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图书馆
抚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抚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四)推广使用农业机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黎川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5734
颗粒名称:
(四)推广使用农业机械
分类号:
S23
页数:
4
页码:
129
摘要:
千百年来,本县农业生产一直使用传统的旧式工具,牛拉人使,十分落后。1953年,全县开始进行农具改革,引进外地较先进的小农具。1958年,上级奖给本县潭溪、龙安两公社各一台拖拉机,地区农业水利处也拨给本县一台,县里自购一台,这是本县使用拖拉机之始。经过数十年努力,至1987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已达28338千瓦。1990年为36710千瓦。
关键词:
黎川县
农业机械
内容
千百年来,本县农业生产一直使用传统的旧式工具,牛拉人使,十分落后。1953年,全县开始进行农具改革,引进外地较先进的小农具。1958年,上级奖给本县潭溪、龙安两公社各一台拖拉机,地区农业水利处也拨给本县一台,县里自购一台,这是本县使用拖拉机之始。经过数十年努力,至1987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已达28338千瓦。1990年为36710千瓦。
1.耕作机械首先引进本县的新式农具是双轮双铧犁和江西水田犁。1953年引进3部双轮双铧犁,由于不适于本地水田使用,故未予推广。同年引进了江西水田犁5部,1955年即达72部,1963年已有384部(当年旧式步犁尚有7919部)。由于江西水田犁是在老式步犁的基础上改制的水田犁,犁头比本地旧步犁小,前缘犁尖角度大,破土力强,阻力小;犁壁狭长,使犁破的土块顺势向前翻滚,适宜本地水田操作,工效比旧式步犁高一倍,故60年代末即在全县普及,且至今仍然沿用。
1958年,本县有轮式福克森35型拖拉机3台,25K(捷克产品)1台。除25K拖拉机不适宜水田作业外,3台福克森拖拉机均开展田间作业:翻田、耙田和打辘轴。1959年,全县有拖拉机10台(共320马力),其中国营农垦场7台(计230马力),县拖拉机站3台(计90马力)。1965年以后,本省生产的丰收27型轮式拖拉机经试用也适宜本县水田作业,每年给本县分配一批;同时,省产丰收35型和沪产上海50型也在本县较广泛使用,使本县拖拉机拥有量逐年增加。1971年全县大、中型拖拉机增至53台。1965年,县内首次引进工农5型和工农7型手扶拖拉机,由于马力小,重量大,不适应本县农田作业,以后未予推广。1968年又引进上海工农11型手拖一批,每台一年可耕耙作业200标亩,但因该机不是定型产品,配件缺乏,以后逐步被淘汰。1970年,江西手扶拖拉机厂生产的东风——12型手扶拖拉机进入本县。该机可一机多用,每台一年可耕耙作业200标亩,深受农民欢迎,以后每年都购进一批。1977年,适应山区、平原深脚泥田耕作用的机耕船,也开始进入本县(本县农机厂和德胜关亦试制成功并投产),每台一年可完成耕耙作业200标亩以上。由于该机耕船的机件质量差,转向拨叉容易磨损,热处理未过关,有时会脱档、跳档,故未能推广普及。1960年曾引进江西——59、60型人力插秧机,并开始试用,但因不适应农田要求,难予推广,至1971年,全县一共只有插秧机57台,其中人力插秧机54台,机动插秧机3台。1973年又引进机动插秧机,经过多次试用,由于插秧质量低(分秧不匀,漏插严重),使用成本高,机械故障多等原因,渐被淘汰。1979年,全县各种耕作机械共计8193台(件),其中农用拖拉机110台,计2901马力。1981年底,全县有轮式中型拖拉机122台,计3383马力;手扶拖拉机643台,计7627马力;机耕船31台,计372马力。此后,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独户与联户购买手扶拖拉机或轮式拖拉机者也逐渐增多。1987年,全县大、中型农用拖拉机共有131混合台,功率2825千瓦;有小型拖拉机726混合台,功率6343千瓦;另有其他耕作机具535台。年内实际机耕面积为59800亩,占当年耕地总面积的22.28%。1990年有大中型农用拖拉机109混合台,功率2286千瓦,小型拖拉机794混合台,功率6793千瓦;另有其他耕作机具550台。
2.农业运输机械本县农业运输机械,从1958年以后,随着乡村公路的大规模建设和拖拉机的逐步增多而不断发展。农用拖拉机一般在农忙时从事田间耕耙作业,农闲时参与农业运输。1960年,县内国营垦殖场购置了汽车6辆(540马力)。进入70年代后,各农村公社和一些大队都相继购买了本省出产的“井冈山”、“八面山”牌汽车。80年代初,有的公社还购进解放牌、东风牌载重汽车。1987年,全县共有农用汽车41辆,除大、中型轮式拖拉机带拖斗运输外,手扶拖拉机小拖车569辆;1990年农用载重汽车增至97辆,手扶拖拉机小拖车692辆。每年农业机械运输量在19——20万吨以上。此外,农村群众还纷纷以家庭为单位自己购买胶轮车,在收割、送粮和其他农用物资购进、农产品进入市场的运输中,取代了过去的肩挑背驮,既减轻了体力劳动的强度,又提高了运输功效。1955年,全县农村仅有大板车,手推车64辆。进入80年代后,农村人力胶轮车大量增加,特别是地处县城近郊的潭溪、十里(裘坊)、栗塘等乡和有较大集镇的宏村等地,基本达到了每户平均有胶轮车一辆。至1987年,全县农村共有人力推、拉的胶轮运输车9165辆,1990年已达1万余辆,成为本县农业运输中机动车辆的重要补充。
3.排灌机械本县农田排灌工具,过去仅有手拉摇桶和少数木质龙骨水车。1956年,全县有机动排灌机械5台,共65马力。1965年,全县有龙骨水车472部。同年,在城关镇的篁竹大队、十里公社的裘坊大队和中田公社的中田大队建立了三个90马力的抽水机站(该三个站因灌溉面积不大,成本高,使用二年后停用)。该年,全县有抽水机98台(计1331马力),农用水轮泵17台。1979年,全县共有排灌机械227台,计2901马力。1981年,计有电灌站6座(154千瓦),机灌站5座(146马力),安装有水泵128台(分别以柴油机、汽油机和电力为动力);另有水轮泵115台、喷灌泵2台、潜水泵8台。至1987年,全县排灌动力机械共160台,功率2011千瓦;有农用水泵105台。1990年排灌用动力机械增至263台,功率3568千瓦;有农用水泵184台。这些灌溉机械,为全县解决灌溉面积2万亩以上,改善灌溉面积约3万余亩。
4.脱粒和收割机械 1958年,本县开始引进试用人力打谷机,深受农民群众欢迎。1965年,开始试用715型人力脱粒机,效果良好,以后本县农机部门成批生产并向农村推销。在技术革新中,本县又陆续生产了仿福650、700型人力脱粒机,适应当地农村使用。1971年,全县脱粒机共有2342台,其中机动、电动8台。1979年,人力脱粒机已达4060台。1980年,为适应本县农村生产责任制后千家万户分散收割需要,又设计生产了丰收500型、600型两种人力脱粒机。1981年以后,全县人力脚踏脱粒机每年都在4500台左右;本县农机部门每年生产销售的脱粒机也在600—700台之间。机动脱粒机引进本县后,经过试用,由于需用电力或机械动力带动,成本很高,加之机器本身重量很大,搬动极不方便,故已停止使用。
在收获机械方面,1958年引进试用人力割禾器,但效率不高未能推广,至1971年全县仅有36把,以后废弃停用。1974年引进机动割晒机,经过多次试用推广,因为不能满足农艺要求,特别抛撒谷粒多,浪费大,不受欢迎,至1979年底,全县只有机动割晒机10台(83马力)。以后停止使用。
5.农副产品加工机械 1960年以前,本县农村农产品加工(主要是粮食加工),靠人推砻,牛拉碾,手筛脚碓,有少数地方利用水车、水碓。1961年以后,开始在农村推广二号、三号、四号碾米机。1971年,全县碾米机已有169台。1961年后还引进各种型号的饲料粉碎机,1971年全县饲料粉碎机共有70台。70年代,又先后引进了揉茶机、榨油机、磨面机等,这些机械功效较高,对提高农副产品加工的经济效益,发生了积极作用。此外,本县从1958年以后曾生产饲料切割机和饲料打浆机,经推广试用后,均无实用价值,早已停止生产及使用。1979年,县内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共有350台,计4516匹马力;有饲料加工机39台。1981年,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增至625台,其中碾米机608台,榨油机16台,揉茶机1台;同年,饲料加工机械也发展到100台,其中粉碎机94台,打浆机6台。至1987年,全县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已发展到1228台,功率13025千瓦;饲料粉碎机则减少至79台。1990年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增至1441台,功率为15688千瓦;有饲料粉碎机89台。
6.植物保护机械本县农村过去只使用山砒霜和黄烟茎杆浸水调配石灰杀稻虫。随着矮秆良种的推行,才开始使用简易的植保机械。5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园筒式喷雾器。据统计,1955年,全县仅有园筒式农药喷雾器52个,1958年增至105个。60年代,改用背负式喷雾喷粉器。70年代,出现了机动喷雾器和喷粉器。1971年,全县有各种喷雾(粉)器2105个。1979年,人力喷雾(粉)器增至2930个;有机动喷雾器21台,计42马力。1981年,全县各种人力喷雾器和喷粉器共5031个;机动喷雾器25台(76.5马力)。目前,县内使用最广的是背负式喷雾喷粉器,每年拥有量在6000个左右。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收录的地名包括黎川县行政区划与居民点名称、行政企事业单位名称、人工建筑物名称、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名胜古迹名称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