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排涝工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3658
颗粒名称: 第六节 排涝工程
分类号: S279.2
页数: 1
页码: 270
摘要: 本章节介绍广昌县水利工程设施的排涝工程情况
关键词: 广昌县 水利 排涝工程

内容

吁江两岸及其一级支流下游,地势低洼,常年渍水,土地虽然肥沃,但因渍水而只能种植一季作物。1973年以后,先后建成甘竹镇罗家桥龙王坑、图石、罗家,吁江镇白田、顺化、赤岸、小港、地藏殿、杨坑口,赤水镇港王、驿前镇岭背电站,共12站13台,总装机容量585千瓦,排涝面积8250市亩。电动机容量30~55千瓦,扬程1.5~2.5米,排水流量1.5.立方米/秒。它们配带的水泵是吁江镇农机厂生产的“广排4型”。这些排涝站因电机容量大,使用时间短,成本昂贵,加之管理不善和人为毁坏,至1984年绝大部分电力排涝站已失去排涝作用。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