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广昌县志》 图书 |
唯一号: | 140220020210005192 |
颗粒名称: | 第二节 农业生产资料购买力 |
分类号: | D669 |
页数: | 2 |
页码: | 909 |
摘要: | 民国时期,农业耕作制度单一,耕种工具落后。农民由于生计维艰,无法考虑投资经营,改善耕作条件,农业生产水平低下。1939年稻谷亩产仅为114.5公斤。新中国成立后,为帮助农民发展生产,政府对农民发放大量生产贷款。贷款总额1952年为4万元,1953~1957年84万元,1958~1962年109万元,1963~1965年224万元,1966~~~1970年459万元,1971~1975年348万元,1976~1979年528万元。1982年以来,由于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建立,社员为添置必要农具、耕牛、化肥和其他生产设备,贷款数额由1983年328万元,增加到1989年的1850万元。农民对生产资料的投入从1982年584.74万元上升到1990年1947万元,比1982年增长232.97%。仅以化肥使用情况一项为例,1963年每亩水田仅施2.4公斤,至1989年已达12.3公斤,增长4.1倍。 |
关键词: | 广昌县 人民生活 生产资料 购买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