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戏》的传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5461
颗粒名称: 《孟戏》的传说
分类号: K206
页数: 2
页码: 1035
摘要: 明永乐间,甘竹乡舍上村曾子华素性孝友。其母双目失明,子华嘘寒问暖,端茶捧饭,久而不倦。子华背母逃避深山,忽有三员神将自天而降,退乱兵。子华循声四找,竟在一个山崖后面发现2只斗大木箱装满《孟戏》戏本及24只大小面具,其中有3只大面具正象杀退乱兵的三员神将。子华将木箱搬出,母亲用手一摸,顿使瞎眼重光。此时,子华认为是神灵相助,这24个面具就是《孟戏》中扮演的角色,三员大将即蒙恬、王翦、白起。当地大路背村农户刘金铎携孙儿过河看戏,戏演完,小孙仍眷恋戏情,不愿回家。冬季去,新春到,但金铎却没有实现自己的诺言。形成与曾家《孟戏》(二夜本)不同的刘家《孟戏》(三夜本),同样在新春演出。
关键词: 广昌县 奇闻趣事 孟戏

内容

明永乐间(1403~1424年),甘竹乡舍上村曾子华素性孝友。其母双目失明,子华嘘寒问暖,端茶捧饭,久而不倦。
  某年春,乱兵至,情势险恶。子华背母逃避深山,忽有三员神将自天而降,退乱兵。
  子华正待拜谢救命之恩,三员神将化作旋风,不知去向,但闻锣鼓之声发自山谷。子华循声四找,竟在一个山崖后面发现2只斗大木箱装满《孟戏》戏本及24只大小面具,其中有3只大面具正象杀退乱兵的三员神将。他呼喊群众认领,但四周空寂无人。子华将木箱搬出,母亲用手一摸,顿使瞎眼重光。
  此时,子华认为是神灵相助,这24个面具就是《孟戏》中扮演的角色,三员大将即蒙恬、王翦、白起(甘竹人称为“三元”将军)。赐《孟戏》戏箱乃是要他依此演出,以传后世。子华回家,与族人筹建戏班,按戏本和面具分脚色排练。从此,赤溪、舍上、黄泥排三地曾姓每年新春时节必演《孟戏》,藉以酬神祭祖,祈年救雨。
  弘治间(1488~1505年)新春某夜,赤溪村曾姓裔孙照例上演《孟戏》。当地大路背村农户刘金铎携孙儿过河看戏,戏演完,小孙仍眷恋戏情,不愿回家。金铎只好以“明年我们自己也来做戏”一语哄孙儿。冬季去,新春到,但金铎却没有实现自己的诺言。入夜,梦神人以“君无戏言”相责。于是,他立即组织族人学戏,创建刘家戏班。形成与曾家《孟戏》(二夜本)不同的刘家《孟戏》(三夜本),同样在新春演出。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