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干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黎川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562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干旱
分类号: P426.615
页数: 5
页码: 76
摘要: 明正德八年(1513年),旱。
关键词: 干旱 黎川县

内容

明正德八年(1513年),旱。
  明崇祯二年(1529年)5月,旱。
  明崇祯五年(1532年)5月至9月不雨,民间大疫。
  明崇祯七年(1534年),5月旱,8月饥。
  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5月旱。
  清顺治九年(1652年)闰6月旱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旱。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旱。
  清康熙元年(1662年),旱。
  清康熙五年(1666年),旱。
  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6月、7月不雨。
  清康熙六十年(1621年)5月、6月、闰6月、7月不雨。
  清雍正六年(1728年),5月、6月不雨。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夏大旱,稻焦枯。
  清道光四年(1826年)4月旱。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5月、6月旱。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6月、7月旱。
  1953年,6月、7月未降雨,排田龟裂。4113亩农田受旱灾。
  1963年6月24日结束雨季后,连续71天未下雨,全年降雨量仅为1142.5毫米,比正常年份减少606.7毫米,降雨量为有记载以来的最小年,是百年一遇的大旱年。全县旱情十分严重:除黎滩河、龙安河、资福河外,其它河溪60%断流。黎滩河8月24日流量仅为0.9M3/秒,比正常流量减少20.03M3/秒。中田公社潢源大队人畜饮水都很困难。不少地区农田开裂发白,裂开度达6—9厘米,全县共14.1万亩农田受旱,占全县农田面积的50%;中田、资福、十里、德胜、华山五个公社(场)受旱面积在60%以上。全县比1962年减产26.5%,共减产粮食1330万公斤,农民收入比1962年减少131万元。
  1978年,雨季降雨偏少,六月份降雨量仅为110毫米,与历年同期350—390毫米相比较,减少了三分之二以上。全年降雨量只有1428.4毫米,比正常年份减少320.8毫米。6月15日开始进入高温季节,比常年提前25天。全年连续20天未下雨达3次共93天;第一次从6月28日到7月17日共20天;第二次从7月27日到8月26日共31天;第三次从8月30日到10月10日共42天。全县河流流量显著减少,不少河溪基本断流。全县早稻受旱面积30038亩,其中旱死无收的11671亩;一晚受旱36080亩,其中旱死无收18508亩;二晚受旱31080亩,其中旱死无收8129亩。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黎川县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收录的地名包括黎川县行政区划与居民点名称、行政企事业单位名称、人工建筑物名称、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名胜古迹名称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