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建置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黎川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5512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建置沿革
分类号: K20
页数: 4
页码: 35
摘要: 建置沿革黎川历史悠久。文物工作者曾在我县境内发掘出商代文物——斝和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石器、陶片等文物60多件。由此可以推定,距今3000多年前黎川人民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劳动和繁衍。江西地区处在孙吴政权统治下。孙吴政权为了加强对东南地区的统治力量,坚持与魏蜀对峙争雄,采取了大增郡县的措施。一时江西地区新增了5个郡,35个县。分南城县另置南丰、东兴、永城三县。故东兴、永城两县建置历时322年,一直没有变动,并一直隶属临川郡。全国统一定名后,江西新城县改称为黎川县。1931年7月12日,主力红军主动撤出黎川。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黎川县属江西省抚州地区管辖。此隶属关系直至现在。
关键词: 历史 黎川县

内容

第一章建置沿革黎川历史悠久。文物工作者曾在我县境内发掘出商代文物——斝(jiǎ,古代酒器)和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石器、陶片等文物60多件。由此可以推定,距今3000多年前黎川人民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劳动和繁衍。
  第一节东兴、永城两县的兴废 〔三国〕 东汉末年,各地封建军阀割据、混战不休,遂演变成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江西地区处在孙吴政权统治下。孙吴政权为了加强对东南地区的统治力量,坚持与魏蜀对峙争雄,采取了大增郡县的措施。一时江西地区新增了5个郡,35个县。
  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吴会稽王(废帝)孙亮分豫章郡另置临川郡。分南城县另置南丰、东兴、永城三县。黎川地域置东兴、永城两县,两县隶属临川郡,郡治:临川。
  东兴县所辖地区为今荷源、洵口、厚村、湖坊一带,县治在今县城东30里之石门里,又名城口(地址待考);永城县辖今黎川北部、中部、西部和南部地区,县治设今县城北3里的城头,即今田东湾一带。
  〔晋〕〔南北朝〕 东兴、永城两县自吴建置后,在晋、宋、齐、梁、陈时期,两县户数都一直徘徊在800户左右,《江西历代政区、户口简表》)。但因整个国家仍处在分裂状态,各朝统治者都仍维持官多民少的郡县组织,以此频繁地向人民征派赋税、兵役。故东兴、永城两县建置历时322年,一直没有变动,并一直隶属临川郡。
  〔隋〕 隋开皇九年(公元588年),隋灭陈,统一全国。隋文帝杨坚为了改变郡县林立,民少官多,开支增大的状况,实行裁郡并县政策。江西地域分为7郡24县。东兴、永城两县并入南城县。南城县隶属抚州郡。郡治:临川。
  隋大业三年(公元627年),抚州郡复称临川郡。
  〔唐〕 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黎川地域复置东兴、永城两县。两县隶属抚州。
  唐武德七年(公元625年),又撤东兴、永城两县,复并入南城县。南城县隶属抚州。州治:临川。
  〔五代、十国〕 江西地区在吴天祐元年(公元907年)属杨渥的吴政权,南唐升元元年(公元937年)属南唐。建置仍旧。
  〔北宋〕 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灭南唐。南城县隶属建武军。军治:南城。
  第二节新城县的建立及沿革 〔南宋〕 在北、南宋之交,江西地区由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人口南迁而人口激增。近水平原之地开垦已尽,人口逐渐移向山区开垦梯田,出现“大田耕尽,却耕山”的局面。宋书《陈孔休记》中载:南城、南丰二大县,绵地数百里,人口40余万。
  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南城、南丰两县田赋额达:粮82602石,绸绢34335匹,丝绵28707两。人口的增多,生产的发展为黎川地域重新建县奠定了基础。
  同年,安抚使李纲、转运使逢汝霖、徐霖合奏:南城、南丰两县疆境阔远,户口繁多,非各添一县,则难以督租赋、息盗贼。拟析南城东南五乡(丰义、旌善、礼教、东兴、德安五乡)置新城县,属建昌军。宋高宗赵构准奏,并于同年3月25日正式下达建县命令。辟黎滩镇为县治,故新城县别称黎川。
  建县当年,新城县人口为6万余。
  〔元〕〔明〕〔清〕 建置未变,一直隶属建昌路(元为路,明、清为府。) 〔中华民国〕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1912年建立了中华民国。同年本县废清旧制,改县衙门为县公署。隶属豫章道。道治:南昌。
  第三节县名为黎川后的沿革民国3年(1914年),江西、河北、浙江、贵州四省都有新城县。全国统一定名后,江西新城县改称为黎川县。
  民国16年(1927年),废道,黎川县直属省。县公署改称县政府。
  民国20年(1931年),江西省划为13个区。黎川县属第七区管辖。区治:南城。
  〔中央革命根据地〕 1931年6月6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解放黎川,赶走了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人民政权机构——黎川县临时革命委员会,隶属中央革命根据地。
  1931年7月12日,主力红军主动撤出黎川。
  〔中华民国〕 民国21年(1932年)江西省划为13个行政区,黎川县属第八行政区管辖。区治:南城。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1932年10月18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次解放黎川全境。同年12月成立了黎川县革命委员会,隶属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江西省;1933年5月上旬,闽赣省在黎川湖坊正式成立,黎川隶属闽赣省。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根据形势的发展,在黎川与光泽、邵武交界地区志立东方县(1933年7月——1934年2月,县治设关上),在黎川与泰宁、建宁交界地区成立黎南县(1934年1月——1934年7月,县治设溪口),此二县均隶属于闽赣省管辖。
  〔中华民国〕 民国24年(1935年),江西省13个行政区划为8个行政区。黎川县属第七行政区管辖。区治:南城。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5月28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解放了黎川,彻底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统治。黎川的历史开始了新的篇章。
  1949年7月20日,黎川县建立了人民政权机构——黎川县人民政府。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黎川县属江西省抚州地区管辖。地区行署所在地:抚州。此隶属关系直至现在。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黎川县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本志收录的地名包括黎川县行政区划与居民点名称、行政企事业单位名称、人工建筑物名称、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名胜古迹名称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