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广昌县志》 图书 |
唯一号: | 140220020210005126 |
颗粒名称: | 三、地方病防治 |
分类号: | R199.2 |
页数: | 5 |
页码: | 876 |
摘要: | 新中国成立前,县内农村大多人畜同居,环境卫生极差,蚊虫孳生场所很多,疟疾发病率高达80%以上。1949年,县内疟疾发病人数达48160人,占全县总人口60%。1955年,头陂区柯树乡和甘竹区罗家乡疟疾发病率分别为88.9%和87.74%。1956年开始全民性普查普治,查出有疟史病人22850人,占全县总人口22.1%,全部进行抗复发治疗。1957年后继续开展全民性普查普治,采取“二根治”、“一预防”、大力灭蚊的综合防治措施,使疟疾发病率逐年下降。甘竹、赤水公社发病率在万分之一以下;长桥、水南、沿江、千善、头陂、杨溪、城关镇等七公社(镇)发病在万分之一到万分之五之间。 |
关键词: | 广昌县 防疫 地方病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