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建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5012
颗粒名称: 二、古建筑
分类号: K872
页数: 2
页码: 853
摘要: “墨庄”民居系明代建筑,位塘坊乡营下村。傍山而建,占地121.37平方米,砖木结构。大门内屏风式板壁之上,悬岳飞手书“墨庄”木匾。门檐及室内窗棂隔扇雕有精美图案。“亦忱甫居”民居位驿前镇驿前村。门额上“亦忱甫居”4字,为清代文学家黄永年所书。“奎壁联辉” 为广昌保存较完整的大型明式民居建筑,位驿前镇驿前村。世科第位于甘竹镇罗家堡村。进士第位驿前镇驿前村。系清《吁源考》作者赖晋之故居,仅剩半截围墙及门楼。重檐亭式屋顶远望如孤帆泊岸,民称“船形古屋”。今桥体完好,为驿前至姚西的一公路桥所涵盖。龙凤岩塔基林,位于龙凤岩古松关路侧的石壁上和对面山腰上,依岩洞大小或1座、或1列白色小塔。
关键词: 广昌县 历史文物 古建筑

内容

“墨庄”民居系明代建筑,位塘坊乡营下村。傍山而建,占地121.37平方米,砖木结构。大门内屏风式板壁之上,悬岳飞手书“墨庄”木匾。门檐及室内窗棂隔扇雕有精美图案。
  “亦忱甫居”民居位驿前镇驿前村。门额上“亦忱甫居”4字,为清代文学家黄永年所书。
  “奎壁联辉” 为广昌保存较完整的大型明式民居建筑,位驿前镇驿前村。深七进,各进都有精美雕刻。建于明末清初。
  世科第位于甘竹镇罗家堡村。建于同治十年(1871年),为罗玉珊别墅。门首石匾署“世科第”3字。今为民居。
  进士第位驿前镇驿前村。系清《吁源考》作者赖晋之故居,仅剩半截围墙及门楼。
  “清汲旴源”民居明代建筑,位驿前镇驿前村中心,面北背南,临水而建。屋前围墙石门楼上书“清汲旴源”4字。整座建筑全用杉木榫接。重檐亭式屋顶远望如孤帆泊岸,民称“船形古屋”。
  总宪世第明代建筑,位驿前镇池源村。系明云南按察使赖巽故居。青石门楼的额题“总宪世第”及石刻门联:“门临碧水起添龙;户绕青山看翥凤”,为赖巽手书。
  榜眼第位甘竹镇罗家堡村。系清代榜眼、官至功臣纂修的饶学曙幼年生活之处。今存牌坊式门面,檐下有砖雕,石匾上线刻“榜眼第”3字。
  张氏上、下新屋位杨溪乡江背村,西屋相距300米,清代建筑。上新屋为三进,上厅有精致的木雕飞檐式神龛,神龛两侧有朱熹手书联板“礼义廉耻,孝弟忠信”。下新屋大门石匾“风度曲江”及石柱楹联“青竹四周君子宅;苍松一带大夫家”,为屋主、清儒学训导张丕书。
  赖布政祖庙位驿前镇驿前村。明云南布政使赖瑛为官刚正,民称“贤能御史”,赖瑛后人建此祠以追思之。明代建筑,占地1560平方米。
  赖巽家庙位驿前镇驿前村街后。明代建筑,占地3584平方米。
  魏五湖公祠位甘竹镇甘竹村中街。明代建筑。今祠堂外部改观,内貌犹存。
  雯峰书院位甘竹饶家堡。史学家饶秉鉴建于明成化六年(1470年),主建筑面积5032平方米,有上、中、下3厅,深七进。有士子读书号房56间,大小庭院3处,院中有院,园中有园,有池,有楼。抗日战争时期,著名教育家陈鹤琴率国立幼师迁此继续教学。今保存完整。
  寺庙、观、庵清同治六年(1876年),县有寺庙、观、庵共57所,最早的寺为建于唐初的极乐寺和惠安禅寺。今存名寺6处(详见卷三十一《宗教风俗》)。
  跃龙桥位甘竹镇饶家堡。始建于元天顺元年(1328年),明宣德五年(1430年)修葺。青麻条石构筑、单孔发券。长17.7米、宽4.6米,桥上建亭,桥亭合一。
  吁姆桥位驿前镇。南唐保大二年建。今桥体完好,为驿前至姚西的一公路桥所涵盖。
  塔明中坊塔、杨坊塔、南宋雁塔先后毁于1942年、1958年、1968年。今保存的塔有:千善佛塔,位于千善乡高洲村,距县城25公里,建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今完好。塔区平面呈梯形,占地约40平方米。塔高3.2米,正中立碑书6位和尚名,碑顶有三层条石,顶部呈凹凸形。碑两侧有室,石门可开,室内置盛骨灰的瓦罐。塔两侧有7层石阶,拾级而上,可抵塔顶。
  龙凤岩塔基林,位于龙凤岩古松关路侧的石壁上和对面山腰上,依岩洞大小或1座、或1列白色小塔。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