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广昌县志》 图书 |
唯一号: | 140220020210005204 |
颗粒名称: | 第二节 衣着消费 |
分类号: | D669 |
页数: | 1 |
页码: | 912 |
摘要: | 民国时期,农民和一般城镇居民衣料,只有粗制的丰城产缎青、蓝土棉布和自纺自织的糙白夏布。款式单一,色调灰淡。衣着褴褛,补钉叠补钉者,更是屡见不鲜。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初期,实行棉布凭票供应,每人每年4~6米。但基本色彩是蓝、灰、黑、白,基本款式为中山装、列宁装、青年装。1983年12月取消布票后,群众开始转向穿好、穿新。1990年,全县衣着消费零售额达1700万元,人平均89元,占生活开支中的27.6%。 |
关键词: | 广昌县 消费水平 衣着消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