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村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黎川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5528
颗粒名称: 宏村镇
分类号: K921/927
页数: 2
页码: 46
摘要: 宏村明代称贤村、贤溪,清代改今名,因村舍横建于河岸,亦称横村。民国初期,宏村属集思乡管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设宏村区。建国初期为第五区驻地,1956年撤区并乡时设宏村镇,1958年成立宏村人民公社,1984年复设宏村乡,1985年改乡为镇。1990年,宏村镇辖7个行政村,108个村民小组和1个街道居民委员会,全镇共3336户,13658人。宏村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中部平坦,面积85平方公里。农业历来为宏村镇国民经济的主体,近10年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农林牧副渔各业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白莲生产稳步发展,莲田面积最高年在千亩以上,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产值均呈上升趋势。裘坊乡境,多为丘陵,黎滩河流经之西部,地势较为平坦。
关键词: 黎川县 宏村镇

内容

宏村明代称贤村、贤溪,清代改今名,因村舍横建于河岸,亦称横村。民国初期,宏村属集思乡管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设宏村区。建国初期为第五区驻地,1956年撤区并乡时设宏村镇,1958年成立宏村人民公社,1984年复设宏村乡,1985年改乡为镇。1990年,宏村镇辖7个行政村,108个村民小组和1个街道居民委员会,全镇共3336户,1365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98人)。
  宏村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中部平坦,面积85平方公里。全镇现有耕地18723亩,山地11万亩(其中有林地5.5万亩),茶桑果园0.2万亩。境内河溪纵横,水能资源丰富,有待开发的水力发电量可达8800千瓦。农业历来为宏村镇国民经济的主体,近10年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农林牧副渔各业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1990年,全镇粮食总产11612.5吨,向国家交售商品粮5650吨,粮食总产和亩产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多。白莲生产稳步发展,莲田面积最高年在千亩以上,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产值均呈上升趋势。
  镇、村两级都办有规模不一的林场、果园,水果最高年产量达235吨。生猪生产由半自给、自给向商品化方向发展,1990年出栏生猪8460头,除自给外,销住福建、广东等省。宏村的一批农副产品颇具特色:笋干、香菇久负盛名;米酒色清味香,醇正浓厚;豆腐质嫩味鲜,享誉黎川。1990年全镇农业总产值1509.83万元(1990年不变价)。
  建国前,宏村仅有个体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作坊。建国后,特别是1979年以来,宏村镇依托本地资源,大力发展乡镇工业,产品有木竹制品、食品、化工、金属制品等6大类,共30多个品种、100多种规格。镇腐竹食品厂生产的“三笋”罐头,曾被评为地区优质产品,远销日本、欧美,最高年产量300多吨,创汇30多万美元。镇办企业生产的钟壳、拼花地板和工具木柄,供不应求,户办、联户办企业生产的竹制沙发座垫,行销上海、福建、湖北、山西等省市,年产值200多万元,有的还跨乡、跨县、跨省开办沙发座垫厂。1990年,全镇工业总产值537万元(1990年不变价),占工农业总产值2046.83万元的26.2%。
  宏村为本县第二大集镇,为附近数乡物资交易中心,也是闽赣边界物资集散点之一。镇上每5日一圩(农历逢四、九为圩日),每逢圩日,附近乡镇和本省南丰、南城县以及福建泰宁、建宁县的客商汇集于此,采购、推销商品,边界贸易异常活跃,农贸市场每圩成交额在10万元以上。
  裘坊乡位于县城正北,东连荷源乡,西邻中田乡,北界南城县严和乡,面积118平方公里。建国初期,该乡境域属一区(窑下区)管辖,1956年设十里乡,1961年成立十里人民公社,1966年改称东风公社,1972年划入城关镇公社,1977年复设十里公社,1984年改为裘坊乡。乡政府驻地窑上距县城4公里。1990年,裘坊乡辖6个行政村,67个村民小组,1370户,7878人。
  裘坊乡境,多为丘陵,黎滩河流经之西部,地势较为平坦。经济以农业为主,全乡1.21万亩耕地,大多种植水稻,沿河两岸,盛产西瓜、大豆、芝麻。该乡西北部,紧靠洪门水库,水域宽广,适于发展水产养殖业,乡办3个水产场,养殖面积已达1万多亩,户办和联户办的渔场,养殖水面也近万亩。1990年,全乡水产品总量达440吨,居本县首位。裘坊山地,以人工造林为主,植被多为杉、松、油茶、毛竹,80年代中后期,果树栽植面积扩大。乡办工业有砖瓦、榨油、锯板等厂。1990年,全乡农业总产值1387.82万元、工业总产值121万元(均为1990年不变价)。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黎川县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收录的地名包括黎川县行政区划与居民点名称、行政企事业单位名称、人工建筑物名称、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名胜古迹名称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