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居民购买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5188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居民购买力
分类号: D669
页数: 3
页码: 908
摘要: 本章节介绍广昌县人民生活的居民购买力情况
关键词: 广昌县 人民生活 居民购买力

内容

第一节消费品购买力一、消费实绩城乡居民随着工资增长,就业面扩大以及劳保福利增加,家庭收入逐年提高。其生活用品支出和物资消费量都不断增加,据统计资料表明:1990年居民消费品零售年人均为2174元,比1965年增长22倍;比1978年增长2.34倍。
  广昌县居民消费品零售额表单位:万元、元二、消费结构据县统计局资料:1990年居民年人均消费品支出为473元,比1985年上升178%。同1985年相比,其消费结构变化显著。
  吃的支出比重:1990年为2300万元,占消费品支出37.3%,下降20.22%。其中:粮食支出12408吨,下降5.1%;猪肉支出2125吨,上升37.5%;鲜蛋消费530吨,上升307%。
  穿的支出比重:1990年为1700万元,占消费品支出27.6%,上升13.21%。主要反映消费品选购多由低档转向中、高档。其中:购买毛线13878公斤,购买呢绒9700米,分别上升24%和18.3%;而购买棉布的仅101200米,下降71.18%。
  用的支出比重:1990年为1730万元,占消费品支出28.1%;上升9.52%。其中:耐用高档消费品上升更快,购买自行车5200辆,上升52.44%;购买缝纫机1557辆,上升1.8%;购买洗衣机166台,上升1.84%;购买电风扇2603台,上升113.1%;购买电视机4019台,上升329%;购买电冰箱113台,上升232.4%。
  住的支出比重:1990年为434万元,占消费品支出的7%。
  第二节农业生产资料购买力民国时期,农业耕作制度单一,耕种工具(包括运输工具、加工工具)落后。农民由于生计维艰,无法考虑投资经营,改善耕作条件,农业生产水平低下。1939年稻谷亩产仅为114.5公斤。
  新中国成立后,为帮助农民发展生产,政府对农民发放大量生产贷款。贷款总额1952年为4万元,1953~1957年84万元,1958~1962年109万元,1963~1965年224万元,1966~~~1970年459万元,1971~1975年348万元,1976~1979年528万元。
  1982年以来,由于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建立,社员为添置必要农具、耕牛、化肥和其他生产设备,贷款数额由1983年328万元,增加到1989年的1850万元。农民对生产资料的投入从1982年584.74万元上升到1990年1947万元,比1982年增长232.97%。仅以化肥使用情况一项为例,1963年每亩水田仅施2.4公斤,至1989年已达12.3公斤,增长4.1倍。
  广昌县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表单位:万元第三节剩余购买力一、储蓄县城个人储蓄始于1951年,农村个人储蓄则始于1956年。当年底,全县储蓄余额13.2万元,人平均储蓄1.30元。此后余额逐年上升,至1978年为83.29万元。
  1979年后,储蓄急剧上升,到1990年底,全县个人储蓄存款金额达6392万元,比1978年猛增6.67倍,人均储蓄由22.0元猛增到333.20元。
  二、农户持币量据1990年对70户411人农户进行典型调查,结果:人均上年持币结存44.37元,本年货币收入567.35元,减去当年货币支出456.59元,至年末实际持币结存155.13元。比1985年的94.42元,增长64.3%。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