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大事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5480
颗粒名称: 清代大事记
分类号: K206
页数: 3
页码: 1056
摘要: 本章节介绍广昌县清代大事记情况
关键词: 广昌县 大事记 清代

内容

顺治三年(1646年),清兵占广昌,南明官吏遁。
  同年,定江西兵制,设广昌营。置守备一人、把总二人,兵三百。民兵沿明制。
  顺治初,陈五总聚众起义,据阳石砦(今苦竹镇尧山村属)结寨抗清。是时,建(昌)、抚(州)、赣(州)、汀(州)、邵(武)各府农民相继起义抗清。县人陈百花,骁勇绝伦,义军拥为首领,号称五总。顺治九年受抚,趁机积聚力量。九月,义军进攻县城未克。
  顺治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夜地震。
  顺治十三年二月五日午时,独日重轮。
  顺治十七年四月中旬,建昌知府高天爵统重兵围攻阳石寨农民义军,次年六月二日,阳石寨失守。高天爵统领省营、虔营、抚营合兵四千余,复调南丰县忠义会、广昌人和会徒众及各地乡勇助战,围寨经年。义军凭险据守,至十八年六月二日阳石寨失陷。刘汝桂、饶大武等部分义军突围,奔新城(今黎川县)横村。
  康熙四年(1665年)推行保甲法。
  康熙十三年六月,耿精忠据福州举兵叛清,兵至南城,广昌知县闻风而逃。六月二十三日,耿精忠派都督易明出兵占新城,直抵建昌郡城(南城)后,易明委任原阳石寨农民军首领刘汝桂、聂亮采、饶大武等分别为总兵、参将、游击,兵占广昌,括民财,以充军饷。 康熙十四年九月六日,乐灿、刘汝桂、饶大武等率兵攻南丰。初七日,南丰县百总赵某出降。乐灿与刘、饶入城杀南丰知县王应奎、广昌知县陈贞等官吏多名。
  康熙十五年八月,清兵收复广昌,驻兵千人,以防“山寇”(即刘汝桂部众)。
  康熙十七年正月,清提督许贞领兵攻广昌藤吊、枫树二砻。刘汝桂、饶大武等势孤降清。
  康熙二十三年定建昌营兵额。广昌驻防官兵202人,守备一人驻防城内,把总一人驻防头陂。马战兵20人,步战兵40人,守兵140人。
  康熙三十四年,天文学家、数学家、军事著作家揭暄逝世。
  康熙三十五年,饥民聚众抢谷,知县王以坤捕其为首者。
  康熙六十年,全县大旱,五月至八月不雨。
  雍正元年(1723年),于大乡巨堡各设社学,便于乡民子弟就读。择生员学优行端者为社学师,官府免其差役,量给俸金。
  乾隆四年(1739年),饥荒遍地,四万饥民,流离失所,死者无数。
  乾隆二十三年,广昌营制升格。设都司1人,马、步守兵90人,防守县城;另立分防头陂、秀岭、尖峰、塘坊、白水、甘竹等旱、水塘汛16处,共官兵103名。
  乾隆五十九年,知县陈纯士,偕县人饶文涛集资建成旴源书院。
  嘉庆五年(1800年)七月十六日,大水冲破西藏湾、黄家堡(今吴家岭)河东堑等处,淹死人无数。
  嘉庆八年十月十二日,广昌、石城与宁都天地会徒在姚坊(今驿前乡属)竖旗暴动,立遭镇压。
  道光元年(1821年)三月一日,五星聚奎①(① “五星联珠也叫‘五星聚’,我国古代用于表示水、金、火、土、木星同时出现在天空同一方的现象”。)。
  道光十一年,县令曾兴仁禁民挖草皮树兜,预防河道淤塞。
  道光十五年,大疫,民死无数,市缺棺木。
  咸丰元年(1851年),全县人口增至32.82万人,创广昌有史以来最高人口纪录。自乾隆三十七年实行“续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后,人口直线上升。
  咸丰三年,知县陈子懿团练乡勇,准备对抗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正月二十九日,太平军攻南京,江西戒严。清廷命在籍内阁学士吴光业(建昌人)督办建昌府团练,设团练局,筹饷募勇②(② 民国9年《南丰县志》卷八《武事》第5页。)。广昌亦团练乡勇,闭城戒严。
  咸丰四年五月十三日戌刻,吁河洪水暴涨,冲毁县城,朝命拨三千两银赈恤。西、南、北城垣冲塌,平地水深丈余,民淹死者以万计。城内衙署、仓库坍塌,民房被毁十之八九。时有民谣云“桃林中寺(今高虎脑乡属)地水起,广昌城里成泽国。” 咸丰六年七月十八日(阳历8月8日),太平天国西征军(民间称“西兵”)国宗杨柳青部首占广昌。二十三日攻南丰。杨柳青会同“边钱会” ③(③ “边钱会”为吉安、建昌一带的民间反清组织,见《太平天国军事史概述壮编,第2册。)会众,自宁都进占广昌城,县人加入义军者不知其数。
  咸丰七年五月,太平军国宗杨义清陈兵十万于头陂,将由宁都、永丰增援吉安;六月十七日(阳历8月6日)与清军大战三官殿,败退南丰④(④ 《太平天国军事史概述》下编,第1册。)。
  咸丰十一年八月初一日,日月合璧、四星联珠。
  同治三年(1864年)二月十九日(阳历3月26日),太平军天将林正扬部自南丰至广昌县界,为广昌团练(乡兵)所扼,折回南丰。太平天国末期分兵五路入赣,此为沛王谭星所统率的第一路军,斯时已占领南丰县城,筑垒自守。林正扬部则在南广边界游弋。
  同年七月,太平军入赣之第三路、第二路军至广昌。十八日(阳历8月19日)太平军侍王李世贤、来王陆顺德、戴王黄呈忠、天将丁太阳部弃南丰,走广昌;十九日经文下里攻宁都。七月十九日,第二路太平军康王汪海洋、祥王黄隆芸部,由南丰至本县赤岸向石城、瑞金而去。
  同年九月初九日(阳历10月9日),太平军入赣之第五路军——幼主洪天贵福、干王洪仁玕、昭王黄文英、佑王李远继等兵败古岭。不久,幼主被执殉国。幼主自天京(南京)突围入浙江湖州,后与干王洪仁玕等率部昼夜兼程,自新城(今黎川)入闽辗转抵广昌。初八日至尖峰,次日趋塘坊,为敌追及,接战又败,入夜,退走杨家牌(今杨溪乡杨家排村),倦甚,遭敌突袭,数千将士拥幼主据古岭(广昌、石城交界之山峰),死伤惨重,洪仁玕、黄文英被俘,千人突围入闽,幼主乘夜逃脱。九月二十五日,为敌游击周家良搜获于石城荒谷,十月二十日(阳历11月18日)在南昌就义,时年16岁①(① 江西巡抚沈葆桢《席军剪除湖逆搜获伪酋摺》。)。
  同治六年,知县曾毓璋主修(第12次)《广昌县志》。清代自顺治十三年至此时共修志5次。
  光绪二十年(1894年)十一月,茶、烟、酒、糖加税二成②(② 光绪二十二年江西巡抚德寿《加抽茶税等厘金银钱数目摺》。),弥补军费支出。
  光绪二十七年,兴办邮递。
  光绪三十年四月,知县王瑞同劝民育苗种树。立戕害林木处罚章程;凡戕害1株,罚种10株;戕害10株,加罚钱文。
  光绪三十一年十一月,县署“饬业茶之户,赴义宁州学习焙制(茶叶)之法。”③(③ 《江西省农工商矿纪略》。)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