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黎川县贯彻“农业学大寨”的有关文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黎川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5686
颗粒名称: (三)黎川县贯彻“农业学大寨”的有关文件
分类号: F320
页数: 2
页码: 98
摘要: “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由于“造反”、“夺权”的影响,农村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陷于混乱的“无政府”状态。1971年到1972年通过整顿农村基层组织,恢复了底分活评制度,但分配制度仍然没有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要求各行各业把“农业学大寨”放在第一位,大力支援农业。1977年1月,县委召开了有4000余人参加的大会,贯彻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两次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的贯彻,对促进全县农田基本建设,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在生产关系上急于过渡,生产指标脱离实际,要求过高,因此未能实现。
关键词: 农业学大寨 黎川县

内容

“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由于“造反”、“夺权”的影响,农村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陷于混乱的“无政府”状态。1969—1970年间,曾全面推行过大寨式的“统一派工”、“政治评分”,强调政治条件,不讲生产技能与劳动强度,凭自报公议定出底分后,出勤一天记一天的工分,造成出勤不出力。1971年到1972年通过整顿农村基层组织,恢复了底分活评制度,但分配制度仍然没有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
  1975年下半年,县委先后召开全县三级和四级干部会,贯彻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提出了“三年粮食上纲要,五年实现大寨县”的目标。为此,县委组织了15000多名骨干投入农业学大寨运动,要求通过“大批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制止劳力外流、副业单干、乱砍乱伐、毁林毁田烧窑和严禁一、二类物资进入市场。并组织大搞农田基本建设,要求在1976年春建成稳产高产农田10万亩,改造冷浸性低产田5万亩,完成改土治水土石方443万立方米(平均每个劳动力90立方米)。要求以大队为单位(工程大的则以公社甚至跨公社),按照农业机械化的需要,组织劳力物力进行农田基本建设,要求干一丘成一丘,干一片成一片,跳出修修补补,小打小闹的小农经济圈圈,同时要求公社、大队建立专业队伍,固定领导、人员,坚持长年施工。提倡“先治坡,后治窝”,县、社、大队在几年内不准盖办公大楼、礼堂、招待所,把资金、材料用到农田基本建设上。要求各行各业把“农业学大寨”放在第一位,大力支援农业。
  1977年1月,县委召开了有4000余人参加的大会,贯彻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这次会议主要内容是:以揭批“四人帮”为重点,在总结前阶段农业学大寨经验的基础上,用比以往更大的声势、更大的规模、更大的干劲,把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运动搞得更好。会上提出了本县到1980年的奋斗目标,要求“全党全民齐努力,大办农业大办粮,大干苦干二、三年,林牧副渔齐兴旺。大建高产稳产田,三大指标跨过纲,四年建成大寨县,誓将山河换新装。” 两次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的贯彻,对促进全县农田基本建设,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在生产关系上急于过渡,生产指标脱离实际,要求过高,因此未能实现。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黎川县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收录的地名包括黎川县行政区划与居民点名称、行政企事业单位名称、人工建筑物名称、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名胜古迹名称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