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电影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497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电影管理
分类号: J992
页数: 3
页码: 842
摘要: 1965年县电影管理站开始在各公社普及规划放映工作,根据各公社的经济条件和村庄布局,以生产大队为中心,1.5~2.5公里设一个放映点,全县共设276个。1968年调整为126个。并规定一类点每年放映98场,二类点每年放映212场,三类点每年放映36场,四类点每年放映21场。共有16人到省培训,5人到地区培训。另外,还在雨季等放映淡季举办轮训班,提高放映人员的业务水平。全县有78名放映人员经考核合格获得电影放映执照。但上座率高的影片,实际票价超过上述核定票价。
关键词: 广昌县 电影 电影管理

内容

一、网点设置 1965年以前,电影队巡回放映没有固定的放映点和巡回路线,一般到农业合作社(生产大队)驻地及人口多、交通便利的少数村(生产队)放映。1965年县电影管理站开始在各公社普及规划放映工作,根据各公社的经济条件和村庄布局,以生产大队为中心,1.5~2.5公里设一个放映点,全县共设276个。1968年调整为126个。并规定一类点每年放映98场,二类点每年放映212场,三类点每年放映36场,四类点每年放映21场。
  1982年统一调整普及点,以生产大队或生产队所在地的人口多寡为标准分类,设点395个,其中500人以上的一类点41个,300~500人的二类点76个,100~300人的三类点197个,100人以下的四类点81个。
  到1990年,全县固定售票放映点42个,其中35毫米机放映点2个,16毫米机放映点35个,8.75毫米机放映点5个;流动售票放映点12个;轮放普及点129个。初步形成以各类售票点为网点向四周普及放映轮放点幅射的放映网络。
  二、拷贝发行管理 1963年起由县电影管理站发行业务组负责全县农村8.75毫米、16毫米拷贝的发行管理。地区电影公司逐年有计划地调进复轮片供县站(公司)库存调节使用,并按月有计划地排供一定数量的首轮片。县电影管理站(公司),则根据地区公司提供的拷贝,在全县作统一安排。35毫米拷贝一直由地区电影公司排供发行。到1990年,广昌县电影公司库存16毫米故事片243部,纪录、新闻、科教片124部;8.75毫米故事片245部,纪录、新闻、科教片131部。
  三、人员培训 1963年以前,放映人员到江西省电影干部训练班接受技术培训;后改在地区培训。共有16人到省培训,5人到地区培训。
  1971年始由县电影管理站进行技术培训。每当一个公社建电影队,则由该公社派人参加十天左右的初训,考核合格后回队工作,同时由县电影队的一名师傅跟队指导。另外,还在雨季等放映淡季举办轮训班,提高放映人员的业务水平。1976~1984年,先后举办5期电影放映人员等级考试训练班,培训93人,评定技师1人,一等放映技术员4人,二等6人,三等34人。全县有78名放映人员经考核合格获得电影放映执照。
  1985~1989年,先后举办放映人员等级考核学习班2次,参加考试和学习人员28人,选送4人到省地学习。1990年又选送4人到省地培训。
  这一年全县电影系统职工获各类技术职称的有13人,其中二级美术师1人,经济师2人,助理经济师2人,放映技师1人,技术员5人,统计员1人,会计员1人。
  四、经营管理 1956年各电影队由文教局直接管理,分队核算,放映片租上交地区电影公司。4个电影队下乡包场放映。1963年成立电影管理站后,片租仍上交地区。1964年县电影院的人员工资及各项管理费用在放映收入中支付。1969年后,从上交发行收入中回拨24%作为经费,另向下级电影放映单位按天收取每片的管理费。
  1981年,公司实行承包,完成承包发行收入基数,奖励20%,超基数则奖励18%,均提取作为公司的奖励基金。公司、县电影院合并计算实现利润,其中的52%为税后留利,从中提取60%为公司生产发展基金,40%为全员集体福利和奖励基金。县电影院的放映收入按月同公司4:6分成,进行经济核算。另外,还要按期上交片租,上交利润,上交税金和更新发展基金。
  乡镇电影院(队)的财务,由乡镇会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原则上每年按放映总收入的10~15%提取上交给乡镇利润和交纳税金。
  附:电影票价 1958年,电影票价:长片每张0.10元,短片0.05元,宽银幕0.15元,复映片0.12元。农村按人口划档,大致长片每场5~24元,短片1~8元,照顾点不收费。
  1966年调整县电影院35毫米票价表单位:元 1971年县革委会调整农村收费标准,长片每场5~27元,短片每场5~9元。
  1973年,县革命委员会对电影下乡放映的收费标准规定: 1973年电影下乡放映收费表单位:元 35毫米电影队在公社所在地包场放映,长片每场收费35元,短片10元。公社8.75毫米电影队放映收费为长片5~15元,短片2~5元。
  电影院票价,长故事片仍为0.10元,长纪录片为0.10元,短片0.05元,宽银幕故事片0.15元,学生票价0.10元。各电影院(队)向县电影公司交付片租的分成标准为长故事片45%,长纪录片35%,短片20%。16毫米片租,长片为5~12元,短片为1.50~5元;8.75毫米片租,长片1.5~3元,短片0.50~1.00元。
  1984年,立体电影片票价首轮0.40元,复映0.35元。片租按省、地的统一规定,县物价局另核定每场收管理费1~3元。机修费每次10~50元。
  1988年调整票价。
  1988年电影放映价格表单位:元说明:1989、1990年票价无变动。但上座率高的影片,实际票价超过上述核定票价。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