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营建 迁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5312
颗粒名称: 第三节 营建 迁居
分类号: K892
页数: 2
页码: 953
摘要: 多数村庄背负青山,门临开阔地。房屋规制,坐北(或西北)朝南(或东南),有上下两厅(或三厅),中间天井,上厅设神龛,祀祖先;两侧分正间、厢房、舍屋。或四楹三间一厅。平房楼房,单门窄窗,采光不足。房屋建筑,土木结构多,砖木结构少。屋前有禾场、门楼。村前有“水口”。聚族而居,历久少变。1979年起私人建房多为砖木混凝土结构,二层楼房,四间一套。或为四间单列式、双列式。住宅采光面积大,通风条件良好。亲友以瓷碗、香烟、鞭爆相送以祝开“烟”“爆”族。主人宴客,不贺则不请。现今迁居不移“火种”。
关键词: 广昌县 生活习俗 营建 迁居

内容

一、营造旧时建房要请堪舆师,看“龙脉”,选地址。多数村庄背负青山(叫“后龙山”),门临开阔地。房屋规制,坐北(或西北)朝南(或东南),有上下两厅(或三厅),中间天井,上厅设神龛,祀祖先;两侧分正间、厢房、舍屋。或四楹三间一厅。平房楼房,单门(双开门少)窄窗,采光不足。楼房喜建吊楼。房屋建筑,土木结构多,砖木结构少。屋前有禾场、门楼。村前有“水口”。聚族而居,历久少变。
  1979年起私人建房多为砖木混凝土结构(特困地区仍有土坯结构),二层楼房,四间一套。或为四间单列式、双列式。也有六间一幢独院房,一楼设客厅;二楼建平台,置盆景花卉;院内空地种果木,晒衣物。住宅采光面积大,通风条件良好。
  旧俗,建房需择黄道吉日上梁。大梁缠红布,架上屋顶,点燃鞭炮。木工手提雄鸡立梁上,念祝词:“伏以,手提金鸡似凤凰,东君有志造华堂,金翼凤凰来庆贺,黄金白玉堆满堂。”每念一句,地面有人应和:“有哇!”梁上抛下糍团,任人捡拾。接着木工宰鸡,滴血“祭梁”。今农村仍存此俗。
  二、迁居新居落成迁居时,要从原住宅带“火种”(燃烧着的木炭或茶枯)入新宅,亦叫“移火”。亲友以瓷碗、香烟、鞭爆相送以祝开“烟”“爆”族(人丁繁衍之义)。主人宴客,不贺则不请。现今迁居不移“火种”。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