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修族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5262
颗粒名称: 二、修族谱
分类号: K892
页数: 1
页码: 945
摘要: 民国末期以前,各姓普遍修谱。谱载氏族源流、族规、世系、个人身世、人物传赞与祖宗基业(田、山、塘)。旧时藉以“明阀阅”、“收族党”,对散居国内外的后裔也可藉以“寻根”溯源,增进爱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旧俗修谱时,族长、管首、主(协)修、绅耆和后勤人员全部到位,起谱局,行告祖礼。接着,采访与开局同步进行,印刷工匠开始工作;各房派人采访散居异地的后裔,逐个登记、汇总,而后转送谱局。由于谱牒一贯重男轻女,人丁登记时,妇女只记某氏小名或适某姓(夫家之姓),而男丁则详记派名、别名、生卒年月日时和葬地以及学历、政历等。但男丁要分摊修谱费用,名曰“红丁钱”。谱牒装订成册,分装箱中。最后行散谱仪式,在喜爆轰鸣中,各房抬谱箱者夺路争先冲出祠堂门外,以先出为荣,俗名“抢谱”。
关键词: 广昌县 家族习俗 家系 修族谱

内容

民国末期以前,各姓普遍修谱。谱载氏族源流、族规、世系、个人身世、人物传赞与祖宗基业(田、山、塘)。旧时藉以“明阀阅”、“收族党”,对散居国内外的后裔也可藉以“寻根”溯源,增进爱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旧俗修谱时,族长、管首、主(协)修、绅耆和后勤人员全部到位,起谱局,行告祖礼。接着,采访与开局同步进行,印刷工匠开始工作;各房派人采访散居异地的后裔,逐个登记、汇总,而后转送谱局。由于谱牒一贯重男轻女,人丁登记时,妇女只记某氏小名或适某姓(夫家之姓),而男丁则详记派名、别名、生卒年月日时和葬地以及学历、政历等。但男丁要分摊修谱费用,名曰“红丁钱”。谱牒装订成册,分装箱中。最后行散谱仪式,在喜爆轰鸣中,各房抬谱箱者夺路争先冲出祠堂门外,以先出为荣,俗名“抢谱”。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