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管理与普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5086
颗粒名称: 二、管理与普查
分类号: G269.2
页数: 2
页码: 860
摘要: 1957年,广昌县人民委员会注意文物的调查和发掘工作,发现革命历史文物94件,历史文物6件,抢救古书989册。1981年6月中旬开始正规的文物普查。范围包括所有古建筑、古石窟寺、古壁画、古碑刻、古雕塑等以及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等。到1981年12月止的第一阶段普查中,着重抢救一批文物,初步调查重点文物线索。对新发现的文物,按普查要求整理出一批资料,并采取措施予以保护。3月,县人民政府发出通知,要求各公社、场镇和部门宣传贯彻《文物保护法》。7月,县人民政府公布沙子岭毛泽东旧居为县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普查补课,发现明代青花瓷窑12座,采集标本150件,其中完整器皿24件。
关键词: 广昌县 文物管理 普查

内容

1957年,广昌县人民委员会注意文物的调查和发掘工作,发现革命历史文物94件,历史文物6件,抢救古书989册。
  1981年6月中旬开始正规的文物普查。范围包括所有古建筑、古石窟寺、古壁画、古碑刻、古雕塑等以及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等。
  到1981年12月止的第一阶段普查中,着重抢救一批文物,初步调查重点文物线索。
  1982年1~7月,为文物普查第二阶段,着重从60多卷古籍中整理有关资料,汇编文物线索,编写《广昌文物考古概览》。
  1982年下半年的第三阶段中,分别在城关镇和城郊、甘竹、赤水、驿前4个公社开展文物普查。对新发现的文物,按普查要求整理出一批资料,并采取措施予以保护。此后普查继续进行。
  1983年1月,县公安人员和文物工作者,从文物走私贩子手中缴回广昌出土的元代三足兽面香炉、玉器等珍贵文物。3月,县人民政府发出通知,要求各公社、场镇和部门宣传贯彻《文物保护法》。7月,县人民政府公布沙子岭毛泽东旧居为县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9月,县公安局、文化局颁布《关于加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沙子岭邱家祠的通告》,12月,县人民政府公布第一批县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14处;同月县公安局处罚盗挖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揭稽墓的不法分子。
  到1984年止,县博物馆聘请文博通讯员191人,顾问26人,初步形成文博通讯网。文物工作者在文物普查的基础上,几年内撰写论文(资料、报道)20余篇,并为多家辞书撰写广昌历史名人条目。
  1985年完成对全县文物普查资料的系统整理,汇编成60万字3册。同时完成《广昌县文物志》的编写。进行普查补课,发现明代青花瓷窑12座,采集标本150件,其中完整器皿24件。1986年发现春秋时期窖藏青铜器和恐龙化石,采集到一批国内稀有的明万历外销瓷。1987年发现古墓葬4处,采集文物49件;发现宋代窖藏银锭1处。复查陈公寨、赤溪2处古文化遗址,采集石器、陶片共90多件(片)。
  1988年,协助县公安局破获盗掘古墓1案,墓主是明代布政使吴念虚夫妇,收缴盗掘出土的国家二级文物5件,三级文物8件。同年,编制《广昌文物概况分布一览》,标明全县123处文物分布。当年采集74件出土文物,其中战国铁臿1件、宋代莲瓣酒盅1件、明万历外销瓷盘3件,属国家文物珍品。
  1989年,在赤水镇古源村发现古石刻文字及符号多处,在三仙嵊发现一处新石器晚期的文化遗址,采集石磷等石器、陶片。在旴江镇青桐村发现1座明代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的碗葬墓。在县城基建工地采集到1只八开光青花双鹿纹瓷盘。
  1990年,抢救性清理被盗掘的3座古墓,被基建时破坏的古墓1座。抢救出土文物15件。其中8件外销青花瓷盘,系国内稀有珍品。共采集入库文物84件。由地区文物鉴定组初步鉴定,县博物馆馆藏文物(不包括1990年以后入库的),共有国家一级文物2件,二级文物16件,三级文物71件。
  1990年,配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广昌县博物馆利用广昌的历史文物和革命旧址,举办展览,开放旧居,撰写文章,对青少年进行“知我中华,爱我家乡”的教育。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