1983年后又增至20万只以上;1987年全县家禽数达347327只,禽肉总产量267吨,家禽产蛋量911吨。至1990年家禽存笼数增至57万只。当年出售和自宰的肉用禽40万只,全年禽肉产量414吨,家禽产蛋量915吨。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黎川县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收录的地名包括黎川县行政区划与居民点名称、行政企事业单位名称、人工建筑物名称、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名胜古迹名称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