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电影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4971
颗粒名称: 二、电影院
分类号: J992
页数: 2
页码: 839
摘要: 县电影院 1961年将原县立中学礼堂改建为东方红电影院,同时调回县电影二队在此固定放映。1976年迁县人民礼堂,改称广昌电影院。1982年6月,在吁江路建新的广昌电影院,1983年6月竣工,造价37.2万元,其中县自筹资金24.10万元。新广昌电影院由候映厅、观众厅、舞台3个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2833平方米。1986年安装水冷通风降温装置,1989年安装音响均衡器。这些乡镇影剧院,除驿前镇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外,其余都为砖木结构,5座影剧院为土木结构。建筑面积最大的是塘坊乡影剧院,达1800平方米,座位1040个。尖峰乡影剧院舞台宽25米,深10米,居14座乡镇影剧院之首。1990年全县电影座席18009个,平均每10人就有一个座席。
关键词: 广昌县 电影 电影院

内容

县电影院 1961年将原县立中学礼堂(1942年建)改建为东方红电影院,同时调回县电影二队在此固定放映。1976年迁县人民礼堂(1959年建),改称广昌电影院。
  1982年6月,在吁江路建新的广昌电影院,1983年6月竣工,造价37.2万元,其中县自筹资金24.10万元。新广昌电影院由候映厅、观众厅、舞台3个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2833平方米。门面高17.7米,宽36.6米,九栅玻璃大门,10根门柱用天然大理石嵌成;候映厅三层框架结构;观众厅钢木屋架,跨度21米;座位1132个(包括楼座96个);1985年3月安装使用金属银幕,舞台宽28米、深12米,银幕高8米,宽18米。1986年安装水冷通风降温装置,1989年安装音响均衡器。
  乡镇影剧院长桥乡(原公社)于1964年最早建乡镇一级影剧院,为砖木结构,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座位540个。1968年翠雷山垦殖场建礼堂一座,为土木结构,建筑面积408平方米,座位940个。1973~1978年,尖峰乡、柯树乡、甘竹镇、杨溪乡、头陂镇、塘坊乡,先后建成影剧院。1980~1986年,水南圩乡、赤水镇、高虎脑乡、新安乡、驿前镇、大株乡建影剧院。这些乡镇影剧院,除驿前镇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外,其余都为砖木结构,5座影剧院为土木结构。建筑面积最大的是塘坊乡影剧院,达1800平方米,座位1040个。尖峰乡影剧院舞台宽25米,深10米,居14座乡镇影剧院之首。
  1990年全县电影座席(包括县、乡电影院)18009个,平均每10人就有一个座席。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